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317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2018-2019学年度六月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Na-23Cl-35.5Fe-56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C.盐酸除铁锈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氧根离子:

OH-1B.2个氮原子:

N2

C.氧化铁的化学式:

FeOD.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以再分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可加快分子运动

4.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能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5.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等关系。

若某些化学概念和知识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6.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铝与盐酸反应

B.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C.C点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D点

D.D点处反应刚好结束

7.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是

A.X:

NaOHY:

NaClZ:

Na2CO3

B.X:

CO2Y:

O2Z:

CO

C.X:

CaCO3Y:

CaOZ:

Ca(OH)2

D.X:

CuY:

CuOZ:

CuSO4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下:

其主要反应原理:

Ⅰ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Ⅱ2NaHCO3

Na2CO3+H2O+CO2↑等。

查阅资料:

通常情况下,1L水能溶解约1LCO2或700L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右图中,B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装置用于制取CO2

④根据NH3和CO2溶解度

不同,为生成更多的NaHCO3,应该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⑤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在A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复合肥

A.4个B.5个C.6个D.7个

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图2是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

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2)写出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人体如果缺钙会导致____________。

(4)图2所示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1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

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上右图),现要使小试管内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固体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硝酸铵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2)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___________。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3)上述实验中红色溶液B的溶质,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溶液B变成无色溶液D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

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换为另一种试剂即可,你认为修改方案为_______________。

12.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

Ⅰ.制取CO的方法:

加热碳酸镁和锌粉的混合物,反应原理为:

MgCO3+Zn==MgO+ZnO+CO↑Ⅱ.处理尾气的方法:

用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溶液中会出现红色固体。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氮气;

第二步:

关闭弹簧夹,点燃两个酒精灯;

第三步:

一段时间后,熄灭两个酒精灯;

第四步:

……

(实验分析)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Cl+2CO+2X═Cu2Cl2(CO)2·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第四步操作是:

打开弹簧夹,再通入氮气至____________。

(5)若A处有mgMgCO3参加反应,实验结束后C处生成ngCaCO3,此时D装置的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m与n数量上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13.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前在水中加了少量硫酸钠固体,得到100g5%的硫酸钠溶液。

接通电源5分钟后,A中共收集到4g气体,停止实验并移出试管、导线,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实验结束后水槽内硫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C.盐酸除铁锈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铁锈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氧根离子:

OH-1B.2个氮原子:

N2

C.氧化铁的化学式:

FeOD.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

正价前负价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将原子个数写在原子的右下方。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OH-;故A选项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

2N;故B选项错误;

C、氧化铁是由显+3价的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

正价前负价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将原子个数写在原子的右下方,其化学式为:

Fe2O3;故C选项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故D选项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以再分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可加快分子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分析;

B、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

种类分析;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区别分析;

D、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详解】A、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的性质和区别、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有机化合物

概念来分析;

D.根据煤气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CH4、C4H10均属于有机化合物,但CO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管道煤气有毒,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厨房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掌握促进燃烧的方法、能源的分类、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等关系。

若某些化学概念和知识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根据物质的变化种类分析。

B、根据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

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C、根据酸与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选项关系表示正确。

B、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选项关系表示正确。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和含氧化合物,酸与含氧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如硫酸就属于含氧化合物,故选项关系表示错误。

D、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关系表示正确。

故选:

C。

【点睛】掌握物质的变化、浓稀溶液与是否饱和的关系、化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铝与盐酸反应

B.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C.C点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D点

D.D点处反应刚好结束

【答案】B

【解析】

【详解】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当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

A、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即AB段表示氧化铝与盐酸反应,故错误;

B、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故正确;

C、C点铝已经完全反应,之后氢气不再增加,故C点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D点,故错误;

D、C点压强最大,产生氢气最多,此时铝已经和盐酸完全反应,C点处反应刚好结束,故错误;

故选:

B。

7.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是

A.X:

NaOHY:

NaClZ:

Na2CO3

B.X:

CO2Y:

O2Z:

CO

C.X:

CaCO3Y:

CaOZ:

Ca(OH)2

D.X:

CuY:

CuOZ:

Cu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l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O3。

故选项错误。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4→Cu,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A。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下:

其主要反应原理:

Ⅰ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Ⅱ2NaHCO3

Na2CO3+H2O+CO2↑等。

查阅资料:

通常情况下,1L水能溶解约1LCO2或700L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右图中,B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装置用于制取CO2

④根据NH3和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NaHCO3,应该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⑤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在A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复合肥

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纯碱,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不同,制碱过程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再加热,生成纯碱Na2CO3,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详解】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纯碱(Na2CO3),故说法错误;

②反应原理Ⅰ:

,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故说法正确;

③右图中,B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装置B内外气压相等;C装置可用于制取CO2,故说法正确;

④根据NH3和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NaHCO3,应该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故说法错误;

⑤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故说法正确;

⑥反应原理Ⅱ:

,加热NaHCO3可以在A装置中进行,故说法正确;

⑦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NaHCO3与HCl反应,医疗上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正确;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NH4Cl含有氮元素,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故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化肥的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图2是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2)写出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人体如果缺钙会导致____________。

(4)图2所示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20

(2).

(3).骨质疏松(或佝偻病或发育不良,合理均可)(4).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来分析;

(2)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3)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4)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

【详解】

(1)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示原子序数为20;故填:

20;

(2)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3)如果缺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故填:

骨质疏松(或佝偻病或发育不良,合理均可)

(4)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故填:

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与人体健康、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上右图),现要使小试管内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固体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硝酸铵

【答案】

(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75(3).b>a>c(4).D

【解析】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4)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随度变化的情况及物质的性质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

P点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

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25g+50g=75g;故答案为:

75;

(3)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答案为:

b>a>c;

(4)在t1℃时,小试管盛有c的溶液底部有少量c固体没有溶解,要使c固体继续溶解,需要使温度降低,因此物质加入水中就要吸热.所以可以加入硝酸铵;故答案是:

D。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2)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___________。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3)上述实验中红色溶液B的溶质,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溶液B变成无色溶液D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

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