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5689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docx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

陈昌奉毛泽东的忠实卫士

陈昌奉(公元1915——1986年),1929年参加红军,曾长时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与教育下,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成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

一1915年9月25日,陈昌奉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岭脑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全家生活仅靠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来维持,生活极其贫穷。

年幼的昌奉,因家里无钱供他上学,当了地主土豪的放牛娃,饱受饥寒。

11岁时,母亲又被活活饿死,家庭生活更加困苦。

1929年春,当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喜讯传到岭脑村时,人们奔走相告,说这支队伍就是打土豪除恶霸,为穷人谋幸福的红军。

昌奉急切地盼望着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早日来到村中,为穷人翻身求解放。

就在这一年的年关,他家因欠地主土豪的债被抄了,日子越来越难熬,他决计离开这个黑暗的世界,投奔红军。

是年底,陈昌奉与同村的一位青年,背着父亲离开家乡,在福建长汀县参加了红军。

陈昌奉被分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副官处当司号员。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

1930年初,陈昌奉由司号员改为红四军军部勤务员,在朱德军长等领导同志的身边工作。

他虽然年龄小,未读书,但伶利勤快,工作踏实,很受领导和战士们的喜爱。

3月底,组织上决定调陈昌奉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党代表毛泽东身边当勤务员,不久改为警卫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他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后,很快地熟悉了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尽职尽责地从事毛泽东的警卫、生活等工作,同时得到了毛泽东慈父般的关怀和爱护。

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教他学文化,学科学知识,给他讲革命道理,使他懂得了“穷人不打陈昌奉”[1]的道理。

他曾说过:

“毛主席教我懂得了革命道理,领我走革命道路,连我的名字陈昌奉三个字,也是毛主席手把手亲自教我写的。

”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陈毅、古柏、左权、谢觉哉、徐特立等在中央苏区工作的领导人的教诲,使他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尔后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底至1934年9月,陈昌奉跟随毛泽东转战赣南闽西,参加了红军第一至五次反“围剿”的斗争。

在极其频繁、残酷的战争中,他为着领袖的安全和生活,历尽了艰辛。

行军作战中,他跟着毛泽东爬山涉水,按时完成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到了宿营地,他为主席设置了办公地点,搭铺,烧水,做饭,千方百计使毛泽东工作好,休息好,生活好。

他与毛泽东朝夕相处,使他对毛泽东的性格和工作习惯进一步熟悉了。

主席平易近人,接近群众,爱护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一至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卓越的军事才能,都给陈昌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毛泽东更加敬佩和爱戴。

他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位伟人身边工作,感到幸福和骄傲。

1932年10月,毛泽东在宁都会议上被错误地解除了对红军的领导权。

陈昌奉当时不知道这个情况,只感到这些日子里,毛泽东上前线少了。

白天,他经常同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随毛泽东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晚上,毛泽东写东西到深夜,陈昌奉总是静静地守卫在他的身边。

在这段时间里,他看见毛泽东写了农村调查报告,总结了苏区斗争、政权和经济建设的许多经验。

当他知道毛泽东受到排挤后做政府工作时,深深感到毛泽东在这种逆境中,还日夜操劳着苏区建设的大事,胸怀是多么宽阔啊!

更加激起了他对毛泽东的无限忠诚。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陈昌奉跟随毛泽东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陈昌奉和警卫班的战友们每时每刻都担心着毛泽东的安危。

路难走时或每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都聚在主席身边,凡没有吃过的野菜或其它食物,他都要先尝尝。

在遵义会议召开的日子里,毛泽东工作非常繁忙。

陈昌奉跟着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给他送信和文电,弄饭,收拾行李等。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陈昌奉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样,心情极为振奋。

遵义会议后,他跟随毛泽东战斗在赤水河畔,南北转战,纵横千里,他又一次看到毛泽东料敌如神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1935年4月,红军总部渡过金沙江时,由于宿营地无居民,陈昌奉没有找到木板给毛泽东搭办公桌,受到毛泽东的严肃批评,使他懂得了在任何时候最重要的工作。

6月上旬,红军翻越夹金山、笔梦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毛儿盖后,准备通过漫长草地的时候,陈昌奉犯了疟疾。

陈昌奉从江西苏区出发时带了三条米袋的米,其中一条在通过贵州苗族地区时,送给了苗族一位老大爷。

剩下两条快一年了还带在身上。

现在犯病需要吃好一点,但他仍然舍不得吃,他想这点粮食现在还不是用它的时候。

毛泽东摸了摸陈昌奉的米袋,风趣地说:

“陈昌奉这两条米袋可是宝贝了。

”陈昌奉以坚强的毅力,带病行军,做好本职工作,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在毛泽东的关怀和鼓励下,他战胜了病魔,终于走出了草地,通过了腊子口,翻过了六盘山,胜利的到达陕北。

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时,陈昌奉心情无比激动。

他跟随毛泽东渡过了长征艰难岁月,迎来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曙光。

从赣南转战到陕北会师,陈昌奉一直跟随毛泽东身边,忠心耿耿,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出生入死,为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1936年1月,当毛泽东要送陈昌奉到陕北红军学校时,他思绪万千:

一个从来没进过学校门的放牛娃,今天毛泽东居然要送他上学,心中怎么不高兴呢?

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我跟随毛主席已经5、6年了,……赣南闽西、长征路上,在那些艰苦的战斗日子里,主席无论怎么忙,总是那样随时随地教导我,关心我,从政治思想、战斗工作、文化学习,一直到最细小的生活。

这一切,永远印在我的心头,刻在我的脑海里”;但是要离开毛泽东,他怎么也不愿意。

最后在毛泽东的劝导下,陈昌奉才走上了学习岗位。

他在陕北红军学校任学员、班长。

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由于工作需要,他在红校没有学习多久,于5月调到陕北保卫局保卫队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保卫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警察部队。

陈昌奉领导这支保卫队,跟随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从瓦窑堡转战到延安,为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12月,他调任陕北保安处保卫科科员,并任警卫员训练班主任。

1938年3月,任延安市公安局警察部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的时候,陈昌奉率领警察部队英勇战斗,有效地保护了人民财产,维护了社会治安,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

1940年1月,陈昌奉调中央党校学习,任学员队支部书记。

在党校系统学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使他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党校学习结业后,陈昌奉于同年11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组织干事。

1941年1月调任延安保安处保卫团一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43年4月,任延安市公安局桥光沟门分驻所所长。

党支部书记。

1944年7月任延安市公安局南关分驻所所长。

陈昌奉在陕北10年中,不辞劳苦,兢兢业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公安保卫工作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大批干部到敌后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1946年5月,党组织确定陈昌奉到山东工作,他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

陈昌奉辞别毛泽东主席时,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他和爱人及孩子,并亲笔在毛泽东的照片背面题词勉励:

“昌奉同志:

努力工作,忠实于党,

忠实于人民!

祝你胜利。

    毛泽东

     1946年5月17日”陈昌奉接过毛泽东的题词和照片,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毛泽东主席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们还会见面的!

我等你们胜利的消息!

”第二天,陈昌奉带着毛主席的重托,离开了革命圣地延安。

当陈昌奉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踏上山东这块土地时,蒋介石却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新的全国内战爆发。

陈昌奉被分配到山东公安总局工作,任公安总局治安四科副科长。

1948年2月,调任华东建大教导团副团长,10月调任济南市公安六分局局长等职。

在解放战争中,陈昌奉参加了涟水、周家口、马兰、菜芜、孟良固、维坊、济南等重大战役和战斗。

接着,他积极带领部属参加了山东的剿匪反霸斗争。

在战斗中,他执行命令坚决,指挥果断,作风顽强,身先士卒,战绩卓著,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为山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1950年2月,陈昌奉任济南市公安总队总队长,1951年8月任山东省公安厅武装处副处长,1952年6月任山东省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6年12月任山东省军区维坊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党委副书记。

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济南军区工作时,亲切接见了陈昌奉,并和他一起合影留念。

这是陈昌奉离开延安12年之后,第一次见到主席。

他又一次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教诲。

1959年5月,陈昌奉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山东省总队副总队长,党委常委。

陈昌奉在山东工作18年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安保卫工作经验,为搞好山东的社会治安,做出了显著成绩。

1964年12月,陈昌奉调江西工作,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江西省总队总队长兼党委副书记。

同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1966年7月,任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长、党委常委、副书记。

陈昌奉坚决贯彻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对部队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注重加强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训练,使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在部队非常分散而又担负着全省的重要部门、设施和监狱等处的警卫看守任务的情况下,他经常深入连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

十年动乱中,当部队受到严重的冲击时,他一个连一个连队去做工作,稳定了部队,圆满地完成了警卫和看守任务,为搞好社会治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1969年8月,陈昌奉调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

1970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陈昌奉受党中央重托,负责会议有关安全和生活工作。

陈昌奉接受任务后,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房子的维修布置,警卫哨卡的设置,到服务人员的挑选,食品的供应等,他都认真细致地检查落实,安排得非常周全。

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大会代表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赞扬和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2月,在中共江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昌奉当选为省委常委。

1971年8月间,毛泽东主席视察江西时,又一次接见了陈昌奉,并同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

随后陈昌奉护送毛泽东离赣去浙,保证了毛泽东主席在江西视察的安全。

以后,陈昌奉还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聆听毛主席的教导。

几十年来,毛泽东主席在日理万机之中,仍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他,使他深受感激。

而这位忠心赤胆的红军战士,总是把这种感激倾注在党的工作上。

1972年4月,陈昌奉任江西省委常委、省委书记。

11月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1974年4月至12月,陈昌奉奉中共中央指示,主持江西省委工作。

1975年1月,陈昌奉出席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他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指示他要为江西人民多干实事,多干好事,努力把江西的工作抓上去。

他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深入江西农村、厂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省情,提出了加快江西工农业生产,搞好社会治安等许多建设性意见,均被省委采纳,并付诸实施,为把江西的国民经济搞上去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年9月,陈昌奉调任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5年3月,离职休养。

四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途中,陈昌奉没有辜负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殷切希望,表现出一个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

尤为可贵的是,在十年动乱中,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干部受林彪等反革命集团迫害,下放到江西。

陈昌奉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排除干扰,尽职尺责地保护了一批老干部。

在负责江西政法工作期间,他认真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抓好社会治安工作,并妥善地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他始终不渝地坚信党,按照党的指示办事。

而当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时,他襟怀坦荡,敢于承担责任,严于解剖自己,诚恳接受党的帮助教育,表现了他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情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昌奉坚决拥护党中央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他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对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贯彻执行,不折不扣。

在身患癌症的最后岁月里,他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党所分配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为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求索取,珍重晚节。

他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教育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关心同志胜过自己。

他常说:

“我们只有多干工作的义务,没有多享受的权利。

他从不以权谋私,搞特殊化,清廉正直,艰苦朴素,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建国以后,陈昌奉以很大的精力,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特殊工作:

以跟随毛主席长征亲身经历,忠实地宣传毛泽东的伟大革命实践,宣传毛泽东思想。

他经常到工厂、农村、学校、部队、机关等单位作宣讲报告,宣传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宣传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用革命传统教育后代。

1957年8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跟随毛主席长征》的回忆文章,1958年9月,他将《跟随毛主席长征》增写到5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64年,外文出版社用英、法、德、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文字出版这本书,此书先后印数达30多万册。

1976年,陈昌奉不顾年老体弱,再度“长征”,从长征出发地——赣南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走到延安,广泛收集红军长征史料。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给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抱病伏案,将《跟随毛主席长征》一书再增写到近20万字,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中的丰功伟绩,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为能在晚年完成这件有意义的工作,感到欣慰。

1986年12月23日,陈昌奉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终年71岁,党和人民在武汉隆重悼念了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陈昌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永存,陈昌奉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尹炎生)

(原载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江西英烈》,题目与节次为本书编者所加)[1]1930年冬,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的警卫人员在宁都县小布圩的赤坎学文化时,有一位战士在朱德总司令驻地的墙上象写标语一样写下了“穷人不打陈昌奉”几个字,毛泽东便借“穷人不打陈昌奉”的道理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

现在这条标语仍然依稀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