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灾害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166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灾害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灾害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灾害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灾害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灾害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灾害综述.docx

《河北灾害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灾害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灾害综述.docx

河北灾害综述

2012年度学年论文

近十年来河北灾害史研究综述

 

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

历史学

班级:

10级历史汉班

学生姓名:

尤金娜

学号:

20102105618

指导教师:

于志勇

 

2012年5月4日

 

近十年来河北灾害研究综述

[摘要]:

由于河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人文因素等,决定了这一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历史上灾害种类多、危害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于是学者们对于灾害研究近些年来屡见不鲜,本篇综述就近十年来河北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措施作一系统的总结梳理。

[关键词]:

河北省灾害成因灾害影响救灾减灾措施近十年

河北省一直以来的灾害类型主要有:

干旱、洪涝、地震、雷电、等等。

这些灾害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为两种,这些灾害给当时的河北以至于全国带来了身心、财产、生产生活等严重的影响。

对于这些灾害,当时人们、政府的应对措施数不胜数,本文拟从近十年的河北灾害研究入手,从灾害原因、灾害影响和人们应对措施加以总结梳理作一综述。

一、灾害原因

灾害成因多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说法,自然因素又是多由于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河流,以及生态的破坏而造成。

但是由于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为因素逐渐成为导致灾害的主要原因。

在自然素因方面,造成灾害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和基本地势、河流、生态的破坏这几点。

在气候方面,河北的气候以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在气候这一点上,邵晓梅[1]学者分析说,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北接蒙占高原,南连黄淮平原,西倚太行山脉,东临渤海.全省面积18.77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本省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十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十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十燥。

全省降水分配不均,各地年内、年际降水相差悬殊。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所以很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这是从河北省的气候特点分析旱涝灾害的成因。

蔡晓明[2]学者也向我们说明了,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旱灾尤为突出。

在生态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态的脆弱上。

河北省地形地貌复杂,境内相对高差大,生态灾害类型多样。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带发育,地质地震灾害频繁河北山区地带土层薄,成土母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3]。

在地形地貌方面,有徐祥德[4]等人均认为地形因素比较明显,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燕山——太行山山地由东向西南形成弧形贯穿全省,形成本省的气候屏障.在夏季风盛行时,东南季风受到弧形山脉的阻挡,由于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在山前形成降水中心,蝉房、马兰峪等若干个历史暴雨中心就分布于此地。

因此,山前迎风坡为河北省的多雨带,多暴发性山洪.洪水发生区距地势低平的河北平原非常近,两者海拔相差悬殊,加速了山区洪水向平原的倾泻,威胁京广、京沈及沿线城镇的安全。

以及吴孟恒[5]等学者利用河北省的地形特征向我们说明了河北省雷电灾害的成因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及海滨等地貌类型齐全。

大的地貌中元在分布上排列井然有序,从东北到西南依次为高原、山地和平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形逐级下降。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河北省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怀抱京津两直辖市,地理位置、经济的区位作用重要,同时河北又是宙电多发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多样性的下垫面决定了各地宙电分布的不均匀性。

魏宣利[6]学者也侧重地形地貌的原因于是向我们介绍了河北省地质灾害的成因,他认为山区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河北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1%,亦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近几年调查发现,山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以变质岩、火成岩为主的中低山区及燕山南部长城南北两侧变质岩、火成岩低山区。

由于上述地区侵蚀剥蚀作用强烈,地势陡峻、沟床坡降较大,多为开口狭窄的“V”形山谷,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

受构造及风化作用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破碎严重,风化壳厚达5~20m。

加之夏季正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过于集中,多为暴雨中心,强降雨成为山区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

而且河北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境内地质活动强烈、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分异显著,是地质、地貌灾害灾害频率高、强度大的基础,人类活动强烈,对灾害的防御和对付能力有限是致灾的根本[7]。

王景明[8]等学者在其论文中也侧重强调说明了地质地貌孕灾的环境,河北省是我国北方一个背山面海的省份,地势高差较大,总括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西北坝上高原和北一中一西部的燕山一军都山一太行山“弧形山地”向东、南部山麓平原、低平原、沿海平原渐次降低的地貌格局。

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中,地壳的构造运动不仅奠定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基本轮廓,也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地质断裂带和基岩的异质性,为地质地貌灾害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并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南部季风半湿润区和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的西北部内陆半干早区两大地貌组合区.对地质地貌灾害的区域分异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河流方面,我们都知道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王桂荣学者就认为河北省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受地形、降水等因素影响,发育了众多河流。

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流域面积12.46万km3,年径流量为106.3亿m3。

海河水系由漳卫南运河系、子牙河系、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和北运河系等5个水系组成。

历史上5个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然后经海河干流入海,构成一个典型的扇形水系[9]。

由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河流域各水系历史上曾普遍存在上大下小的矛盾。

即上游支流繁多,洪水来量大,下游河道狭窄,宣泄能力小,形成由山区向平原的扇状水系和河流汇集的节点如大陆泽、宁晋泊等。

如遇洪水,则在天津、沧州、廊坊等下游低洼地区集中,使这一地势低洼、河流交叉地区成为洪水、沥水汇集涝灾多发地区。

同时,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后,河床比降骤减,泥沙大量堆积,在平原形成许多地上河,而且河流由出山口到入海口流程短,一遇洪水和大雨,大堤漫决危险大,所以,河北平原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10]。

河北省东部和南部为燕山、太行山所环绕的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区地面高程由西向东逐渐下降,山前平原一般为100~50m,中部平原一般为50~10m,滨海平原一般在10m以下。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面坡度由山前的2‰~1‰,逐渐过渡到中部的1‰~0.5‰,至滨海平原为0.3‰~0.1‰.南部坡向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中部自西向东倾斜,至天津附近地面高程最低,约3m左右.平缓的地势再加上由上述三个方向汇集而来的河流,这种形似簸箕状的地面坡度和坡向,就决定了山区洪水涌入平原后的自然流向,加上各行洪河道的流向因素,很容易造成洪水遭遇与洪峰迭加现象.而且在两河汇合处的上游形成许多封闭洼地,河流基本上都是地上河.由于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本区不仅受本地暴雨影响,还受上游洪水威胁.所以河北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是河北省的重洪涝区[11]。

以下这两位学者对于雷电灾害的分析很全面既向我们分析了地形地貌原因还有气候,吴孟恒[12]等学者他们认为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南北相差约6个纬度,东西跨越约7个经度,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二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促使雷电灾害发生。

马明[13]等学者也说,宙电灾害的自然孕灾环境是雷暴天气、气候和地理背景等,自然致灾因子是闪电,承灾体一般为人类、财产和自然资源。

雷电灾情和闪电活动的特征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受承载灾体类型影响,雷击具有地域选择性,山地、河流、湖泊、地下水露头处最易遭受雷击,尤其山区地形陡峭多变,对大气有抬升作用,很容易导致对流天气形成,伴随对流天气往往产生雷暴。

这样唐山、秦皇岛沿海区域与燕山山脉交接处,太行山山麓闪电和雷电灾害都较多。

中南部平原虽然闪电密度不是最高的地区,但其经济、技术发达,因其高层建筑众多,电子仪器密集,易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形成雷灾。

在自然因素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侧重于地形地貌的学者对一些,因为河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

因此致灾也无可厚非。

在人为因素方面,地质灾害成因研究主要有,贾立海[14]学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林木植被稀少,覆盖率低,以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

商彦蕊[15]则从地质地貌中分析了发生地裂缝的原因,目前认为有三种:

①与地震活动相伴而生;②断层活动在地表土层中发生的地裂缝;③强度开发地下水,地面不均匀沉陷所致。

以及岩溶地质灾害成因,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北麓广泛蕴藏着煤、铁资源,其下发育寒武一奥陶纪灰岩。

该期气候湿热,岩溶发育。

古岩溶地下储水构造大,管道系统互相交织串通,形成独特的岩溶含水结构体,它们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地震诱发下,形成一系列灾害。

戚国庆,黄润秋[16]等学者论证了泥石流的成因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潜在因素,而人类不合理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产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乡村人日不断增长。

在缺乏全面规划和有效管理情况下,很多地方争相侵占沟道。

沟床内修建梯川、沟日处修建房屋;滥伐树木、破坏植被、陡坡开荒、边坡放牧加剧水土流失;随意切坡、开渠筑路和采石、弃渣破坏山体稳定性等,均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条件。

刘劲松[17]等学者分析的人为因素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人口倍增,人们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不断向河滩和滨海发展,许多群众在河滩和行洪河道内建房、建厂、开辟农田,阻碍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的程度。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

而同期河北省的自然降水又逐年减少,致使河北省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在许多干旱年份,地水位不断下降,工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加剧了抗旱斗争的严重性。

徐月卿[18]也认为是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越来越大,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持续下降,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先天不足,再加上用水量过大、水污染等原因,使水资源更加紧缺,干旱年份增多,旱灾加重。

商彦蕊、史陪军[19]向我们论证了人为因素从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至于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

人口素质整体偏低。

伴随人口的增民,河北省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

同时在农村许多孩子小学毕业甚至未毕业便辍学文盲、半文盲人数仍在增加人口素质整体偏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民中仍未普及。

再加上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态规划难以落实、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和一些历史遗留原因过去河北省很多地区出现了盲目、过度地“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湿地开垦”、“草地农垦”以及“乱采乱挖”、“滥捕滥猎”等行为,致使很多地方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苏邦礼[20]等学者则向我们说明了雷电灾害集中在农村地区的原因:

集中在农村地区,河边、树下、田间、山坡是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的多发地。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农民群体雷击防护意识淡薄,往往遇到宙雨天气时,仍继续在田间劳作;第二每年入夏以后是我省雷电多发的一个时段,而入夏后也是我省的农忙季节,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活动的密度和频度比平时高,加之农村地区地形相对复杂,田间比较空旷,有些地方本身就是雷击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点,事件自然多发;第三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雷电防护设施。

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者结合来看的学者主要有池俊成[21]等学者分析干早的成因他们认为干旱的成因是复杂的,除了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异常,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也是造成干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不仅仅说明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分析了人为因素的作用。

许月卿[22]学者也认为:

一是大气降水的减少,对地下水补给量不足;二是大规模的人工开采,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而且造成水资源不足的恶性循环,使采补失调的趋势难以得到扼制,更难以得到平衡.因此导致了旱涝灾害。

许月卿[23]等学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旱涝灾害的成因,干旱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长时间缺雨而形成的气象现象。

干旱的发生并不完全取决于降水,它还与地形、土壤、植被等条件有关。

而人为因素诸如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加重旱涝灾害的程度和影响。

河北省历史上灾害频繁,对于其他灾害学者们更注重的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当今社会人口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人为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虽然造成灾害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气候、地貌地形等自然因素是河北省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人为因素则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

我个人认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者结合说更充分更合理一点。

二、灾害影响

灾害,有灾便有害。

灾害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对于人类生产生活还有自然界也会有影响。

下面从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对自然界两方面来进行总结。

在人类方面,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两点。

首先在农业生产上,自然灾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池俊成王砚玲史印山[24]等人就向我们说明了干旱使地下水位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引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干旱对淡水养殖业也有影响,连年干旱使入淀水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水库蓄水主要用于灌溉发电为副产品但是干旱对水力发电也产生了影响。

而且生态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旱灾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春季沙尘暴频繁发生、病虫害危害加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25]。

其次在人类生活上,王昂生[26]学者向我们说明了雷电灾害在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在多种设施类型中,电力设施遭受雷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计算机网络设备次之。

家用电器遭受雷击次数最多,电力设施次之。

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灾害对自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干旱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由于干旱,超量开采地下水,又得不到补给,使平原地区水位迅速下降,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按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几年后将会出现地下水枯竭的严重局面。

部分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海水入侵、水质恶化以及局部地面下沉等一系列灾害。

干早使水库入库水量减少。

入海水量的减少,使海水盐度增加,有机质减少,对海洋环境和生物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27]。

地质地貌灾害容易造成地震、地裂缝、岩溶突水、水库渗漏、岩溶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土地沙化和沙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面沉降等等[28]。

灾害的影响这方面学者们介绍的很笼统,而且在我看来每种灾害的影响大致导致的结果是差不多的,都给人们到来了严重的损失,差距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三、救灾减灾措施

防灾与减灾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课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防灾与减灾的措施也越来越先进和行之有效了。

但是我们不能单单的要做好灾前的防御工作,也要做好灾后的重建工作。

接下来我会从政府部门减灾措施与人们的响应措施来进行总结梳理。

灾害对于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则应该从自身做起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救灾减灾措施,也要响应政府的号召。

首先我就从人们的方面来总结一下。

针对旱灾的救灾措施常春平[29]等人主要认为搞好水上保持上作,涵养水源,对已有的水库设施进行修缮,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

加大开发云水资源,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人上增雨、抗旱、蓄水作业。

加快实施跨流域调水,它是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紧张,整治生态环境的重人举措,在控制上壤沙化和干化、稳定地下水位、控制地面沉降等各个方而具有重人意义。

全力推行各项节水措施,在农业用水方面,要把发展大田喷灌、高标准管灌、果树微灌、设施农业滴灌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进行上地平整,实行小畔灌溉,推广建混凝上平沟、低压输水管、地面移动软管等节水灌溉措施,实行节流输水。

[30]在农业用水方面,要把节约用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现节约用水,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到以供定需。

在生活用水方面,要采取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减少管网漏损率等有效方法,并抓紧做好水价改革,适度提高水价。

山区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工作,防治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缺乏资金和技术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是灾患意识不强。

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掌握全省范围内的各种灾害的分布及危险程度的前提下,一方面应尽量争取政府资金的投入,同时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一部分群众集资款,建立灾害监测体系,在达到防灾减灾宣传的同时,有效地将防与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最基本的防治措施,那就是加强山区建设的管理,保证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1]。

葛京凤[32]等学者却侧重认为应该⑴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

⑵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

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做好减灾工作。

⑷加强灾情监测、预测预报,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⑸加强防灾减灾应急工作力度。

搞好计划生育,提高人日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山区人日多、素质差、人穷山光的面貌,平原地带则应以建设农田林网、排灌工程为主.建设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大气水份状况,减少大风和十热风的危害.而排灌结合,既可以增加灌溉面积,又有利于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从而改造中低产田[33]。

对于生物病虫害防治,则应一是加强预测、预报,一是加强技术推广和科普教育。

农村最缺的是科技,尽管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对科技推广起了很大作用,但应该承认,能够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人数仍占很小的比例[34]。

其次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进行救灾减灾的防御,不仅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计划用水、节约川水的监管机制,加强用水计划的申报和管理,建立“以水定产业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的决策机制,逐步限制地下水的超采地区非生活用水的开采[35]。

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权和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制度,增加可利川的水资源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人的效益。

王景明[36]学者的对策很全面的把防、抗、救灾有机的综合起来.应集中行动,对灾害多发区重点进行防治,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科学研究.认识灾害的时空分布、成灾原因、发生过程,订出减灾对策,投入设备和经费、对全省主要灾害进行研究.编制河北省地质灾害图。

为了直观、全面反映、掌握河北省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规律,及其危害性、严重性,普及知识,编制该图是非常必要的.它也将为河北省减轻地质灾害起到重要作用,宣传各种减灾条例和法规,使广大群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以及商彦蕊[37]学者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概括,进行灾害研究与制因、减少致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干预其过程、高度重视易灾区的开发规划和防灾管理、干预灾害形成的条件(社会环境背景)、提高灾害知识水平和信息水平、加强灾害综合研究。

对于一种灾害的防灾与减灾上马久杰[38]等学者分析了抗御自然灾害的建议,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的学科研究建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了、树立新的节水理念,充分利用好自然降水、加强抗灾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灾害防御体系、加快农工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刘全有[39]则向我们说了具有全面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做好减灾工作、加强灾情监测,预测预报,完善灾害防御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应急工作力度。

匡本贺[40]学者认为雷电是一种突发性强的灾害天气,掌握雷电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做好雷电防御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l)建设完善的雷电监测网,为预报预警提供基础;

(2)加强建立雷击风险评估制度;(3)加强雷电防护的行政与技术管理;(4)加强雷电灾害防护知识宣传,增加全社会防雷意识。

以上是对于防灾与减灾的措施的总结,这一方面比较全面,因为不仅有学者专门研究个别灾害的救灾减灾措施,也有学者研究总体的救灾减灾措施。

我个人认为在救灾减灾措施这一方面很全面具体。

四、结语

由于灾害多且严重性大一些学者研究仅仅针对个别灾害研究,然而对于一个时间段的多种灾害概况甚少,对于灾害影响的这一问题很不全面,而且对于人们在灾后重建的措施研究的也比较少些。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