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23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docx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

一、填空题

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

1.赖特的“四功能说”

2.内向传播

3.媒介——人体的延伸

4、传播效果

5、传媒接近权

6.模式

7.人内传播

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

9、媒介即讯息

三、判断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着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

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着,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着作。

()

9、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

10、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

四、简答题10分×3=30分

1、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体现在哪些方面

2、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流言的特点

3、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有哪些

4、模式的功能有哪些

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都是哪些

6、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请你结合实例理解分析“传播:

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观点

2、结合实例分析“作为市场的受众”的观点,并且评价其优势和劣势(局限性)

3、请结合实例分析阐释“子弹论”(又名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的理论内容并评价其优缺点。

4、简要分析阐释“使用与满足——受众主体论”的主要内容,并请评价这个理论的优缺点。

 

祝福大家期末能取得优异成绩,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

 

复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交往活动

2、运行规律

3、精神分析理论

4、施拉姆

5、拉斯韦尔

6、中间纽带

7、流言

8、组织传播

9、系统

10、社会集合

二、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

1、①环境监视:

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包括警告性信息(警戒外来威胁)和工具性信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

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其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行为的行为,其含义与“社会协调”一致

③社会化功能:

即“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也叫“教育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提供娱乐:

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2、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3、媒介的第一位功能在于延伸人体的感应能力。

媒介具有某种有机体的性质,任何媒介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一切媒介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类感官的均衡状态产生变动”,因而使得某一个感官特别突出而凌驾于其他感官之上,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改变,重新塑造人类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的新方式,从而触发社会组织的大变革。

在他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4、所谓传播效果,依据传统的传者中心说,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所引起受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教材中认为,传播效果应具有下述双重含义:

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这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5、传媒接近权(therightofaccesstomassmedia):

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已在三个方面已经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反论权”、“意见广告”、“开放频道”。

6、①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②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

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直观而又具体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戴元光:

《传播学通论》)

7、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8、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9、媒介即讯息就是指传播媒介是巨大的社会比喻,它们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

它们不仅激发并取悦我们的感官,而且,通过改变我们所使用的传感设备的比例,确实在改变我们的性格。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

1、要点:

①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②经济功能: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

③一般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消遣、摆脱工作等)。

2、要点:

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的)流言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3、要点:

①组织要依靠传播协调各种关系。

②“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着相应的组织目标组织成员之间和组织与外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

”“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③组织传播的功能:

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4、要点:

①构造功能:

提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

②解释功能:

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③启发功能:

能引导学生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

④预测功能:

对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便利研究假说的建立。

5、要点:

①环境监视功能:

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传播通过提供信息,对社会起着“了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提供评论和解释,帮助理解支离破碎的信息碎片以形成一致意见的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美、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6、要点:

①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以满足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②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

③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④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如要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论述题参考答案

1、要点:

【1】对媒介的指控

①降低公众的文化情趣。

②增加青少年犯罪率。

③促使世风日下。

④诱使民众陷于政治肤浅的境地。

⑤抑制创造力。

【2】对媒介的赞许

①揭露罪孽腐败。

②担当言论自由的卫士。

③给千百万人带来一些文化。

④每日为疲惫的劳动群众提供无害的娱乐。

⑤告诉我们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

⑥通过不懈地催促我们购买和消费各种产品来刺激我们的经济,使生活更加充裕。

(能够按照上述参考观点答出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展开论述,给满分)

2、要点:

【1】“媒介市场”(mediamarket)这一表述被广泛采用,似乎可以为描述受众现象提供一个更实际的选择,一个更富于价值意味的术语。

这一概念能够清楚地标示出媒介、社会人口统计指标、媒介服务或产品的实际或潜在消费者所覆盖的范围。

它可以被界定为是一个“具有已知社会经济特征的、媒介服务和产品的实际与潜在消费者的集合体”。

【2】把受众看做市场或消费者的观点,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换句话说,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传媒活动既然是市场活动,那么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对象自然是消费者(即受众)。

【3】作为市场的受众观存在的问题:

它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

这种观点更多地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而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只能使人从传媒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能够按照上述参考观点答出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展开论述,给满分)

3、要点:

①“子弹论”又称“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至30年代末,其核心观点是:

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案例:

广播剧《火星入入侵地球》。

②人们当时持有“子弹论”的原因

首先,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引起恐惧。

现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从物质与文化意识上猛烈冲击了当时的社会。

早期工业社会和世界大战期间宣传机器所显示的巨大威力则是枪弹论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

3子弹论”的理论基础:

大众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还深深打上了达尔文以后流行科学界的社会生物学观点的烙印,强调从生物本能的视角观察与解释人的行为与思想。

4

5对“子弹论”的评价

6

7“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它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

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

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它,期间别无他物。

8

(能够按照上述参考观点答出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展开论述,给满分)

4、要点: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容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它主张受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要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2】传媒抵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受众成员的需求不仅与他的性格、兴趣等个人发生相关联,而且受到他所处的环境或社会条件因素的制约。

施拉姆对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的研究。

1974年,E.卡兹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3】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评价:

这一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子弹论”的效果观起到重要作用。

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开创了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4】“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局限性

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它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提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能够按照上述参考观点答出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展开论述,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