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docx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国土资源部
二○一二年一月
目录
一、面临的形势1
(一)“十一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1
(二)“十二五”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形势3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主要目标8
三、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技术体系,加快以国土资源
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核心数据库建设11
(一)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技术体系11
(二)持续推进土地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12
(三)持续推进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12
(四)加快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
核心数据库建设13
四、加快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网上运行,构建国土资源
管理决策与综合监管技术支撑体系15
(一)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16
(二)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17
(三)不断深化系统应用20
五、加强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推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服务型政府建设22
(一)构建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2
(二)持续推进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23
(三)加强在线服务和政民互动23
(四)加快推进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24
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26
(一)完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基础支撑环境26
(二)建立国土资源监测指挥中心26
(三)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27
(四)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28
(五)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28
(六)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28
七、保障措施29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29
(二)建立有利于信息化深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30
(三)确保稳定的资金投入31
(四)健全人才队伍31
(五)加强规划的实施32
根据《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科技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立足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编制《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阐明“十二五”时期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未来五年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
本规划不包括海洋和测绘地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在国土资源部党组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和金土工程一期,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重大专项成果基础上,建立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主流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土资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撑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建立了数字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体系,积累了海量国土资源数据。
3S技术和装备全面应用于土地、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实现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全数字化,土地利用和矿产开发监测实现每年一次全国覆盖。
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及年度土地利用快速变更维护新机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土地、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数据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累了近6000TB的海量数据。
基本建成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
国土资源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综合执法监管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国土资源部和所有省级、多数市级、部分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与远程在线电子申报,形成了网络化审批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基本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框架体系,审批时限缩短了50%以上,部分地方实现了“当场办结”,促进了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了综合执法监管能力。
建立了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并成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国土资源部和所有省级、98%的市级、65%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全国所有土地、矿业权市场信息实现网上发布。
网上办事、网上交易、网上查询业务不断扩展。
土地登记与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社会公众中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得到发挥。
初步形成了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体系,信息化基础保障进一步夯实。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国土资源主干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稳定,省以下国土资源广域网连接覆盖到所有市级和84%的县级。
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不断加强。
完成了80余项信息化标准研制,初步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
开展了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
全系统信息化从业人员达到3.4万人,技术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
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部分地区进展滞后;数据分散管理和系统建设各自为战的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工作统筹还有待于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信息化在规范和创新管理,提升综合执法监管质量中的巨大潜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应用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加强;信息安全与信息充分共享和深化应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亟待破解;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
(二)“十二五”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和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国土资源信息化将在新的起点上向纵深发展。
信息技术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仍未减缓,向高速大容量、网络化、综合集成化方向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通信、光学、微机械、认知科学、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涌现出云计算、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并继续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
对地观测系统向高分辨率、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协作方向发展,正在迈向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新时代,获取地表信息的周期越来越短,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途径越来越多。
随着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将会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球深部信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和条件。
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把信息化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并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信息产业不断壮大,网民数量已接近5亿,信息化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管理、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十二五”将力争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取得突破,借助信息化增强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努力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和应用好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打好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攻坚战,要求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各环节,打通机构、层级、职能分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筑覆盖全国、贯穿四级的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为构建新机制,持续推动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活力;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需要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核心数据库,全面掌控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促进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扩大监管视野,真正做到“天上看得清、地上查得实、网上管得住”;构筑惩防体系,要求通过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网上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构建不可逾越的信息技术“防火墙”,前移关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扩大在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回应资源热点、焦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和应用好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围绕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以实施金土工程等重大专项为主要抓手,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和完善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信息化支撑平台,深化应用,持续扩展,扩大服务,为破解“两难”,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体要求是: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统筹、应用、扩展”贯穿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推动系统建设、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向集群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信息化成果的深化应用,形成全国四级关联的一体化网上管理新模式,突出信息化对转变管理方式、监管方式、服务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技术支撑作用,充分释放信息化在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巨大潜能。
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升级完善和扩展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全国覆盖、全程监管。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深化国土资源管理需求分析和研判,提高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的前瞻性。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创新。
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创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全局视野和更高的站位认识信息化工作,工作重点要从满足现有流程电子化转变到流程重构和管理转型,提高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能力,增强信息化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和互动。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技术为管理服务的意识,始终紧密贴近国土资源管理需求,围绕管理实际中的现实紧迫问题,主动跟进,在深化应用中捕捉和挖掘新的需求,在与国土资源管理提升良性互促中滚动发展。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选择应以实用、成熟为原则,既要克服超越需求的技术主导型建设,也要避免满足不了需求的技术滞后型建设。
坚持加强统筹、整合资源。
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整合数据、应用系统、基础设施等各类信息化资源,强化各级信息系统之间的衔接,突破互联互通和四级联动障碍,实现系统建设和应用平台化、数据管理集群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形成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大平台。
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的统筹和遥感影像等数据的统购共用,避免重复浪费和分散建设。
(三)主要目标
以依托四级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全程监管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主要目标是:
基本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常态化调查监测,促进国土资源信息的实时汇集和动态更新。
不同分辨率、不同平台遥感数据统筹和规模化、业务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满足每年全国覆盖一次、每季度重点地区覆盖一次和应急性的调查监测对数据源的需要。
基本实现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矿山、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实时监测。
形成贯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覆盖土地、矿产开发利用主体的畅通的网络化信息采集与监测渠道,逐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市场交易信息在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实时汇集、动态更新,形成覆盖国土资源行业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专业齐全、功能完善、服务有效、更新及时的国土资源数据体系。
构建四级联动的网上管理运行体系,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部和省、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有业务,半数乡镇国土所主要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
形成贯穿四级、责任明晰、过程可控、协调联动的网上审批大流程,审批规则标准化,审批行为规范化,审批结果透明化,管理业务无分隔,为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形成覆盖全国的网上监管运行体系,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贯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土地督察机构的违法线索发现、反馈、处置机制,监管视野覆盖全国,监管触角延伸到国土资源管理全周期的末梢、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交易现场,监管指标涵盖资源、资本、资产三属性,监管方式向常态化转变,前移关口,下移重心,动态跟踪,促进执法监管形势根本好转。
地质灾害监测信息传输网络覆盖重点地质灾害区,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的科学化。
完成一批国土资源核心指标和数据综合分析模型建设,实现数据综合分析、异常报告的常态化、制度化,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全面融入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提高国土资源形势分析研判的及时性、科学性和绩效评估的定量化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合理配置、供需双向调节和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
构建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实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覆盖。
在线申报、网上办理业务进一步扩展,初步实现全国土地、矿业权的网上交易。
门户网站成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社会服务的主要窗口。
基本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服务保障“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国土资源权威信息产品,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得到共享服务。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土资源业务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四级全覆盖。
初步建成支撑应急信息传输的无线网。
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
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运行环境的集成程度明显提高。
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或工作人员,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信息化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技术体系,加快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核心数据库建设
立足现有基础,借助对地观测、物联网等技术进步,升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技术体系及装备,增强动态监测能力,通过调查监测成果与日常管理信息的对接,推动调查监测由阶段性向常态化的根本转变。
完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加快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一)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技术体系
积极推进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规模化应用。
开展陆海观测业务卫星数据处理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在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行业的规模化、业务化应用水平,逐步形成以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源为主的数据保障体系。
加强对航空摄影、无人机等不同分辨率、不同传感平台、多种来源遥感数据的统筹管理,形成比较完整的国土资源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加工和应用体系,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的遥感数据源保障程度。
升级基于3S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技术和装备。
利用新技术及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成果,升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技术,优化技术流程,推广和应用实用化自主技术装备,实现全数字化、自动化和规模化应用,缩短全覆盖的调查评价和监测周期,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精细化程度。
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土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积极推进物联网在国土资源领域实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开展物联网技术在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地质灾害区、油气等重要矿山和关键地区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示范,探索建立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网络系统。
(二)持续推进土地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
加强遥感监测与基于GPS的土地利用外业调查技术集成,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技术流程,提高作业效率,保障调查监测成果的客观性和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的综合性需求。
加强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探索土地利用数据实时更新的技术措施,推动年度变更调查逐步走向实时监测监管。
加强3S技术在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推进土地登记信息网络化实时上报和汇总。
完善全国地价监测网络体系。
(三)持续推进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
完善推广数字地质调查系统。
逐步扩大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等专业领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应用范围,研制新一代地质调查野外数字采集工具包,加强地质调查数据一体化描述、组织、综合、管理和处理的研发,初步形成涵盖GIS主要功能、支持各地质专业领域应用的统一数字地质调查平台。
加快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信息化建设。
面向“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发三维信息管理与可视化等现代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加强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基础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研究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分析评价模型,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找矿远景区和老矿业基地实现新的找矿突破提供服务与支撑。
开发数字盆地,加强油气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地质环境评价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地下水污染、矿山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推进典型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四)加快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核心数据库建设
完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
部进一步完善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并利用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成果持续更新“一张图”。
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以数据中心为依托,统筹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等数据,建立覆盖本辖区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形成开放并可扩展的数据架构,建立数据共享共用和交换机制。
加快土地数据库建设。
加快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与耕地质量、土地整治规划等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加强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贯穿四级土地管理业务信息的关联和对接,整合建立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整治项目和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利用、二级市场、地价监测等数据库。
加快推进全国四级互联互通的土地登记数据库建设。
加快地质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
加快区域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潜力等地质和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贯穿四级矿产资源管理业务信息的关联和对接,完善矿业权登记审批数据库,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矿业权评估、地质勘查资质、地质资料汇交、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矿产督察、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矿山环境恢复和矿山土地复垦等数据库。
建立国家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
推进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
加快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
加快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
整合汇集中央和地方投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古生物化石保护区信息,建立全国地质环境管理数据库。
整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调查、险情巡查、群测群防及“防灾明白卡”、灾情速报、应急预案等信息,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
建立健全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落实“谁生产、谁负责”的数据更新责任制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规划、调查评价、监测工作,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架构,同步推进数据生产、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数据库一经设计和建立,要制定与日常工作相衔接的更新措施,形成规划、调查评价、监测、管理与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和更新同步的机制。
强化数据集群化管理。
加强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日常管理工作所必须的核心数据库向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汇交并集中管理。
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覆盖本地的国土资源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条件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实行全省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数据更新与专业信息服务优势,提供高效、现势性强的专业基础数据支撑与专题应用服务。
保持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的同步和关联。
四、加快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网上运行,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与综合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建立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应用系统统筹与整合,加快推进覆盖四级国土资源行政办公、行政审批、综合事务等全业务的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国土资源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和四级协调联动。
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动态监测与网上运行系统之间的对接,增强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
构建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围绕应用系统建设的统筹和整合,构建和完善本级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机关内网办公门户,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统一的技术环境,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互联互通、业务关联和数据共享,支撑业务应用系统的可持续扩展。
加快四级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的网上运行和互联互通。
加快适应于四级相互关联的网络化审批管理制度设计和依法行政指南(手册)的编制、完善。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各业务主管司局(处室、科室)应加强对统一电子政务平台上针对本部门业务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指导。
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持续扩展和完善现有审批系统,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快审批系统建设和应用。
加强四级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管理业务和系统的衔接,形成网络环境下四级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相互关联和印证的业务大流程。
加强各级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系统与当地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
加快各级国土资源行政办公、综合事务的网上运行和协调联动。
加快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办公、党建、纪检监察、信访、行政复议、科技、人事、财务、审计、巡视等各项业务的网上运行,强化督办功能,嵌入监管功能,推进文件档案一体化,加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化电子公文传输与交换。
推进国土资源人才信息化建设。
加强国土资源经济信息采集、建库与综合分析。
加强乡镇国土所信息化建设。
总结完善和推广乡镇国土所信息化建设经验、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加快系统向乡镇国土所延伸,逐步实现乡镇国土所农村建设用地申报、国土资源巡查等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为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业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探索推进移动办公。
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探索移动办公模式,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借助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手机智能客户端等实现高效办公。
加强各级系统的互联互通。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统筹省以下三级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部分业务可实行全省“大集中”。
强化统一的系统接口规范等技术措施,实现各级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无障碍交换。
(二)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本框架。
市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规划、调查评价与监测等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信息的动态监测与整合,强化数据综合分析挖掘,建立集信息采集监测、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在线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不断扩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覆盖面。
坚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扩展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