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12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docx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

交通运输系统定义

【篇一: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1、系统:

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

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

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

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

(1)目的

(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

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

(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

(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

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

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

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

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

(1)递接控制

14、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的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时间的连续性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和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

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18、根据运输网的线路功能结构可分为:

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

19、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基础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科、决策科学。

20、生产布局:

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分布、结合形式。

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等。

21、交通运输布局:

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

线以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

22、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

快速、准确、经济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服务。

2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

(2)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3)技术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24、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

(1)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要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用,并要与工农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

(2)要以科学的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它所担负的客、货运量的多少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它需求的数量尺度(3)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4)要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保证交通运输枢纽有规律地、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5)交通运输布局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6)交通运输布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7)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的需要。

25、交通运输布局的步骤:

(1)确定交通运输布局的目标

(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约束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3)建立交通运输布局模型(4)对模型进行优化选择(5)对交通运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

26、交通运输布局的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线性规划法。

27、调查研究的内容:

(1)弄清现状,即弄清现有运输能力的状况(运输线路的长度、流量和运量的构成特点、技术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设备使用情况、有无后备能力等)

(2)弄清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3)弄清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方案。

28、交通运输规划: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多方案的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一套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分配资源的明确标准,并为此提供一个总体的指导。

29、交通运输规划是一种战略部署,主要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原则、规

模、速度、布局和部门结构等问题。

30、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

(1)查明所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现有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特点、工农业布局状况,从而确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

(2)确定规划区内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包括运输系统总的发展方向和各个运输部门的发展方向),拟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合理规模(3)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地区并进行合理组织和布局

31、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规划的内容:

(1)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方向、性质、规模)

(2)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规划(空间分布)(3)各专项工程的规划

32、交通运输规划总体评价的一般原则:

(1)遵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原则

(2)遵循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33、交通运输需求: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支付能力的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34、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运输的结构。

35、运输供给:

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36、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是系统内所有设备合理匹配,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组织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客货输送能力。

37、运输供给的特点:

(1)有效供给范围大

(2)短期价格弹性大(3)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4)一定的不可分性(5)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6)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7)使用者行为影响供给特征。

38、交通运输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不一样,因此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需求的复杂性和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9、运输需求的满足是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运输企业的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40、运输供给是由三个主要供给元素决定的:

运输系统的特征、对运输环境的影响、运输消耗。

41、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

数量与城市化程度(4)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5)运输服务质量(6)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7)经济体制的影响

42、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3)运输网的数量与质量(4)运价水平的变动(5)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影响

43、客流密度:

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人公里每公里

44、客流分布:

在各个地域之间的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的流量、流向、旅客构成、旅行距离。

(公务客流、新定居地与原居住地之间的大宗客流、节假日客流、市郊客流、旅游客流)

45、客流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交通线上的客流密度的时间、方向和区段的差异

(1)时间不均衡系数

(2)日间不均衡系数(3)季节不均衡系数(4)方向不均衡系数(5)路线不均衡系数

46、客流变化的特点:

(1)主要通道客运量增长迅速,能力紧张

(2)客流结构发生变化(3)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客流成为重要部分(4旅行距离总体上呈增加趋势(5)客流的不均衡性突出

47、运输供给特征的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运输产品价格、运输成本

(1)技术(运营成本、能力、速度)

(2)运营策略(3)政策机构的要求和限制(4)使用者行为

48、运输系统的平衡包括以下几个平衡:

运输市场均衡、用户均衡、运输经营者均衡、供需均衡

49、市场均衡分析中运价和运量的关系:

dd表示需求曲线,ss表示供给曲线。

需求本身与运价的变化相反,供给量的变化与运价的变化相同。

e表示当价格为eq=op时,供给者愿意供给的能力和使用者需求的交通量恰好相等,达到均衡状态。

运价大于均衡运价时,s大于d,能力过剩,当运价低于均衡运价时,d大于s,能力紧张。

50、运输短缺在宏观控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短缺作为供给约束,制约经济的增长

(2)短缺作为非价格信号影响着运输的投入(3)运输短缺作为一个局部信号,会引起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

【篇二: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1、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

答: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

前者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后者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

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基本方法:

前者侧重于由时间维和逻辑维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建模,以求得

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前者侧重于优化分析;后者侧重于比较学习。

2、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答:

因为系统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问题的来源;环境提供外部约束;系统评价的

基础。

3、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

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4,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的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时间的连续性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和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

5,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6.系统:

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系统的共性:

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特性:

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组成系统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7、系统分析:

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8、系统分析的六要素:

(1)目的

(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系统分析的准则

①系统要素同外部环境相结合;(1分)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1分)③分系统利益

和整个系统相结合;(1分)④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9、交通运输通道:

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

10、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

(1)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担负着国家重要、大量、稳定的客货流交通运输,通过建设多条通道以保证客货流畅通,并可基本解决国家或区域的交通运输

问题

(2)通道建设可以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加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证交通运输网络的畅通,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以较少的社会劳动总消耗来较快地增加社会运力总供给,在通道建设的同时,实现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3)通道的形成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的进步和高效化,能够实现计划上的统筹安排、组织上协调配合,控制上反馈追踪,为建立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和发展联运提供有利的条件(4)交通运输通道可以使人们树立“大交通”的观念(5)通道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联络大经济区的基础条件(6)通道建设是投资少、效益高的重要方式。

11.交通运输通道的分类及特点:

1).国际通道:

承担国际流交通运输任务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体。

(1)对外交通运输政策性很强

(2)点多,环节多,交通运输距离长,需进行国际合作(3)涉及面宽,情况多且复杂(4)时间性强

2).区际通道:

指联系各经济区之间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体,承担者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物质和人员运输任务,是区际流的主载体

(1)一般为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网的骨干

(2)担负着国家大量、稳定的客货交通运输量(3)交通运输距离长,能力大(4)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3).区内通道:

是指在本经济区内从事旅客和货物交通运输业务的各项交通运输设备的综合体,承担着区内流的交通运输

(1)承担区内各地区的客货交通运输

(2)交通运输距离短(3)一般多为单一交通运输方式或两种交通运输方式(4)其分布呈密集型

12.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适于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距离、大运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

货物;从投资效果看,在运输量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建设铁路比较合理。

水路运输:

适宜于运距长,运量大,时间性不太强的各种大宗物资运输。

公路运输:

比较适宜在内陆地区运输短途旅客、货物,可以与铁路、水路联运,为铁路、港口集疏

运旅客和物资,可以深入山区及偏僻的农村进行旅客和货物运输;在远离铁路的区域从

事干线运输。

民航运输:

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鲜活产品及邮件等货物运输。

管道运输:

在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管道运输困难时,还要以公路、铁路、水陆运输作为过渡。

13.我国交通运输通道内的布局

1

2

、京沪运输大通道。

3

北。

4

5、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北起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6

7

8

9

10

14.交通运输枢纽

头、临河、哈密、

定义:

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

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功能:

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

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

作业

分类及特点

1.按地理位置分

(1)陆路运输枢纽,

(2)滨海运输枢纽,(3)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

2.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

(1)中转枢纽,以办理直通或中转客、货运业务为主,地方运量

甚少或比重很小,

(2)地方性枢纽,以办理地方作业为主,中转运量较少,(3)

混合枢纽,具有大量地方作业,同时办理相当数量直通客货运作业,

3.按交通运输方式组合分

(1)铁路一公路枢纽。

这种由陆路干线组成的枢纽都分布于内陆地区,

在较长的时期中,这是运输枢纽的主要形式

(2)水路一公路枢纽。

由河运或海

运与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一般水运起主要作用,公路以集散客、货为主;

(3)水路一铁路一公路枢纽。

因水路有海、河之分,(4)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交通运输枢纽发展的高级阶段。

4.按主要交通运输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

(1)终端式枢纽,分布于陆上干线的尽端或

陆地边缘处

(2)伸长式枢纽,干线从两端引入呈延长式布局,(3)辐射形

枢纽,各种运输干线可以从各个方向引入的枢纽,

15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1.服从路网布局和规划的要求;2.有利于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优势发挥;3.有利

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4.充分综合考虑其它因素。

16.通道建设思路:

(1)环境分析:

包括京沪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自然环

境、政策要求等;

提出交通运输通道的发展目标;

运输需求分析:

包括需求量分析与预测、需求结构分析等;

分析城际运输系统现状:

包括运输市场结构、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技术设备(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运输组织、运输能力、运营策略、现阶段的适应性等;

运输方式选择:

包括运输需求在各运输方式间的分配、供需均衡分析;

不同运输方式的能力形成与协调;

通道建设方案的形成与比选;

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层次分析法模型略。

建设思路14分,其中,基本思路完整性6分,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完整性4分,通道特点论述的完整性4分;

层次分析法模型8分,其中,层次结构完整性3分,评价指标完整性3分。

【篇三: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

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

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

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

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

(1)目的

(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

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

(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

(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

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

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

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

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

(1)递接控制

系统:

对各子系统的控制作用是按照一定优先和从属关系安排的决策单元来实现的。

如铁路运输系统

(2)分布式控制系统:

由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是按子系统的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的控制单元,他们之间可以有有限的信息交换。

如海运港口系统的管理。

(3)分散控制系统:

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的某一子集进行操作和处理,各自都有独立的控制目标。

如公路、内河的控制管理。

14、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的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时间的连续性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和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

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18、根据运输网的线路功能结构可分为:

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

19、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基础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科、决策科学。

20、生产布局:

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分布、结合形式。

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等。

21、交通运输布局:

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

线以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

22、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

快速、准确、经济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服务。

2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

(2)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3)技术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24、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

(1)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要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用,并要与工农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

(2)要以科学的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它所担负的客、货运量的多少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它需求的数量尺度(3)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4)要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保证交通运输枢纽有规律地、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5)交通运输布局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6)交通运输布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7)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的需要。

25、交通运输布局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