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70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docx

大邑县内外分析附资料

大邑县内外的分析

——外部环境好,内部发展不平衡

大邑县城区及主要乡镇场镇基本情况

2.1大邑县简介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跨东经102°59′至103°45′,北纬30°25′至30°49′。

东北与崇州市为界,东南与新津县邛崃市毗邻西北与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321平方公里,晋原镇、花水湾镇、安仁、韩场、沙渠等十余个城镇组成,县政府所在地为晋原镇。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大邑县经过励精图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县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灾后重建项目为498个,项目总投资为80.73亿元;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县中小学校舍全部建成,并在2009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灾后重建进度位列全省39个重灾县前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

2.2大邑县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

在成都市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大背景下,大邑县围绕“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镇”的战略定位,结合各城镇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陆续出台的“1231”发展重点工程,三山一泉两古镇等计划,将城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就各城镇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气;交通通达性进一步提高,完成了安出路、大西路、大安路、双鸳路、川西旅游环线大邑段改造工程。

建成董场、三岔等5个农村客运站,大双路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二级还贷公路免费通行,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环境质量上,全县植树造林1726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7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29.7%,建成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21处灾后重建安置点微型污水处理设施。

大邑县获得全省林业生态游十佳县(市)”称号,安仁镇加强对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等景区的改造重建,引进川师影视学院,完成“安仁·粮站”文化创意建设,被授予中国博物馆小镇的称号。

由上述可知,大邑县有着距成都市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性好,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和灾后重建政策倾斜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提高的情况。

首先是规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规划不合理上。

汶川地震后,围绕中央“力争两三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大邑县的规划被提上议事议程,然而有些城镇,例如,沙渠镇,其规划图清晰明确,但实际上发展存在着任意性,建筑物实际存地与规划地南辕北辙,甚至有些街道连街道名都没有;又如,韩场镇,其发展速度远远大于预期速度,有些地区还未纳入归纳范围就已经发展成规模了,当地官员曾笑言:

“我们这儿规划比发展快”。

诚然,这与汶川地震带来的影响有关,但增强规划的预见性和对现实情况灵活处理一样需要注意,毕竟,各城镇、场镇的规划程度与发展程度对基准地价的划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其次,大邑县各区域存在这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上,晋原镇优于其他城镇。

据调查,晋原镇有医院6个,学校8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一个,省级中学一所,而其他城镇大多只有一个乡镇医院,一所乡镇学校。

虽然实现了通水、通气、通电,但除晋原镇外,很多城镇的居民并未使用已通的水而以井水代之。

究其原因,当地居民说:

“太贵了”。

且不说使用井水是否会对当地地下水源造成影响,单是基础设施利用率问题就亟待解决。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的建设,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利于招商引资,对区域地价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上,区域发展的差距较大。

由大邑县政府直接管辖的花水湾景区,有五星级宾馆一个,四星级宾馆1个,GDP均为为1000万以上,而相隔不远的花水湾镇,还存在着因为房屋租金太低而无法出租的情况。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H.HOYT)提出的城市地域结构是扇形结构的理论在大邑县有所体现,但各地段的低价差异过大。

2.3导致结果

在目前体制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形成小城镇分化发展,一些区位好、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小城镇,聚集的能力肯定越来越强,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小城镇将会自然淘汰,并逐渐依依附到大镇、强镇上,形成城镇二级结构。

撤并乡镇的区划调整,更无形促进这种二级结构的形成。

这种前景,近期纵有形成的可能,但不会长期存在。

【2】

大邑县各城镇、场镇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交通通达性好,环境质量好的优势,合理处理规划过程中遇着的问题,努力缩小区域发展中的差距,可以对地价进行合理分级,从而使大邑县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策略具有可行性、现实性,也使得大邑县各城镇、场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关于大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书面)

【2】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99

关于大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影响,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政府按照县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总体要求,积极抢抓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扩大内需三大机遇,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1231”发展重点和“项目提升年”工作,有效应对了复杂经济形势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推进,为全面完成重建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相结合,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资金筹集成效卓著。

通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努力,筹集到位资金63.24亿元,其中,上级补助和援助资金18.08亿元,银行贷款20.84亿元,引入社会资金24.32亿元,有效提高了资金保障能力,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全面推进。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按照中央“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从项目安排、投资进度等方面,对规划实施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完善。

我县灾后重建项目为498个,项目总投资80.73亿元。

截止2009年底,灾后重建累计开工项目444个,竣工项目344个,开工率89.2%,竣工率69.1%,完成投资64.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8%,完成规划总投资的79.4%。

其中,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城镇灾毁住房重建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8.5%;全县中小学校校舍全部建成并在2009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灾后重建进度位列全省39个重灾县前列;公路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工225公里,完成总投资的87.3%。

(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9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8亿元,比2008年增长13%,超过年度计划(增长12%)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3.58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21.95:

39.61:

38.44。

全口径财政收入15.07亿元,增长83.9%,地方财政收入10.89亿元,增长10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增长33.7%,地方税收2.3亿元,增长45.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8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6955元,增长14.1%。

上述指标均超过年度计划目标。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

围绕轻工产品、通用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扶优扶强和技术改造力度,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0%。

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6家。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1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27.3%。

工业集中发展区入库税金总额1.5亿元,增长126.8%,工业集中度达到50.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工业区(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基础配套设施投入3.75亿元,新增承载能力1.2平方公里;工业西区完成了园区主干道建设,白酒工业园初具规划;沙渠工业点规划建设成效明显,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引进海螺型材等项目69个,科健高分子材料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巴德士涂料等37个项目建成,奥菲克斯等44个项目投产,成高阀门等10个项目达产。

服务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服务业业态调整和结构升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呈现提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着力打造国际中端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品牌明显提升。

全面启动了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西岭雪山历史文化遗产走廊打造工作。

安仁镇新建单体博物馆3个,启动了川师影视学院、“安仁·粮站”建设,过境路建设全面竣工,被中国博物馆学会授予中国博物馆小镇称号;“安西走廊”完成了公路升级改造和沿线场镇铺面、农房风貌整治,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初具雏形;花水湾一期提升改造基本完成,五星级酒店、温泉水会中心建成营业;西岭雪山完成了门景系统、道路、管网、登山游道及风貌整治工作,交通索道、游客中心、星级酒店等设施建成投入运营;新场镇一期建设工程基本完工,顺利实现开街;鹤鸣山养生酒店项目加快推进;雾中山项目逐步推进。

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成都森林文化旅游节”、“南国冰雪节”、“安仁古镇文化周”、“爱生活、爱大邑”首届大邑购物节等15个节庆活动,荣获“全省林业生态游十佳县(市)”称号。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0%、15.0%;实现旅游创汇332万美元,增长37.0%。

房地产市场趋旺,全年成交商品房3400套,销售金额9.2亿元,分别增长286.2%、269.0%。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标准化放心商店226个,县级配送中心2个,食品配送率达100%。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增长17.5%。

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继续加大“三农”投入,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3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1.64万吨,增长0.76%。

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特种野生动物养殖初具规模,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3.54亿元,增长14.3%。

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实施了安西观光走廊、安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七个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园区新引进成都邑康、大邑金生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项目50个。

全县新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5.4万亩,农用地累计流转面积33.47万亩。

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继续提高。

全县销售收入100万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90家,其中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28家。

农产品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总数达281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值12.8亿元,带动农户9万户,带动面达70.5%。

生产设施投入继续加大,整治渠道9.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城乡形态初步显现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完成了安出路、大西路、大安路、双鸳路、川西旅游环线大邑段改造工程。

建成董场、三岔等5个农村客运站,大双路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二级还贷公路免费通行。

成温蒲城际铁路大邑段、光华大道延伸线、安沙快速通道、成温邛高速安仁连接线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桃源新城建设全面推进。

启动了“一河两桥六路”和新行政办公中心、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高档商务会所等50个建设项目,斜江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新城骨架路网基本形成。

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实施了政府性投资达12.2亿元的改造项目46个,完成了邑新大道、潘家街片区道路及晋东北片区管网工程、老龙堰整治和6个棚户区549户农房拆迁。

新建面积达76.8万平方米的城市安置小区10个,

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在新场镇、韩场镇进行了试点探索。

实施了花水湾、鹤鸣等场镇改造项目85个,新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9个,对25个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进行整改完善,新增农民集中居住4.9万人,农民集中居住度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建成新型社区(安置点)对外连接道路90.56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680口、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8750立方米、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8处,完成了21个灾后重建安置点供水工程,解决了3.88万人的饮水问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治水、治尘、治脏和植绿工程。

全县植树造林17266亩,新增森林面积7800亩,新增城市绿地109.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7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29.7%。

建成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21处灾后重建安置点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排污管道20.8公里,总处理能力达2140立方米/天,垃圾填埋场主体完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完成了7家省市监控重点超标排污企业整治,关闭了县域内所有煤矿。

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全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Ⅱ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0天,出江河、西河、斜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及城区噪声实现达标。

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通过检查验收,花水湾镇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贡献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园林城镇”称号。

(五)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投资突破百亿大关。

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围绕“1231”发展重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71.1%。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城市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投入进一步加大。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提升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全年新签约项目285个,其中亿元项目37个,协议总投资149.8亿元,到位资金87.1亿元,分别增长7.7%和31.3%。

海螺型材、红星股份、恒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县。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84万美元,增长19.8%,到位市外内资26.6亿元,增长32.7%。

实现外贸出口4800万美元,增长23.2%。

大邑-成华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展。

(六)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确权颁证基本完成。

开展了农村产权改革“三固化两分离”试点,颁发了全国首张“永久”林权证,被列为全国100个林改先进典型之一。

建立了耕地保护制度,发放耕保基金23万亩8000万元。

建立健全了农村产权流转管理体制,扩大了农村产权融资范围,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4796.8万元,其中,林权抵押担保贷款3729万元,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在完成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全县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荐事、民主议事、民主定事和民主评议的决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3个村(社区)实现财政投入5324万元。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效突出。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面积4113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6个,节约建设用地8643亩。

转变政府职能取得实效。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提升行政效能。

实行了规划、建设、国土、房管议事协调机构“四合一”,规范和精简了项目前置审查和服务事项,实施了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改革,清理行政权力5192项,废止规范性文件39件。

(七)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就业保障继续加强,实现了县、乡(镇)、社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全覆盖。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加大平台建设,加强就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

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8%,实现了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058人,新增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359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开展各类培训1.3万人。

规划建设了2个大学生创业园,被表彰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全县启动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投入1.3亿元集中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社保,全县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新增扩面3.9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分别达到39.9万人、5.54万人、2.59万人。

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100%。

对1.76万人次城乡居民实施了医疗救助,完成100户低保家庭的安身工程建设任务,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建成了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加大残疾学生就学扶持力度,残疾人“两免一补”覆盖面达100%。

实施城镇住房保障工程项目,已建成廉租房300套,450套主体完工,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29户151万元,500套安居房交付使用。

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完成了学校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显著改善,城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大邑县职教中心、川师职业经济学院建成招生。

解决困难教师住房288套。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甲流防控措施得力,确保了大邑未发现死亡病例,未发生原发性疫情。

28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竣工23个,16个乡镇公立卫生院重建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

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工业科技项目13项,农业科技项目14项,推广“四新”工业成果43项,申报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实现了全县212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

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市开展独生子女“三全”保险试点工作,优生优育工作得到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

各位代表,虽然2009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向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三个集中”整体推进还不快。

工业重大产业项目聚集发展不理想,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进展缓慢,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二是三次产业发展质量还不高。

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集团,现代产业优势不明显、主业不突出,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还任重道远。

三是新型城乡形态还不优。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场镇改造进展较慢,新农村建设推进不快,特色和亮点不突出。

此外还面临: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影响造成承接产业转移难度增大;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后劲乏力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市、县确定的“扩大开放年”。

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工作,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灾后重建、启动“十二五”规划、巩固经济上升势头、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四次全会精神,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工作会部署,按照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1231”发展重点,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着力构建旅游引领、三产互动、生态宜居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区域价值明显提升的国际中端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了全县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支撑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税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下降6%,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城镇新增就业3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顺利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

按照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强城乡统筹规划。

按照县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统筹城乡要求,坚持“全域规划”,提升规划水平,高质量编制县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区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新城规划、晋北片区规划,完成安仁镇、新场镇总体规划和107个村庄的村域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

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以“1231”点位为重点,统筹配套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构建以桃园新城为核心、重点镇为骨干、新型社区为基础、旅游通道为纽带的新型城乡形态。

一是全面加快桃源新城建设。

基本完成新行政中心、家乐福购物广场、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务会所等项目的主体工程;新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妇幼保健院、桃源安置房一二期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斜江河二期、人民广场、桃源新桥等项目建设。

启动新城二期工程,基本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功能。

完成晋北路、锦屏路、子龙路等道路改造和晋东北片区等雨污水管网改造;完成烈士陵园迁建,基本完成静惠山公园提升改造和子龙祠恢复重建;继续抓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蒋巷子、迎春路、箭道街、西濠沟等片区4万平方米低洼棚户改造;继续实施“光彩工程”和“风貌塑造示范工程”。

三是加快打造安西走廊。

加快推进悦来、出江、西岭等安西走廊沿线场镇改造和节点打造,加快王泗、沙渠示范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设一批现代田园风情小镇,全力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带、乡村旅游的精品带。

继续推进一般场镇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44个,改善3.2万名群众居住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和县域内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体系建设步伐,优化快速路网结构,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

完成光华大道延伸线大邑段、成温邛高速公路安仁连接线、东出口立交桥、二环路、安沙快速通道建设。

抓紧推进成温蒲城际铁路大邑段建设。

完成董韩路、唐上路、蔡沙路、蔡唐路、韩沙路、大金路建设。

完成县第四水厂、晋原供水加压站及进出水管网工程。

继续完善供电设施、天然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