《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780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研究报告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

研究报告

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初级中学张慧

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初级中学卿英

一、课题提出

语文是母语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

嚼着生硬的语文课本,消化那些枯燥的字词,每天和语文试卷打招呼……才能学到语文。

一言蔽之,只是将枯燥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学习的阵地,而学习不仅仅是依从课本,更应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灵活的语文课堂。

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势在必行。

二、理论支持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

例如: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指出: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突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壤,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美国教育家华特提出: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顾黄初也提出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的观点,进入21世纪以后,他又提出了语文教育生命观、生活观、生态观。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社会生活。

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基本问题。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生活即语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尤其凸显。

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对城市是“弱势学科”。

我们发现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存在着兴趣不浓、习惯不良、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令人堪忧的现象。

究其根本原因,农村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没有调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使语文学习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改变现状,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地区的课程资源是大量的、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

粗略枚举,其优势表现在: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十分简便易行的事;农时农事是发生在身边的十分丰富的实践资源;课余生活范围的广泛是城市孩子无与伦比的;村里邻里的乡事乡情是非常熟悉的情感故事;家乡的景点名胜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乡镇企业和农村养殖业是学生从事观察、调查研究的良好资源;乡土传奇、传说和故事的大量存在;富有农村特色的谚语、歇后语等农村语言现象十分丰富……

“农村中学”校外课程资源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教科书教学所无法代替的,倡导“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理念,从而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课堂学习为圆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使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语文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得到真正的情操陶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方式查阅,搜集现成文献中有关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文献资料。

以大量的资料中分析,整理出生活化教学的经验总结,吸取古今中外的已有成果。

2、经验总结法

开展培训讲座,经验交流,学期小结,中期总结和阶段性总结等多种样式,不断总结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切实推动课题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

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和总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进展情况,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以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成功经验,使本课题研究既能在整体上高屋建瓴,又能在局部处调查幽微,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让今后的实践者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更感性的认识。

此外还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效果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本课题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五、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以下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

1、填写课题评审书;

2、制定研究计划;

3、上报开题报告,探索“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基本理念;

(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1、学习并掌握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分析本校学习语文模式的现状;

3、有针对性访谈个别优秀语文教师,探究语文教学生活化不足;

4、通过课堂实践、交流座谈等方式,探讨归纳“从生活中获得

语文知识”的策略资料;

(三)、结题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有效总结实施阶段的成功做法,将形成的初步材料进一步研究分析,精炼升华,形成一份《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报告》交校委会。

初步构建适合本班、本校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撰写相关小论文,整理课题档案,写好心得体会,在不同年级推广。

预期成果: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报告》1份

关于“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方面论文2篇

《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感悟1篇

六、研究成果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现状,把握研究方向形成研究方案 ;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

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

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

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

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

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

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他们的思想。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

正如于漪老师所言:

“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

”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苏轼有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们的课题“从生活中获取语知识的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课堂结合;

1、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采用“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如教学《春》一文,春天对于学生而言烂漫多姿,而朱自清这篇散文清新自然,写出了春天的朝气蓬勃,如何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课文,于是事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景致,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能感受春天的美,也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生活和写作选材。

2、采用“课堂教学外延”型教学模式。

时间上外延,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深化;内容上的外延,多途径、多角度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思想内容;空间上外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图书室,走进微机房,走近各学科老师。

课堂教学外延就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至开阔眼界,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独立探索处理事物的能力。

3、语文综合实践“三旅延伸”活动。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在深入生活,体验实践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学习。

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建立广播站、语文实践基地等,以此不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

教师不定时的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图一),从而在生活这本百科全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图一)

如:

(图二)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制作读书文摘,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精品文章,用文摘形式抄录下来,每篇推荐文章后面附有三言两语的推荐理由或阅读感言。

将诸多文摘汇编成一本杂志,图文并茂,提高文学素养。

(图二)

(三)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语文教学体系。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2、学生生活积累研究。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

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

同时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能力。

3、学生生活实践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

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

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七、研究效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教给学生学会利用生活这本无字大书增长智慧,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减轻课业负担。

语文教学生活化,从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方法多样得当,课堂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学生普遍具有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能学会的素质,学习活动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

教学生活化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语感较好。

生活化教学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爱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发展。

3、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

生活知识是学生生活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

生活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展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一年来,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生活百科知识记录本,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4、合作精神明显加强。

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

2、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也是一个研究难点。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引用文献】

①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杜威: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生活教育社;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

③顾黄初: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成标准》(上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