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657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思品知识点.docx

八下思品知识点

初二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一、知识要点

1、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3、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5、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二、问题归纳

1、自然环境包括那些因素?

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因素:

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关系:

①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③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

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

一、知识要点

1、土地是万物之母。

水、土壤、空气是生命之源。

2、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二、问题归纳

1、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2、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有什么危害?

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危害:

同2后果。

4、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后果:

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沙尘暴。

5、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后果:

淡水资源危机可能使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6、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

后果:

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7、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后果:

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8、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后果:

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9、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

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一、知识要点

1、为了子子孙孙都能够生存和发展,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得留有余地,不能竭泽而渔。

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义之一。

二、问题归纳

1、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p:

19

3.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p:

26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5.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人类应该首先学会遵守这些规范。

遵守规范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做好知识储备。

在家庭和社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宣传环保知识。

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

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珍惜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

一、知识归纳:

1、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等.)。

2、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

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

3、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

为了直接造福于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

4、自然环境资源与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紧密相连。

二、问题归纳:

1、公共场所的含义:

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者集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

如:

博物馆、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展览会、贸易集市、超市等。

2、公共设施的含义:

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包括:

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3、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①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②规定的世界性贸易市场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保障,③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4、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①石油危机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②会深刻影响各国的关系,③危害国际安全,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5、如何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水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6、公共利益的特点:

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7、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利益包括哪些?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

8.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

9.公共教育的作用:

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第五课 公私之间

一、知识归纳:

1、在冲突面前,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同时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2、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税收的方式大力发展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为人民谋福利。

3、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表现:

①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②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

4、公共利益在公共生活具有优先性,但这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5、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撑国家建设的资金保障,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税收取之了民,用之于民。

二、问题归纳: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

②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它们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表现:

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

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④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3、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②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4、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哪些标准?

合法合理性、公共受益性、公平补偿性、公开参与性。

5、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任何利益都基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

而公共利益的产生,则与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多关系密切。

随着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个体的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

虽然从根本上说,这些重合的需求来自于单个人的利益,但因为在社会关系中,其满足和实现涉及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因而就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公共利益由此产生。

6、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利益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些需求单靠个人努力很准得到满足,只有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

一、知识归纳:

1、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2、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①道德的约束②法律的调节③制度的保障。

3、学校、企业、军队、政府等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

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5、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

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

6、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为民,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7、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政府在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8、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环保、教育、科研、社会工作、慈善到公共交通、公益展览等广阔的领域。

10、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每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的责任相对应,如果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就能和谐有序的运转,对每一个人来说,这就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了一份责任。

11、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二、问题归纳:

1、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

①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

②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

③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2、举例说明我国政府怎样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共利益。

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主要任务:

确定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让全人类承担起保护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的责任。

4、非政府组织的含义:

指那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它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5、社会公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互相尊重、诚实守信;②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物等;③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

6、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每一个人应做些什么?

①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②维护公共利益不仅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

③我们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守各种公共规则,更应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④带动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投身于公共事业。

⑤维护公共利益有时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

⑥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7、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

好处:

①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②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③可以获得奖励,赢得荣誉④能得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

代价:

①有时要忍受一时的不便②要付出时间、精力还有金钱,③有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④做不好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

8、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要履行自己的职责②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③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④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9、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培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②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③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④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10、如何理解“态度改变,我们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①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

②有句话说得好:

态度改变,我们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③就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喝水、吃饭和休息一样,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④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我们的公共利益才能真正的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公共利益,同时,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知识要点

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

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

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6、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

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二、问题归纳: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3、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4、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

一、知识归纳: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并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3、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和法律事实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8、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问题归纳:

1、“一国两制”的含义: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P70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P73最后两段)

4、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到达台湾。

②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并派兵驻守。

③元明两代在澎湖设有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

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5、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

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

③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

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6、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

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一、知识归纳:

1.新型劳动者的特点(素质):

①善于学习新知识;②掌握新技术;③创新能力强。

2.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问题归纳:

1、劳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

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为什么劳动创造了人类?

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3、为什么劳动创造文明?

  

(1)劳动让我们丰衣足食

(2)劳动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3)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4)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4、为什么说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或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  

①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身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加强了在自然界中谋生和发展的能力。

②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④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⑤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为什么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一大批科研人员用他们艰辛的劳动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③一大批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④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2、如何理解“劳动有分工,劳动者不分贵贱”?

(为什么要反对歧视普通劳动者?

)  

①劳动虽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

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

④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3、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①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②我们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中,都来之不易。

③)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⑤对于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1、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乐于劳动?

  

①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没有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生命,谈不上任何意义和价值。

②唯有劳动,也正因为有了劳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被不断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们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④人只有靠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付出劳动,才会受人尊敬。

⑤一个人要生存,要自立自强,要成就事业,就要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⑥(P80)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

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参加家务劳动的重要意义(作用)?

  

①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②从事家务劳动,可以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调节大脑的机能,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④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他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3、新型劳动者的含义、特点(素质)是什么?

  

①善于学习新知识;②善于掌握新技术;③创新能力强。

  

4、为什么需要新型劳动者?

  

①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和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本,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②传统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④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环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

  

⑤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⑥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第十二课走进市场

(一)、知识要点:

1.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最原始的市场是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的场所。

2.集市是从早期市场最终过度到现代市场的关键环节。

集市贸易的广泛兴起,是市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3.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概念。

4.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鼓励、支持和引导。

6.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