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593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docx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设计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相关要求: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且需专家论证。

第1章工程概况

仙林污水处理厂位于栖霞区戴家库村,门牌编号为戴家库117号(厂区如图1-1所示),现有仙林污水处理厂为一期,其现有规模为5万m3/d,此次招标为二期工程建设,将在原一期工程5万m3/d一级B排放标准规模基础上,改扩建新增5万m3/d处理能力,使现有处理能力提升至10万m3/d,并且将排放提升到一级A排放标准。

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施工项目主要的新建建(构)筑物有后缺氧池及膜池、超细格栅间、储泥池、回用水泵房、消毒接触池等,以及改造生化反应池工程。

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按建质87号文要求,本工程膜池上部预应力梁及设备间顶板及梁进行高支撑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

搭设高度8m以上的板、梁。

(2)搭设跨度18m的梁。

(3)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的梁板。

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1-1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序号

结构

结构部位

截面尺寸(mm)

净高(m)

备注

1

膜池

450*1400

13.7

预应力

2

设备间

350*(800~1080)

9

3

设备间

350*(900~1260)

11.1

4

设备间

120厚

9.89~10.544

 

1.2高支模部位

图1-1高支模区域示意图

图1-2膜池上部预应力梁

图1-3膜池平面图

图1-4设备间高支模平面布置图

图1-5设备间顶板及梁

第2章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4.《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6.《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5.《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8.《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

9.《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第3章施工计划

3.1施工节点计划

膜池及设备间施工计划:

2014年9月11日~2014年11月25日

3.2人员配置

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拟投入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人员需要30人,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必须持有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

第4章施工工艺技术:

本工程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3.0;木方为35×80mm,模板采用优质高强胶合板,厚度15mm。

所有顶撑KTC60、底座均采用KTZ60。

板立杆间距步距常规段采用90×90×160。

对拉螺杆采用M14对拉螺杆。

4.1板模板支架参数表

板厚

竹胶板

方木(次龙骨)

立杆布置

主龙骨

备注

12cm

15mm

35×80mm300

90×90×160

单根48×3.0

加顶撑、底座

(设备间顶板)

注:

1、板支架体系根据层高选择对接扣件对接,注意连接的稳定性。

2、利用顶撑、底座调节支架高度。

3、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4.2梁模板支架参数表

梁尺寸

竹胶板

底面、侧面方木(次龙骨)

底面主龙骨

侧面主龙骨

立杆布置

对拉螺杆设置

350*(800~108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25(梁宽度方向)×45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下2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200

350*(900~126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25(梁宽度方向)×45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200

450×140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75(梁宽度方向)×40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300

注:

1、梁中间设置立杆一道。

2、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4.3柱模板支架参数表

柱尺寸

竹胶板

侧面方木(次龙骨)

X方向对拉螺杆

Y方向对拉螺杆

竖愣主龙骨(抱箍)

300<b≤450

15mm

35×80mm200

0(400)

0(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450<b≤800

15mm

35×80mm200

0(400)

1(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800<b≤1200

15mm

35×80mm200

1(400)

2(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注:

1、表中b为柱任意边长度,X、Y为柱两边方向,2(400)表示对拉螺杆2道,竖向间距40mm,水平向均匀布置。

2、竖向钢管主龙骨间距同对拉螺杆间距400。

3、对拉螺杆数量不包含每个截面的另外2根柱箍对拉螺杆数量。

4、柱截面尺寸每增加400mm,加设M14螺杆一道。

5、柱高较高时,可采用分层吧浇筑,第二次浇筑时,必须在柱周围设置操作脚手架,固定要牢靠。

4.4支架施工要求

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可调托座等架体构配件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可调托座螺杆直径不小于32mm。

搭设架体必须保证架体每步水平杆及扫地杆纵横双向满设,立杆顶部自由端不大于400mm。

膜池预应力梁高支模架体待预应力拉结束后方可拆除。

竖向剪刀撑沿架体四周外侧、柱网轴线及纵横跨中设置,间距不大于5m;水平剪刀撑沿架体搭设高度设置不少于3道;架体和四周已浇筑完成的主体结构柱进行可靠拉结;钢筋安装绑扎过程,加工完毕的钢筋严禁集中堆放在模板支架上,应分散、对称堆放。

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

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有关规定执行。

4.4.1对扫地杆的要求

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20厘米。

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

4.4.2对立杆的要求

1、立杆是脚手架受力的主要杆件,落地立杆必须设有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4m。

2、外立杆须高出梁或者板面1.2m,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

3、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螺杆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

4.4.3对剪刀撑的要求

剪刀撑按照五步四跨布置

1、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5m。

2、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º~60º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3、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4.4.4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1、每步外立杆侧应设1.2m高防护栏杆和200mm高挡脚板必须满铺且固定。

2、用于行人道的斜道,搭设位置应符合作业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以不陡于1:

3为宜。

3、脚手架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并设缆风绳,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按规定搭设安全网,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确保人身安全。

4、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体与操作层不应有大于10mm的缝隙;网间不应有25mm的缝隙

5、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6、脚手架必须有供操作人员上下的阶梯、斜道。

严禁施工人员攀爬脚手架。

7、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8、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要求。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要求。

 

    (7)脚手架体与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4.5脚手架拆除要求

    1.脚手架在施工完毕后才能撤除,不允许边施工边拆除。

 

    2.脚手架在拆除前应据实际情况编制脚手架的拆除施工方案或。

    3.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对有关人员进行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交底。

 

    4.在拆除施工前应全面对脚手架的杆件搭设、连墙杆、支撑体系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5.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上的障碍物。

 

    6.不允许先将连墙杆拆除完毕后再进行脚手架拆除。

4.5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高支模混凝土施工先浇筑柱子,三天以后再浇筑梁板。

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严禁集中堆料。

4.6架体搭设质量验收要求

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1)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 

1)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围之。

 

2)节点的连接可靠。

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距达到40~60N/m;

3)钢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

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75mm

4)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应不大于50mm。

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均应符合前述要求

(2)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有以下情况之一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1)搭设完毕后; 

2)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 

3)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4)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3)模板工程及落地脚手架应根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严禁使用。

第5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技术保障措施

5.1.1技术措施

A、脚手架搭设前,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按规定进行方案论证。

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签字后,方可执行本方案,按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安装脚手架时,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安装情况,保证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B、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不配套的钢管架、配件不得混合使用。

C、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D、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E、脚手架搭设完备,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