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341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植物学讲义.docx

园林植物学讲义

园林树木学

1园林树木的概念

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

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

其概念如下:

园林树木:

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

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

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

(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

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

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

2园林树木的分类

2.1植物分类方法

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

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这是现在通用的自然分类法又叫系统分类法。

(1)种的概念:

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

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其性状是稳定的。

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以“桃”为例,它在植物中的分类情况如下: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离瓣花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蔷薇科

亚科李亚科

属梅属

亚属桃亚属

种桃

2.2植物命名法

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双名法:

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词作为植物的学名。

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词字为种名。

双词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的缩写。

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bilobaL.

Ginkgo为属名;

biloba为种名,是形容词“二裂的”意思;

L.为命名人Linnaeus的缩写。

2.3植物园林应用中的分类

2.3.1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具有体形高大、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

根据高矮分为:

大乔木(20米以上),中乔木(11~20米),小乔木(6~8米)。

根据四季叶片生长状态分:

常绿乔木、落叶乔木。

根据叶形分为:

阔叶乔木、针叶乔木。

如:

香樟、女贞、桂花、山茶、广玉兰、毛白杨、榆、朴、槐、栎、七叶树等。

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起分枝。

按高度分:

大灌木(2米以上),中灌木(1~2米),小灌木(1米以下)。

按生长习性分:

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

如:

天南竹、海桐、含笑、构骨、大叶黄杨、夹竹桃、蜡梅、木槿、榆叶梅、本香、莲翘、月、季等。

3、藤木类凡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体上的,称为藤本,亦称为攀缘植物。

藤本也可分为落叶藤本和常绿藤本。

.常绿藤木:

如常春藤、络石、薜荔等;落叶藤木:

如紫藤、地锦、葡萄、金银花、猕猴桃等。

4、竹类属于乔本科的常绿乔木或灌木、干木质浑圆、中空而有节,皮翠绿色;但也有呈方形、实心其他颜色和形状,不过为数极少。

如:

毛竹、刚竹、孝顺竹、慈竹、若竹。

5、花卉指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具有观赏价值得草本和木本植物,但通常多指草本植物。

根据花卉生长期的长短及根部形态和对生态条件要求分为:

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和水生花卉。

如:

千日红(一年生花卉)、虞美人(二年生花卉)、一串红(宿根花卉)、郁金香(球根花卉)、荷花、睡莲(水生花卉)。

6、匍地类指园林中种植低矮草本植物用以覆盖地面,干、枝等均匍地生长。

如:

铺地柏。

2.3.2按树木的生态习性分类

1、按温度因子分类:

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半耐寒树种。

2、按水分因子分类:

耐旱树种、耐湿树种。

3、按光照因子分类:

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

4、按空气因子分类:

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和卫生保健树种(能分泌和挥发杀菌素的芳香分子)。

5、按土壤因子分类:

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贫瘠土树种和海岸树种。

2.3.3按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

观赏树木的分类,以美观、实用、双方兼列,并注意其固有形态,求一较合理的分类,可分为观林木、观花、观果、观叶、观枝干、观形等六类。

赏树形类(形木类):

镘头柳、塔柏、球柏、雪松

赏叶类(叶木类):

轴榈、马褂木、羊蹄甲、五角枫、鸡爪槭、紫叶李

赏花类(花木类):

白兰花、桅子花、茉莉、米兰、含笑

赏果类(果木类):

金银木、平枝栒子、紫珠、火棘、石榴、荔枝、柿子

赏枝干类(干枝类):

豹皮樟、榔榆、白千层、木瓜、白皮松、龙枣、龙桑、龙须柳、游龙梅、垂枝榆、龙爪槐

赏根类(根木类):

榕树类、梅、楸、山茶、落叶松

2.3.4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1、孤植树类。

树形美观、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中适用于孤植树种,树木本身可独立成景。

比如世界五大公园树:

(1)日本金松;

(2)金钱松;(3)雪松;(4)南洋杉;(5)巨杉。

2、庭荫树。

在庭院中栽植的冠大荫浓、以遮荫为主,兼顾树形等观赏价值的乔木。

银杏、悬铃木、樟树、槐树。

3、行道树。

主要种在道路两旁,构成街景,并给行人和车辆遮荫的一类树木。

其要求抗性强,耐修剪,分枝点高2.5m以上的能适合城市生态环境的。

如毛白杨、槐,悬铃木、重阳木、榆、七叶树、毛岩子、小叶榕、木麻黄、石粟。

4、绿篱树类。

树型饱满、枝叶茂密、易于修剪成形的树种,常用来划分空间、隔离用。

主要起防范作用,能分隔空间屏障视线,作雕像,山石的背景。

榆、侧柏、桧柏、雪柳、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小蜡等。

5、垂直绿化树。

主要为藤木类植物。

用于垂直绿化的一类树木,一般作棚架、廊、门、灯柱、枯树的立面绿化,如紫藤、凌霄、地绵、金银花、络石。

6、地被植物类。

用以铺盖地面的低矮灌木和匍地类植物。

7、花灌木类。

利用花卉的色、形、味来营造多彩的景观的植物。

(1)作为高大乔木同地面的过渡,丰富边缘线,其一般具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

(2)有的植于草坪区路边;(3)有的做基础栽植;(4)有的在栽培群落中作下木;(5)还有的可布置成专类园。

牡丹、月季、杜鹃、丁香、连翘、榆叶梅。

8、盆栽及造型类。

主要指运用人工种植、造型独特的盆栽植物用来造景。

要求树干姿态古曲、叶型小,生长较慢,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木,榔榆、梅、日本五针松、龙柏、罗汉竹等。

9、防护树类。

具有防风、防沙、固堤、防火等功能的植物,用于城市的防护带,如高压走廊、河堤等。

10、室内装饰类。

主要选用耐阴性强、观赏价值高、无毒、有特殊寓意的植物,用来装饰室内景观。

3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3.1植物与环境

环境:

指气候、土壤、动物、植物、人等组成的外界因素的总和。

环境因子:

在任何综合环境中,都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单因子,如气象因子(光、热、水、气);土壤因子(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人为因子(利用、改造、发展、破坏、污染……)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单因子即为环境因子。

每一环境因子在综合环境中的质量,性能等都会对植物起着主要或次要;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作用。

生态因子:

指环境因素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而不可缺少的因子称其为生态因子。

如气候、土壤等。

生态习性:

一种植物长期的生活在某种环境里边,对环境适应而形成的习性叫生态习性。

生态类型:

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属于同一个生态类型。

如在水里生长的植物叫水生植物,陆地生长的叫旱生植物,盐碱土上生长的植物叫耐盐碱植物。

生态幅:

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范围,叫做生态幅。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2)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于植物:

相同(相似)的环境条件长期作用于不同的植物,往往形成植物外貌上的相似性;不同环境条件长期作用于植物,就产生不同类型的植物;

(3)植物长期生活在综合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适应,而生活下来,与此同时形成了这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要求——生态习性;

(4)每种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

3.2温度因子

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一日中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良好;

一日中昼夜温差小或恒温,植物生长差;

我国大部分地区植物在日变幅为10—15℃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2、突然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1)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强大的寒流以及夜间辐射降温引起的低温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树木开始出现受害的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低温越接近临界温度,植物受害越严重。

低于临界温度时死亡。

根据临界温度是在0℃以上还是以下可以把树木受害的情况(分成)冻害与寒害。

寒害:

因0℃以上低温造成树木生理活动(如光合、呼吸、蒸藤、吸收)的降低和体内代谢平衡的破坏,而使树木受害,这个现象我们称其为寒害。

冻害:

温度降到0℃以下(冰点)使植物细胞间式细胞内结冰引起树木受害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冻害。

(2)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当温度超过最适范围继续上升时,也会对树木产生危害。

主要使(细胞)原生质发生质变,凝固,新陈代谢平衡被破坏。

而生长受抑的现象,如持续高温树木则死亡。

另外,高温使树木蒸藤作用加剧,土壤蒸发量加大,出现干旱,使树木根系吸不上水而萎蔫,严重时使树木死亡。

3、温度与植物分布

由于温度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因而也制约了树木的分布。

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植物分布广;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弱,植物分布窄。

3.3光照因子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

从这个意义来讲,没有充足的光照,绿色植物则不能生存,而且O2的来源也受到抑制,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光对树木的影响包括光谱成份和光照强度两方面:

1、光谱成分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红光:

能促进CO2的分解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促进种子的萌发、茎的伸长;

(2)蓝光: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3)青光、蓝紫光:

能抑制树木的伸长而形成粗壮的形态。

同时也是树木细胞分化的最主要光线。

(4)红外线:

促进树木茎的伸长,增加树木的体温。

(5)紫外线:

抑制茎的伸长,引起树木的向光性,促进花青素形成。

2、光照时间长短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每日所需的光照时数一般为12—14小时。

延长日照时间,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或延长生长期;缩短日照时间,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或缩短生长期。

3、光照强度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光强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能直接影响树木的形态。

一般说光照越强(孤立木)则树干粗,节间短,木质化强,分枝多,树冠大,如光弱(林中树木)则反之。

细而高。

以光照强度为主要因子的树木可分为以下几种生态类型:

阳性树:

要求有强的光照(全日照的75%以上),树木才能生长健壮,在蔽荫和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良。

这类树种,称其为阳性树。

如松、杉、杨、柳、桦、刺槐、柿子等。

阴性树: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全日照的5-20%)才能生长良好。

光照强了反而影响其生长,这类树种即为阴性树。

但荫性树并不等于是对光照的要求越弱越好。

如冷杉、红豆杉、山毛、八角金盘、八仙花等。

中性树:

对光照要求介于上面两者之间,能在全日照下良好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敝荫,绝大多数树种是属于这一类的。

如柏、槐、元宝枫、栾树、棣棠、珍珠梅、太平花、木槿等。

有经验的园林工作者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可以大致推知树木的耐阴性。

其标准有以下几方面:

①树冠成伞形者多为阳性树,树冠成圆锥形而枝条紧密者多为阴性树种。

②树干下部侧枝早行枯落者多为阳性树,下部侧枝不易枯落而且繁茂者多为耐阴树。

③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较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者为阳性树。

叶幕区浓密,叶片色色浓而深且质厚者,如果是常绿树,则其叶片可在树上存活多年者为耐阴树。

④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者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状而表背区别明显者为耐阴树。

⑤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阴树。

而落叶树种多为阳性树或中性树。

3.4水分因子

水是树木生存的极重要的因子。

水分因子是以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两种形式来作用于树木的。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树木根系的发育;土壤水份过多,根系由于缺氧生长缓慢,严重时无氧呼吸造成烂根;土壤水分太少;也影响植物生长,特殊的生态形如沙漠中多浆植物就例外,根下的发育直接影响植物生长。

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有水分要求不同。

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树木生态类型分为:

1、湿生树种:

这种树种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上,在干燥或中生的土壤中常致死或生长不良。

如水椰子、水椁、池杉、落羽杉等。

2、旱生树种:

在干旱环境中生长,长时间的干旱下,仍能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类树木,称旱生树种。

如木麻黄、骆驼刺等。

3、中生树种:

界于两者之间,其环境的水湿条件也是适中的,这一类的树种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

在这一大类树种中,还可以按它们对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要求而分成耐旱的、耐水湿的各级树种。

(1)耐水湿的树种:

旱柳、洋白蜡、白蜡、桑、柘、丝绵木、南方的木荚蓉、枫杨、乌桕等。

(2)耐旱的树种有:

刺槐、栓皮栎、柳、油松、侧柏、柽柳。

4、水生树种:

可分为三种:

①挺水植物—植物体大部分露在水面以上的,分布于0~1.5米浅水区。

如荸荠、香蒲、千屈菜。

②浮水植物—叶片飘浮在水面的植物。

如睡莲、凤眼莲、浮萍、满江红、槐叶萍等。

③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中。

如金鱼藻、苦草、狐尾藻等。

3.5空气因子

3.5.1CO2和O2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CO2是树木进行光合的原料。

树木除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份建造有机体外,还来进行呼吸作用;从空气中吸收O2氧化体内糖类,形成CO2、H2O,并产生能量供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3.5.2大气污染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几种有毒气体的来源

1)氧化性类型:

臭氧、硝酸脂类、二氧化氮、氯气;

2)还原性类型:

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醛;

3)酸性类型:

氟化氢、氯化氢、三氧化硫、硫酸烟雾;

4)碱性类型:

5)有机毒害型:

乙烯

6)粉尘类型

2、抗性树种介绍

二氧化硫——烧煤厂、发电厂、化肥厂

抗二氧化硫强:

夹竹桃、广玉兰、香樟、蚊母树、珊瑚树、构骨、冬青、月桂、无花果、石榴、臭椿等。

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臭氧)

抗性强:

银杏、柳杉、日本黑松、桉树、海桐、青冈栎、夹竹桃、冬青、连翘、悬铃木等。

氯及氯化氢——塑料厂

抗性强:

木槿、合欢、五叶地锦、构树、榆、紫荆、槐、紫藤等。

有些树木对有毒气体的抗性也是多面的,以下是各地区抗性强的树种:

北方:

构、臭椿、皂荚、榆、小叶朴、旱柳、垂柳、加杨、刺槐、槐、桑、栾、枣、合欢、山桃、挂香柳、红棉木、银杏、侧柏、桧柏、白皮松、柽柳、紫穗槐、雪柳、接骨木、连翘、紫薇、地绵、五叶地绵。

长江流域:

悬铃木、棣、朴、梧桐、女贞、棕榈、樟、广玉兰、蚊母、罗汉松、枸杞、枸骨、胡颓子、珊蝴树、大叶黄杨、夹竹桃、海桐、木槿、凤尾兰、石榴、无花果

华南:

木麻黄、台湾相思、银桦、石粟、榕类、蒲葵、五色梅等。

3.6土壤因子

干燥、炎热地区多为碱性土壤;潮湿、寒冷或暖热多雨地区多为酸性土壤。

1、酸性土植物:

杜鹃、山茶、油茶、马尾松、油桐、吊钟花、栀子花、棕榈科植物、红松等。

2、中性土植物:

大多数花草树木均属此类。

3、碱性土植物:

紫穗槐、沙棘、沙枣、杠柳等。

4、耐瘠薄土的植物:

马尾松、油松、构树、木麻黄、酸枣、小叶鼠李、金老梅、锦鸡儿等。

5、沙生植物:

沙竹、沙柳、黄柳、骆驼刺、沙冬青等。

4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4.1树木的生命周期

生长:

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发育:

植物在生活史中,建筑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为“发育”。

生命周期:

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年周期:

植物在一年中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4.2树木的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4.3树木的物候期

物候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应节候的变化,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这种变化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落叶树年周期中的物候期分为四个阶段:

休眠期、休眠转入生长期、生长期、生长转入休眠期。

详见课本p25-26.

5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5.1园林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乔木类:

圆柱形—杜松;尖塔形—雪松、南洋杉;广卵形—悬铃木、樟树;风致形—鸡爪槭;垂枝形—垂柳。

灌木类:

球型—堂梨、黄刺玫;丛生形—玫瑰;拱枝形—连翘;匍匐形—平枝栒子。

5.2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1、叶形

单叶——每个叶柄上只长有一个叶片。

复叶——每个叶柄生有两个以上的叶片。

 

2、叶的质地

(1)革质:

即叶片的质地坚韧而较厚(如枸骨)。

(2)纸质:

即叶片质地柔韧而较薄(如金银花)。

(3)肉质:

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厚(如马齿苋)。

(4)草质:

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薄(如薄荷)。

(5)膜质:

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极薄(如麻黄)。

3、叶的色彩

(1)春色叶类——在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的叶色的,称为“春色叶树”。

如:

臭椿、五角枫呈红色,黄莲木呈紫红色,香樟呈金黄色,杜英一年四季都有红色嫩叶。

(2)秋色叶类——在秋季树叶的叶色有显著变化的,称为“秋色叶树”。

如:

鸡爪槭、枫香、地锦等呈红色,银杏、梧桐、鹅掌楸、无患子、奕树等呈黄色。

(3)常叶类——树叶常年均呈异色,不受春、秋季变化的影响。

如:

紫叶小檗、紫叶李、金叶鸡爪槭、银边黄杨、变叶木、红继木等。

(4)双色叶类——这类树其叶的叶背与叶表的颜色显著不同。

如:

红背桂、羽衣甘蓝、银白杨等。

(5)斑色叶类——这类树其叶上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花纹。

如:

花叶良姜、洒金珊瑚、彩叶草等。

5.3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花相、花色、花香、花期

5.4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1、果实的形态

2、果实的色彩

红色:

桃叶珊瑚、珊瑚树、火棘、樱桃、构骨、蓝天竹、郁李、金银木、花楸等。

黄色:

银杏、梅、杏、香圆、佛手、蓝舌藤等。

蓝紫色:

蛇葡萄、十大功劳、李、蓝果忍冬、白檀等。

黑色:

小叶女贞、小蜡、女贞、五加、常春藤、金银花、君迁子。

白色:

红瑞木,雪果、湖北花楸、陕甘花楸等。

5.5园林树木的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6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和生产功能

6.1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1、空气质量方面:

(1)调节CO2和O2;的平衡

(2)分泌杀菌素;具有杀菌能力的树种:

侧柏、圆柏、杉松、雪松、柳杉、黄栌、盐肤木、尖叶冬青、大叶黄杨、胡桃、月桂、合欢、槐、广玉兰、木槿、桉树类等。

(3)吸收有毒气体;吸收SO2的树种:

忍冬、臭椿、卫矛、旱柳、山桃、榆、水蜡等。

吸收Cl2的树种:

臭椿、旱柳、银桦、悬铃木、女贞、花曲柳、忍冬等。

(4)阻滞尘埃;滞尘量大的树种:

桦树、圆柏、榆树、朴树、木槿、广玉兰、重阳木、女贞、大叶黄杨等。

2、温度方面:

树冠通过阻挡阳光降低辐射热。

3、湿度方面:

植物吸收水中的硒、汞、铬等毒物质。

如,水葱、灯心草、浮萍、凤眼莲等。

植物还能通过蒸腾能力改善空气湿度。

杨树、椴树、栎树、榆树、美国槭等数的蒸腾能力强。

6.2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防风固沙;

3、其他防护作用:

防止火灾蔓延;减少放射性污染;红树林用作防浪林;防盐风侵袭。

4、监测大气污染

6.3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1、果品类

北方:

梨类、桃、木瓜、杏、柿、枣、山楂、苹果、桑、葡萄、核桃等。

南方:

石榴、梅、无花果、香榧、龙眼、橄榄、芒果、杨梅、枇杷、椰子等。

2、淀粉类:

栗类、枣、栎类、栲类、柯类、柿、榆、薛荔、银杏等。

3、菜用类:

香椿、枸杞、木槿、玉兰、紫藤、刺槐、榆等。

4、油脂类:

油桐、黄连木、樟树、铁力木、松属、榧属、胡桃属、钓樟属、山杏、奕树、山茶属、元宝枫、榄仁树、油棕等。

5、芳香油类:

茉莉、含笑、白玉兰、桂花、素馨、鸡蛋花、山胡椒、芸香、柠檬桉、樟、台湾相思、薰衣草等。

6、鞣料类:

落叶松属、云杉属、松属、柳属、杨梅、桦属、合欢属、红椿、乌桕、冬青、杜英属等。

7、橡胶类:

橡胶树、印度胶榕、卫矛、丝棉木、杜仲、薛荔等等。

7园林植物的配置

7.1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科学性

2、社会需要性

3、满足功能要求

4、经济、适用、美观

适地适树原则(乡土植物)——最重要的原则!

7.2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

1、规则式种植

常用的规则式种植有对植、行植

1)对植一般指两株树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不对称但均衡的配植方法。

a.对称对植b.非对称对植

2)行植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种植,甚至是多行排列,这种方式称为行植或列植。

2、自然式种植

1)孤植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2)丛植由三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的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3)群植用数量较多的乔灌木或加上地被植物配置,形成一个整体,称为群植。

群植的乔灌木一般在20株以上。

群植按照树种的不同,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数群。

4)林植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的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

 

园林花卉

1园林花卉的含义

“花卉”一词由“花”和“卉”两字构成;“花”是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卉”是草的总称。

“花卉”的广义概念,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植物。

“花卉”的狭义概念,仅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花卉的栽培依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1)观赏栽培

观赏栽培是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花卉栽培。

主要在园林系统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关部门的单位以及家庭园艺中进行;在公园、城市绿地、各种公共游憩场所、各类庭院等人类生活环境中栽植花卉,营造景观。

园林花卉为其主要栽培对象。

(2)生产栽培

生产栽培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花卉栽培。

一般在各种体制的企业中进行,使用专门的土地和花卉栽培技术和设施。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不断更新种和品种;使用和开发新的栽培技术;使用完善的栽培体系;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进行专业化生产。

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已形成生产、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完善系统,形成了花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一定的地位。

相对观赏栽培而言,栽培的种类相对少而集中,但品种非常丰富。

目前主要有几大类产品:

切花、盆花、观叶植物、花坛花卉、种子种球等。

(3)科研栽培

科研栽培是以种质资源收集、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

主要是在各级植物园、专类园、品种圃、标本植物温室等特定区域进行栽植。

栽培的对象较上两类广泛,包括大量的野生种和栽培种及品种。

2园林花卉分类

2.1依花卉的生活周期和地下形态特征分类

(1)一年生花卉(annuals)

一年生花卉是指当年完成全部生命周期的花卉。

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