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6530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docx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同步练习

 

1.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1.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1.1.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1.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1.3《鸿门宴》同步练习

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

B、浴乎沂(q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

C、喟(h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

D、千乘(shèng)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

【答案】D

【解析】A哂(shěn)笑B浴乎沂(yí)C喟(kuì)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喟然叹曰鼓瑟稀

B、以俟君子宗庙之事春服既成

C、因之以饥馑裕乎沂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无吾以也夫子栖之

【答案】B

【解析】A鼓瑟希C浴乎沂D夫子哂之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乎: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

如同

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

......的样子

【答案】C

【解析】如:

或者

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D、宗庙之事,如会同

【答案】D

【解析】A希,通“稀”,稀疏B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C与,通“欤”,语气词

二、理解性默写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从“,”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答案】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愿学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解析】这篇课文高考要求全文背诵,新高考更侧重对背诵篇目的正确理解和灵活引用,因此对与理解性默写要多加练习。

三、探究提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①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盍:

何不。

②伐善:

夸耀自己的优点或才能。

伐,夸耀。

③施劳:

张扬自己的功劳。

施,张扬、炫耀。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一起共同享受车马、衣服等物品,即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

可见子路性格慷慨豪放。

B、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谦虚谨慎。

C、孔子的志向是让老人得以安养,让朋友间以诚相待,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充满自信。

D、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答案】C

【解析】孔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志向,看不出他的自信。

(2)本章叙述孔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愿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

【答案】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

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

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人。

【解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志向,答对这道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翻译这句话,然后要从中提炼概括出孔子之“志”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四、对接高考

1、(2018年北京高考题)《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

“闻斯【1】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

【1】斯:

就。

【2】兼人:

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5分)

【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解答也往往不同,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

此外还应了解一下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举一反三等。

2、(2019年北京高考题)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7分)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

【1】处:

处在、居处。

【2】造次:

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

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答案】①“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即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都厌恶贫穷困顿,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体现孔子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

②第一种解读:

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

第二种解读:

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

【解析】2019年与2018年一致的是,文言题之后单独考察了《论语》。

分值由5分增加为7分,难度也有提升。

可以看出,高考不仅是考查我们对《论语》语言知识层面的解读,还要考查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也就是说正确理解词语疏通句义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整体把握章节核心思想,对《论语》做思辨性的理解。

 

1.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褊(piān)小无以,则王(wàng)庖厨(páo)罔(wǎng)民放辟邪侈(bì)

B.忖度(dù)彼恶(wū)知之吾惛(hūn)衅(xìn)钟

C.便嬖(bì)商贾(gǔ)庠(xiáng)序鸡豚(tún)觳觫(hú)

D.赴愬(sù)不赡(shàn)孝悌(dì)莅(lì)中国胡龁(h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保民而王(安定、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护)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怜悯)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

D.天下之类欲疾君者(憎恨)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无以,则王乎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君子远庖厨

D.从而刑之欲辟土地,朝秦楚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C.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

D.莫之能御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5.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

就。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

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

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

足。

6、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甚矣,汝之不惠。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百姓之不见保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臣未之闻也。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构怨于诸侯    

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D.彼且恶乎待哉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废衅钟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若无罪而就死地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C、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10、下列加红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则王许之乎许:

答应B.百姓之不见保保:

安抚

C.何以异异:

区别C.天下可运于掌运:

运转

11、下列加红词语,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②今恩足以及禽兽③百姓之不见保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⑤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

12、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

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

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

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3、爱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  (      )

14、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5、明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16、其其若是,孰能御之?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7、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默写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及陷于罪,,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王欲行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对接】,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②四百金。

”卖酒者曰: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

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

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

①平事:

评议事情。

②子母:

利息和本金。

③责券:

求取借据。

④谈五行: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

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

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

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

订立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牛何之?

D.至夜分,乃散去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⑥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4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分)

 

参考答案

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

一生从不欺负别人。

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

“你能饮酒吗?

”(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

“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

”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

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

卖酒者询问道:

“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

“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

”卖酒者询问:

“你们担保了多少钱?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

”卖酒者说:

“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

”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

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

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

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

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

酬,主人进客也。

——《说文》。

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

”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

卖酒者笑着说:

“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

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

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

“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

价格没有吃亏吧?

”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

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

“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

“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

”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

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

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

有人问他,他说:

“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

”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9.答案:

D.解析:

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10.答案:

B.解析:

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

译作“呢”。

B.“所”:

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C.“之”:

代词,这样。

D.“乃”:

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11.答案:

C.解析:

(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

(4)是客人抱怨的话。

12.答案:

B.“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

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译文:

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4分)

译文:

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分)

译文:

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1.1.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

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

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

卸落、坠下

D.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盖:

大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

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参考答案:

1.D(盖通“盍”,何,怎么。

2.B(“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C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D项“进乎技矣”作介词“比”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作介词“对”解。

3.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高考对接】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

“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

“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

“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