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657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docx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典型案例

重点建设专业项目案例3

夯实专业基础,传承民族服饰技艺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

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3〕2号文件明确指

出:

“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更好服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第四条关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的规定,以及吉首市作为“先行先试示范区”,吉首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工业加工中心、文化教育中心”。

吉首市委市

政府围绕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集散地、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规划明确把民族特色旅游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我校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和专家多次论证决定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为定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能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服装专业对湘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民族服饰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服务湘西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

一、实施背景

1、专业在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湘西民族服饰及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工企业的骤增。

懂民族服饰技艺同时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全面技能型人才匮乏。

市场急需能熟练运用现代服装设计与工艺及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多方面技能型人才。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我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基于本地服装市场对服装人才的特殊需求。

我们将民族服饰技艺作为特色课程教学的创新重点,满足湘西地区对服装人才的需求。

2、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富有成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和主体专业,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从1989年开办。

2003年申报成为湖南省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于2009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全国中职骨干专业,2011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的中职特色专业。

2013年4月申报成为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有28人,在校学生682人。

是吉首市唯一培养具有中等职业资格的服装类专业。

二、主要目标

以本专业教师为依托,引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行业专家和高校教授,共同研究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内涵建设。

组织特色课程开发,重点建设《服装结构与制图》、《服装工艺》、《服装设计》3门核心课程,建成2门精品课程,开发《土家织锦》、《苗族蜡染》、《苗族刺绣》等3本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

有机结合民族服饰课程和服装专业技能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

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具备民族服饰设计开发的能力。

1、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并完善“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项目式教学任务、适应湘西民族服饰企业需要并具有民族服饰特色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形成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管理规范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开出率达100%。

3、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3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

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5%,打造

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

4、专业发展机制建设加强与湖南华慧服饰有限公司、毕果民族服饰研究中心、湘西州黛帕斯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多元化“企校合作”模式,构建校、行、企等股份制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发展的专业校企共建机制。

三、工作过程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当地服装企业和民族服饰企业开展调研。

明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服务方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能实现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2、开发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探讨,在华慧、黛丝帕、毕果、歌莎等服饰企业组建4个实训室,深

入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服装结构与制图》、《服装工艺》、《服装设计》3门核心课程,建成2门精品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为载体,以《苗族蜡染》、《苗族刺绣》、《土家织锦》

等民族特色课程为辅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构建与专业课程体

系相适应的项目过程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

课程体系如下图: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

建立了向社会公开的服装设计与工艺示范性特色专业专题网站;建立健全了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以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网的形式,共建共享了专业教学标准库、专业教学素材库、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完

善了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的实践教学标准、实训教材、实训课件、教学视频、项目案例、仿真实训软件、考核题库等资源库,建好了9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3

门共享性空间课程、微课程和慕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并在学校教学源库平台供校内外学生使用。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调整“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老三段课程结构,将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建立起由公共课(英语、数学、计算机、德育、体育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顶岗实

习及特色课程四部分组成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总学时为3286节,课程结构比例如下: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目标

学时数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公共课

提咼学生人文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972

29.5%

专业课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090

63.6%

顶岗实习

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1082

32.9%

特色课

实现个性化培养

360

10.9%

注:

入学教育、军训56学时未计入表内

5、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以服装设计与工

艺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高尚、王晓艳、柏荣、张明霞引领、专业王宝玉、唐爱平、彭艳、丁洋、石振南、李亚兰等6名专业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高尚作为专业带头人成为省内外业内领军人。

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使每名骨干教师能主讲

2门以上专业课程(其中1门为专业核心课程)、帮带1名以上青年教师成长,建设了一支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资源共享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了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将深度合作的7家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技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成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相对稳定、及时更新的兼职教师库。

6、构建专业发展机制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建立了校企常态沟通机制;加强与服装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行、企等股份制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发展的专业共建机制。

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成立了“吉”牌民族服饰研究开发工作室,定期到民族服饰、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实时为专业教学提供服装专业的职业岗位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新技能要求等信息服务;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专业建设研讨会,完善专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实习责任保险等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共同完善了以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企业满意率、学生动手能力合格率为核心指标,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双证合格率为考察内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校企共同推进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

7、校企共建“湘西州服装专业教学研究联盟”在学校建立服装企业员工和考证中心,与华慧、毕果、黛帕斯和歌莎等服饰企业建立校企共建师资培训中心。

与12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培训、考证资源包和软件平台资源包,开发、建设服装制作项目教学案例库,形成校企双方师资共享、合作科研攻关、双方互访、双方挂职等多元化“企校合作”。

四、条件保障

(一)制度保障为了保障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学校出台的《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吉首市中等专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组织保障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工作组和服装设计与工艺建设专家指导小组。

聘请李峰、叶水云等企业技术骨干和民间工艺大师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工作组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组成,工作组负责本专业教育内容创新的制定和落实。

对教学内容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组织实施,确保教学创新的实现。

(三)经费保障学校建立重点专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按项目总体规划,分年实施。

资金投入到位。

五、主要成果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曾于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专业学生自2010年开始参加湘西自治州服装职业技能大赛连续五年包揽大赛一等奖。

获奖学生代表湘西自治州参加了湖南省举行的服装职业技能大赛,曾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数名。

在全国服装技能大赛中,取得三等奖两名的好成绩。

专业于2014年6月建成湘西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8月建成“吉”牌民族服饰研发中心。

成立了叶水云土家织锦大师工作室、吴景连苗族蜡染大师工作室和向秀平苗族刺绣大师工作室。

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2012年,专业学生曾代表湖南省民族地区参加在天津举

行的

“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优胜奖

学生参加全国民族地区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通过开设特色拓展课程,设计并制作了很多具有民

族特色的服饰配件

学生设计制作的民族服饰制品

六、体会与思考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从流水车缝技能到成衣制作,能力递进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

推动“教、学、做”合一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行“实岗”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分组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苗族蜡染、苗族刺绣、土家织锦等选修课目前使用的是由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

以后还需通过成立专门的编撰委员会,科学系统的完善现有的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