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5688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

11 *核舟记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第1课时 疏通文意看核舟

一、新课导入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纷沓而至。

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今天,我们有幸一睹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jī)二黍许(shǔ)箬篷(ruò)

髯(rán)石青糁之(sǎn)不属(zhǔ)

诎(qū)椎髻(chuíjì)楫(jí)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②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③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与“纵”相对)

(2)一词多义

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有: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做。

这里指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是)

端: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而: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之:

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

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

②其人视端容寂(那)

(3)同义词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四、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探究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交流点拨】

(1)八分有奇。

(2)左右各四,共八扇。

(3)船头坐三人。

(4)横卧一楫。

(5)为字共三十有四。

(6)苏、黄共阅一手卷。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

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2.说说文言文数量词的翻译并解释上面句中数量词。

【交流点拨】文言文中数量词翻译时:

(1)省略的量词应补出。

(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第2课时 精读课文知核舟

一、新课导入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

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很多启示。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__奇巧__。

2.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__盖大苏泛赤壁云__。

3.表现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是:

__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__。

突出王叔远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__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_。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交流点拨】核舟。

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

2.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具体说一说。

【交流点拨】

(1)空间顺序:

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二)文本探究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2.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

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四、板书设计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

船背稍夷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