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523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二年级下册《分苹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分苹果》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

但是由于这是开学的第一节课,编者考虑学生经历了一个假期的休整,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安排的比较少。

教材通过安排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编者还意图通过教师教学时让学生在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二)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

2、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乐于回答问题。

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调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确定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是:

1、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㈠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故事情境法:

通过猜谜语、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分苹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发现:

通过学具的使用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即满足了学生的动手需求,又让学生在自由的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3、、多媒体辅助法:

课件、动画丰富的视觉感知贯穿整个课堂,既抓住了学生的视线,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又让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适时放松。

4、讲授法:

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依赖学生去发现,老师的精心讲授,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并能快速掌握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

㈡说学法

古人云:

“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

本节课在学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用时约2分钟)

教师开课之初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创设分苹果学习情境,让孩子们与喜欢的卡通人物一起学习,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操作体验(用时约15分钟)

1、课件出示分苹果主题图,提出问题:

每篮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篮?

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⑴学生解决问题前,老师首先提出2个要求:

①既可以独立动脑筋想一想,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每组的苹果图片代替苹果,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②想完或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

【设计意图:

明确具体、层次分明的要求,让学生操作起来有的放矢,又尊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层次性。

⑵学生独立思考或摆一摆学具,小组交流,探究多种计算方法。

⑶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摆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算法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对比、教师讲解认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⑴教师谈话引出并出示除法竖式。

⑵请小朋友们把竖式跟横式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把你发现的问题跟同组小朋友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除法竖式除号的写法及被除数、除数的书写位置。

⑷结合分苹果的过程讲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讲解后再要求学生说说书写顺序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实际含义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开始没有采用通常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与横式的比较中找出他们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再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过程,又为教师下一步为了突破重难点的讲解铺垫了认知基础。

教师讲解中结合分苹果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数和形,形和式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构建除法竖式的雏型,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和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写法;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抽象出除法竖式的完整模型,又感悟位值制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趣味练习拓展运用(用时约20分钟)

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智力开门).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二层是解决问题,延伸算法(智慧屋)。

只有把所学知识置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学生会更感兴趣。

第三层是改错练习。

让学生在判断和改错中强化对除法竖式每一步实际意义的理解,深入领悟位值制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除法竖式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练习,希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期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

第四环节:

总结回顾评价反思(用时约3分钟)

通过设问“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四、教学预期效果

1、每个同学在“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95℅的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90℅的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3、80℅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分橘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分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习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展示14个橘子,及“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寻找已知:

14个橘子,每个盘子放4个寻找未知:

需要几个盘子?

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探究已形成的数学问题。

  每盘放四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

正确进行有余数的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竖式除法各部分的意义。

  进一步梳理竖式除法中各数分别表示的意思:

  14表示橘子总数,14是()

  4表示每盘放4个橘子,4是()

  3表示可以放3盘,3是()

2表示还剩下2个橘子,2是()

比较余数2与除数4的大小。

三、导学探究1.在有余数的竖式除法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十位上数字不够除,因此应当把商写在个位上,这时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试商,从而得出试商的最大数。

注意:

书写时数位应当对整齐。

强调:

余数应当比除数小。

四、拓展练习

1.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纽扣,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学习反馈】

一、自我检测1.填一填

(1)22个橘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还剩----个。

( )÷( )=( )个…….( )个

(2)27个红果,每6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串,还剩------串。

( )÷( )=( )串……( )个

2.算一算,哪道题有余数,在后面画对号。

 6 ÷ 2    9÷ 4    8 ÷ 5    12 ÷ 4    7 ÷ 3  

二、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分草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分数目较大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难点,所以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方法,积累试商的经验,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三、教法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学法方面: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我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新知。

  2、在教学时,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四、教学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出现商太小,余数太大的现象,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以生动有趣的谜语——红果子,麻点子,吃一口,甜丝丝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除法竖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

(板书)  55 ÷ 8

    3、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商是5,或者是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用6试商。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试商,二相乘,三相减,四比较。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问题时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板书:

单位和答)因此,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做到三点:

一是读题审题,找出合适的数学信息;二是认真答题;三要认真检查,把题做完整。

   (四)课堂小结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加深学习新知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完整、更加清晰的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租船》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一单元《租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分草莓》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原课本教材是以《租船》为例来解决剩余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在注意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及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受教材的限制,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的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

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与“舍”的问题,即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二、说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设计中,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进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探索的欲望。

三、   说学法1、指导“探索实践”。

让学生在探索、研究活动中感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2、引导“思”鼓励“问”。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3、组织小组学习,重视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材过程

我主要分四个环节说:

1、准备活动我采用“猜一猜”、“说一说”,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两方面唤起学生的“原认知”,以此作为新知识、新技能的“生长点”,并激活学生的思维。

2、探究活动

出示“秋游时遇到的问题《租船》”为主题图,在对具体情境的探究中,对“进1法”和“去尾法”两种典型的有余数除法问题进行初步建立模型,通过“讨论、交流、讲解、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倾听、合作等数学技能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深化认识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放飞自我,联系生活实际,积累“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应用”的经验,我设计了“我会做小老师、我会选”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灵活、机智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机智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数学意识”是本课的主要意图,所以要教学设计中,我精心钻研教法,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实际,灵活机智地运用数学。

 

第五课《派车》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知识目标:

结合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思法,学会表达和倾听。

  情感目标:

尝试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以及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的体验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教材知识解决问题。

  2、本课知识点:

派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派车这节课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材创设了乘车去机场的生活情境,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图,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理解题意,(无论怎么样派车,只要将25人送到机场就行,方法是有很多种的)之后可以分组找派车的方法,学生汇报,交流分析,找到最合理的派车方法,之后介绍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派车的方案。

要让学生明白派车时,空座位越少越合理,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出派车的方案,对比让学生感触到列表的方法更便于观察和比较,以此来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3、存在的问题:

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注(练习题的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用书)

  以上是我对第一单元的简单说课,由于时间短,分析的不足不准的地方还望大家给予添加和指正,谢谢!

 

《小熊购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起始课《小熊购物》。

课标对低年级数学的要求是:

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其应用意识。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学的不同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针对本节课的课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说学情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同时,对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有了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理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多交流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去购物这一情境来理解并掌握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出示10道口算题,其中包括2道连加、连减口算,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一是属于课前的常规训练,二是通过2道连加、连减题目的计算,为本节课“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做好铺垫。

(二)导入

小熊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今天我们就和小熊一起去购物,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通过一个情景的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新授(A)、提出问题

1、现在我们来到了超市里,介绍超市中都出售哪些物品?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部分可以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可能提出加法、减法、乘法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提出一步、两步甚至更多步的问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是结合本课的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提出和本课的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也就是乘加或乘减问题是,老师就应当即把相应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B)解决问题

乘加问题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乘加问题算理

根据老师板书的问题,指名找学生完整读题。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同时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么想。

(虽然以前学生接触过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两步运算,但本节课作为两步运算应用题的起始课,要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运算应用问题却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

所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清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针对学生所列的两种不同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2、介绍脱式的书写。

强调“=”位置的书写,同时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进行讲题。

同时提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和答。

(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要运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老师要教给学生完整讲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3、巩固内化练习

结合开课时学生提出的和本课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进行巩固内化练习。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出一道有乘法,又有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完成。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上面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的内化练习,同时引出加法在前时的书写,这部分如果前面的讲解扎实,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很简单)

4、观察算式,总结乘加问题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观察黑板前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总结出:

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5、小练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样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问题运算顺序的掌握)

乘减问题

1、结合问题,理解乘减问题算理

出示有乘法,又有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后,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答。

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同时注意脱式的书写。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前面的乘加问题的迁移,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在解决乘减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相对熟练了很多,也简单了很多。

2、总结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总结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观察黑板前的乘加、乘减问题,自己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C)新授小结

学生在总结新授内容时,能够总结出两点来:

一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脱式书写;第三点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来,可以由老师加以补充。

(小结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新授部分的学习内容,自己尝试着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练习

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

第一题,计算题。

这道题的设计:

一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二是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