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68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蚌埠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前言I

一、发展现状1

(一)产业发展优势1

1、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部分产品生产规模国内领先1

2、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多项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

3、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竞争能力迅速提高2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

1、总体规模有待提高,产业集聚效应需增强4

2、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4

3、生物产业人才比较匮乏,对外合作交流不足4

二、蚌埠市生物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5

(一)蚌埠市生物产业发展机遇5

1、生物产业空间巨大,大规模产业化即将到来5

2、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正面临相关政策支持6

3、合芜蚌试验区设立,生物产业被列为重点7

4、产业转移技术合作普遍,将提供更多发展契机7

(二)面临的挑战9

1、生物产业“三高一长”,产业投资风险较大9

2、被各省市作为发展重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9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5

(三)发展目标17

四、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19

(一)主要任务19

1、实现生物产业做大做强19

2、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19

3、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合理布局19

(二)发展重点及项目建设20

1、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20

2、积极培育生物能源27

3、努力发展生物环保和生物农业28

五、政策措施31

(一)积极扶持现有规模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31

(二)建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高政府服务效能32

(三)建立生物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税扶持力度32

(四)推进融资体系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33

(五)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服务平台34

(六)加强研发机构扶持力度,构建技术开发公共平台34

(七)拓宽国际合作途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35

(八)创新人才引进办法,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36

附:

蚌埠生物产业重点推进项目表(第一批)37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优势

1、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部分产品生产规模国内领先

经过多年的培育,蚌埠市生物产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产业覆盖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现代生物产业的诸多领域。

在生物制造领域,形成了年产22万吨柠檬酸、10万吨赖氨酸、3000吨稳定Vc生产能力,产品技术、规模国内领先。

在生物环保领域,年产3万吨L乳酸项目,规模全国最大,出口量居全国之首,是亚太地区唯一的纯L乳酸产品;形成了4万吨聚丙烯酰胺生产能力。

在生物能源领域,形成了年产44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规模国内领先,是我国四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基地之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千吨级示范项目建成试生产,万吨级工业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4×12MW秸秆发电项目主体建成,一台机组建成发电。

在生物医药领域,培育了果糖原料药、催乳颗粒、乳酸钙、乳增宁、脑力静口服液、六味地黄丸(口服液)、维生素C原料等系列产品,自主研发了盐酸安妥沙星、那格列奈、萘哌地尔、富马酸伊布利特、西尼地平、扎来普隆等一批国家新药。

在生物农业领域,丰原集团的百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2、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多项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多年来,蚌埠市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力度。

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

依托丰原国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生产燃料乙醇”等多项研究课题,并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农产品的生物工程转化及综合利用,开展重大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掌握了最前沿的菌种技术、发酵技术、分离提取、乳液聚合、生物倍增废水处理等技术,使产品链不断延伸,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并在国内首创了生物化工的清洁生产工艺路线,为发展生物化工的循环经济模式铺平道路。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试成功,在纤维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酶制备、五碳糖发酵菌株构建、混合糖发酵、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及环保处理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采用玉米芯联产木糖醇、柠檬酸和L-阿拉伯糖三种产品的工艺路线,具有独创性,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其中纤维素酶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粮食主产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3、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竞争能力迅速提高

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拥有上市企业2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生物产业企业集群初步培育形成。

在生物制造领域,引进培育了安加生物、泰格生物等企业;在生物环保方面,发展壮大了丰原格拉特、天润化工等企业;在生物能源领域,培育打造了丰原集团、丰原生化等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培育发展了丰原药业、福康药业、环球药业、八一药业等企业;在生物农业领域,引进发展了双墩农业生物、泓珠生物等企业。

依托龙头和骨干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实现总产值90亿元。

表1-1主要骨干企业近三年销售收入单位:

万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丰原集团

150000注

192916

200352

丰原生化

451227

417815

480187

丰原格拉特

14429

19447

19121

天润化工

36658

43046

43809

安加生物

692

4685

7019

涂山药厂

7632.47

8482.94

10172.55

丰原明胶

10026

10089

11355

福康药业

7500

7500

8000

环球药业

6774

8295

12375

中远肥业

3824

3994

4178

龙晨肥业

10500

11900

14000

龙亢农场

35000

36000

36050

合计

注:

丰原集团2006年销售收入为568147万元,后经企业重组,现数据为分拆前测算数。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规模有待提高,产业集聚效应需增强

目前,蚌埠市生物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若干龙头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局部优势,但从生物产业的总体实力,尤其从高端现代生物产业的综合实力来看,产业规模、产品类别、企业实力、创新资源与产业集聚优势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提高。

2、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作为新兴产业,蚌埠市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少,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发展配套支撑体系尚不完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单一的银行信贷。

由于缺乏政府资金引导,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许多生物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支持,发展资金较为匮乏,这使得蚌埠市生物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物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亟待拓展。

3、生物产业人才比较匮乏,对外合作交流不足

尽管蚌埠在科技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但科研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师数量远不适应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化人才更为缺乏,成为制约蚌埠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

此外,参与国内、国际资源化配置层次不高,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能力不强,特别是从国外引进资本、先进技术、装备等方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蚌埠市生物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蚌埠市生物产业发展机遇

1、生物产业空间巨大,大规模产业化即将到来

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许多国家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接近11000亿元,成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亮点行业。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进一步向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环保工业、能源工业等传统领域渗透和融合,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群将逐步形成,预计未来20年内,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质资源将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经济带来的效益预计将超过信息经济的10倍,成为继信息产业后又一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世界许多国家已把加速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经济复苏振兴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生物技术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即将到来,全球将进入生物产业的快速成长期。

在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期,垄断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壁垒相对较弱,蚌埠市生物产业凭借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将面临快速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关资料:

2-1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生物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当前,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

美国白宫、国会均设有生物技术产业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及时研究制订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先后启动实施了禽流感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国家生物质能源计划、生物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生物盾计划等专项行动计划。

欧盟委员会制订了《欧盟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强调欧盟各国应发展生物产业集群,发挥在国际合作和制订国际标准中的领导地位。

日本制定“生物产业立国”战略,并于2002年启动实施了“生物行动计划”,具体包括50个指导计划、88个基本计划和200个详细行动计划。

印度2001年研究制定了《印度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力争成为生物产业大国。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为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复苏和重振经济,这些国家更加重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其促进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

2、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正面临相关政策支持

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已经列入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同时,国家发改委还专门编制和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从2005年起先后批复了22个生物产业基地。

日前,国务院又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发展壮大生物企业、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强化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监管”等一系列的促进与扶持政策,即将组织实施。

在今年国家即将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中,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被列为“十二五”布局的重点。

可见,针对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会越来越多,这为蚌埠市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实现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3、合芜蚌试验区设立,生物产业被列为重点

安徽省将实施自主创新作为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出在合肥、芜湖和蚌埠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并明确提出要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

其中,蚌埠市生物产业被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产业的重点培育方向之一。

目前,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正在不断出台,将为蚌埠市生物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环境的优化、产业提升的加速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重要的战略机遇。

4、产业转移技术合作普遍,将提供更多发展契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跨国公司将世界各国纳入自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范围,发达国家将在本国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求成本最低和利润最大化。

生物产业发展也不例外,一些发达国家以CRO、CMO等形式将医药的研发、加工制造、甚至是临床试验都转移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加之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较强、劳动力数量庞大和价格低廉、市场需求巨大,具备发达国家转移产业所需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说是它们最理想的选择地。

蚌埠市在生物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完全有能力承接发达国家与地区生物产业或其产业的某些领域(环节)的转移,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同时,生物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将日趋广泛。

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明到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投入,需要全球市场分摊创新成本,国际合作将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这为蚌埠市生物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分享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机会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正选择归国就业或归国创业,我国正迎来新的一轮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共派送留学人员数十万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生物和医学研究的,目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各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这些海外留学人员的归国,将对我国及蚌埠市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二)面临的挑战

1、生物产业“三高一长”,产业投资风险较大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明显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三高一长”特征,由于当前我国及蚌埠的技术创新体系还非常不完善,使得技术创新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不停地面临着技术发展、技术竞争和技术选择的压力与挑战,慢一步或错一步都可能惨遭“前功尽弃、淘汰出局”的命运。

这对于我国及蚌埠市生物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发展都将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被各省市作为发展重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很看好和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

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期间,选择性地分批建设了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长春、深圳、长沙、广州、上海、北京、青岛、武汉、成都、昆明、重庆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哈尔滨、德州、泰州、郑州、通化、南宁、西安、天津、南昌、杭州等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并有逐步增多之势。

虽然各区域的发展领域、发展重点有所区别,但鉴于我国目前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差异化要远小于同质化,并且随着生物产业进入者的不断增多,同质化发展将日趋显现,加上国外跨国公司的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包括蚌埠在内的国内生物产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表2-1       我国生物产业基地的区域特色与建设目标

基地

特色、现状与建设目标

石家庄

特色:

基地依托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拥有华药、石药、四药股份等相关生物企业40余家,总投资超百亿元。

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共178个,分为四大类:

一是化学制药领域;二是生物制药领域;三是现代中药领域;四是公共配套领域。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建设目标:

到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85亿元。

长春

特色:

基地将由3大模块构成:

医药产业核心区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工业核心区布局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农业核心区布局在城东的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

面积13.4平方千米。

目前为亚洲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

在生物制造领域,长春大成实业集团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商。

在生物能源领域,为国家第一个乙醇汽油项目试点城市;大成集团投资100亿元年产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化工醇项目之一。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700亿元~1000亿元。

深圳

特色:

核心区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展区为光明和南澳两个片区。

产业用地将近3平方千米。

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23家,其中产值1亿元~10亿元的企业有36家。

定位为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700亿元~1000亿元。

长沙

特色:

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设“一园五区”。

基地已形成11个医药产业群,其中,中药戒毒药列全国第一、生物疫苗和抗生素制剂列中南地区第一、减肥类保健品列全国第三、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列全国第二。

2007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0.63亿元。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续表2-1      我国生物产业基地的区域特色与建设目标

广州

特色:

基地规划由两个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总体规划面积约13平方千米。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

现具有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70多家,19家年产值超亿元。

广州医药集团规模和效益居于全国医药行业前列。

2007年,广州生物产业完成总产值约35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2.5%。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上海

特色:

按“1+4”架构进行空间布局,“1”即一个核心区,是张江高科技园区;“4”即四个扩展区。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7年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88.96亿元,已连续7年保持年均17%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上海市主要新兴产业之一。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地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30%,培育若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高技术企业,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品牌。

北京

特色:

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3个核心区构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传媒中心、央企总部中心,拥有大量信息资源。

另外,人才和研发机构密集。

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了15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70余家。

国内大型企业也在京纷纷设立研发机构。

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以上,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地区生产总值6%以上,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进入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青岛

特色:

产业技术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及传统生物技术等领域。

2007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32.7%。

建设目标:

到2010年,海洋生物企业达到300家左右,生物产业年产值实现220亿元;到2015年,海洋生物企业达到500家左右,生物产业年产值实现60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续表2-1      我国生物产业基地的区域特色与建设目标

武汉

特色:

核心区包括东湖开发区关南生物制药园、江夏现代中药园、葛店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园、南湖生物农业园四大特色产业园区,面积为30平方千米。

2007年生物产业产值81.12亿元。

在生物制剂、诊断试剂及芯片产品、诊疗中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物疫苗位居全国第五位。

建设目标:

到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350亿元;到2015年,力争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最大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成都

特色:

核心区是成都高新区,2007年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生物医药193亿元,生物农业228亿元。

发展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包括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二是加快发展资源技术主导型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昆明

特色:

基地重点发展以良种产业,跨国重大动物疫病,有害生物物种入侵安全性评价、检测产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为主的生物农业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重庆

特色: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兽药及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特色生物育种、生物质工程、生物技术服务业。

建设目标:

至2012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至2020年,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哈尔滨

特色:

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发挥全国重点粮豆产区和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畜产品。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占全部产值75%以上。

德州

特色:

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企业102家,现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8家,过亿元的38家。

2007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产业达到160亿元,占全部生物产业产值的73%。

低聚木糖生产能力世界第一、木糖醇生产能力世界第二、低聚糖生产能力亚洲第一,综合生产能力达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0%。

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生产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

续表2-1      我国生物产业基地的区域特色与建设目标

泰州

特色:

已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等辅助发展的产业体系。

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额为256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销售额为180亿元,占比70.3%。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连续5年,经济效益连续9年居江苏省第一。

扬子江、苏中、济川、江山等在内的龙头企业均已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的前百强。

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550亿元;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销年均增长20%。

郑州

特色:

郑州生物农业特色突出,研发水平、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41.1%。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达到450亿元,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通化

特色:

建设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3个功能分区的9个产业园区和两个物流中心。

2007年,通化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吉林省医药产业的37.4%。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现代中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到2015年,现代中药产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

南宁

特色:

重点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

根据南宁市现有的产业分布并考虑生物产业发展潜力与方向,初步拟定设立生物能源产业分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分基地、生物制造产业分基地、生物农业产业分基地等4个专业生物产业分基地。

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690亿元,其中生物能源年产值达到250亿元;到2020年,生物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530亿元左右,其中生物能源年产值占生物产业年产值比例超过38%,达到58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