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71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docx

届中考语文病句讲解练习题及答案作者

病句是无数中学生永恒的心事,很多学生越来越把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当成一种运气题,如果能蒙对了,就是有运气。

其实病句是有一些规律的,它错得很有规律,病句类型不外乎那么几种,但是你是否能够准确地抓住病句的规律,以及经常考的几种病句呢,做病句题也是有章可循的,那么章法在哪?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那么做个好的医生,要给病人治病,是要经过望闻问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步,望其色,闻其声。

  审读病句时,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得别扭。

就像看到病人脸色不好,听他说话声气不足一样,别扭。

这一望一闻的主要任务是初步确定病人是否有病。

望其色:

  例:

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

  根据习惯说法,我们总是说能力更强,而不说强烈。

因此判断其有误;

  闻其声: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立即判定有何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这样容易发现毛病。

  例:

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

  读到“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感到别扭,就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相同但内容为自己熟知的语段来:

“为了参加足球赛为目的”从相似语段可以看出,“为了”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要么说成“为了……”,要么说成“以……为目的”。

所以,上句犯了两种句式混用的毛病。

  第二步,问其病。

  语感可以成为第一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的最直观的标准,却也是一个不可信赖的标准,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会说,我就是读着顺,我就是读着不顺,以此来判断答案,其实这样并不合理,因此这一步就是主动问病人是否感觉不适,如何不适。

病句确实不会说话,但是病句还是有办法告诉我们病在哪里。

  我们知道中考最常见的病句错误不外乎

1、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3、重复多余

4、语序不当

5、表义不明(歧义)

6、句式杂糅

7、用词不当

  那么在平时做病句题时牢记这几种错误,和几种常见类型,如“两个学校的学生来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如“15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因此问这一步,你可以问问病句是不是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还是用词不当的毛病呢?

抱着草木皆兵的态度去问,把貌似可能的病句都存疑,要记住一点,如果它是病句,它必然有一个你可以鲜明指出的问题,可能是残缺,可能是搭配,但绝对不会只是“读着不顺”。

  第三步,切其脉

  望、闻、问都是比较表象的东西,真正要了解病人病源在哪里,要给病人切脉,给病句诊脉的方式我们其实都知道,就是提炼句子主干,后看句子枝叶。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例:

在会上,学生会主席汇报了新年前夕,各班同学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新年艺术节”。

  抽出主干“学生会主席汇报了……”,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情况”。

  看完主干看枝叶,五脏没有毛病,是不是四肢有毛病,看看定语、状语、补语,是不是有用词不当,词序不当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句话中主干是“我们希望成为人才”无误,然而枝叶“将来希望”出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到底怎样去给病句诊断病情,最基本的入手可以是语感,最科学的依据却是切,诊断其病源,先找出句子主干,这样可以解决成分残缺或者赘余问题,主谓、主宾、谓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以及句式杂糅的问题;主干没有问题,去分析枝叶,枝叶可能存在多重定语、多重状语词序不当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定、状位置不当,定、状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最后重新审视全句,是不是有歧义的可能,或者是不是有关联词语的错误,逻辑关系的混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