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370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docx

FIDIC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

FIDIC2017版与1999版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比较分析

本文编号:

GLOBAL2018-24本文转自:

《国际经济合作》

期刊(2018年第5期)摘要:

为满足一些业主希望项目成本及工期相对确定的要求,1999年FIDIC发布了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银皮书)。

虽然该版合同条件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将大量风险分配给承包商,其风险分担的合理性在业内受到了一定质疑。

2017年FIDIC发布了银皮书的第二版,在维持原有风险分担原则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用户反馈以及国际工程的发展动向和最佳实践,强调双方权利与责任的对等以及沟通机制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从风险分担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索赔及争端解决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版银皮书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

FIDIC银皮书EP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ederationInternationaledesIngenieursConseils,FIDIC)于2017年12月在伦敦举办的FIDIC国际用户会议上发布了FIDIC2017版系列合同条件,即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Construction)、生产设备和设计-建造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PlantandDesign-Build)和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本文简称“17版银皮书”)。

本文将对17版银皮书与1999年发布的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本文简称“9版9银皮书”)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17版银皮书修订背景随着项目融资的兴起,一些工程项目业主,特别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项目,业主和银行都希望在项目启动初期获得相对固定的项目投资以及竣工日期,他们希望将更多的不确定性交给承包商承担,且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费用以作为承包商承担风险的对价。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1999年FIDIC发布了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在该合同模式下承包商负责完成设计、设备供货、施工安装、调试开车等工作,合同采用总价模式,与FIDIC其他合同条件相比,承包商承担的工作范围更广、风险更大。

99版银皮书发布后引起了很多承包商及承包商会组织的不满,在业内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该合同条件将过多的风险不合理地分配给了承包商。

虽然FIDIC提示,若使用该合同条件,招标程序应允许在投标人和业主之间就技术问题和商务条件进行讨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一些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项目选用银皮书作为合同的通用条件,将承包商既无法合理预见、又无法合理避免或控制的风险交给承包商承担,导致承包商项目管理难度增加,项目索赔和争端的数量亦有所上升。

17版银皮书,总结了99版银皮书在18年应用中的实践经验,体现了FIDIC对于工程领域的变化和趋势的理解,吸收借鉴了以各专业协会为代表的广大用户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力求通过此次调整以满足工程界发展变化的需求,提高在项目执行中的可操作性,使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担更加合理。

二、17版银皮书的主要特征17版银皮书基本沿袭了99版银皮书的风险分担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业主和承包商各自承担的风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在沟通机制、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索赔及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和细化,其主要特征如下:

(1)强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如要求业主与承包商一样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业主对承包商的索赔也受索赔时效等索赔程序的限制;

(2)对承包商的风险分配更强调可控原则,将承包商无法控制的业主行为、部分第三方行为、非仅有承包商人员参与的罢工等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分配给业主。

但同时,强调了承包商可控的设计工作应满足项目的预期目的,且进一步要求承包商承担相应责任;(3)项目管理机制,特别是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程序更加细化,项目沟通机制更加清晰具体,业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介入程度也有所加深,如对承包商代表及承包商关键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强调业主对工程分包的知情权以及直接向指定分包商付款的权利;(4)建立争端避免机制,更鼓励双方在索赔事项发生后应尽可能达成一致。

如争端裁决委员会(DisputeAdjudicationBoard,DAB)改为争端避免/裁决委员会(DisputeAvoidance/AdjudicationBoard,DAAB),强调其职能应包含努力促使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尽量避免争端。

三、17版银皮书与99版银皮书比较分析以下将从风险分担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索赔及争端解决机制三个主要方面对17版银皮书的主要修订进行分析。

(一)风险分担机制17版银皮书更强调双方责任的对等,同时对双方各自承担的不同风险事项做出了一定调整。

根据99版银皮书的相关规定,除非构成不可抗力(17版使用“例外事件”,不再使用“不可抗力”,)否则大部分非业主所能控制的风险均分配给承包商承担。

而17版银皮书则较多地借鉴了17版黄皮书的相关规定,即将一部分承包商无法合理预见或控制的风险重新分配给业主承担,但也同时强调由承包商承担的设计工作必须满足业主对该项目的预期使用目的,并承担相应保障责任。

(1)保障责任与99版银皮书第17.1款[保障]相比,17版银皮书第17.4款和第17.5款分别对承包商和业主的保障责任做出规定,既方便用户阅读和引用,也进一步体现了双方责任的对等。

第17.4款将99版银皮书中承包商由于设计、施工、竣工产生的保障责任拆分为由于施工产生的保障责任以及由于承包商的设计导致工程未能满足预期使用目的(即FitforthePurpose(s),

FFP)而产生的保障责任。

此处将FFP再一次在保障条款中明示,与FIDIC强调的银皮书适用的项目环境相匹配,即业主提出项目目标但不过多参与项目执行,由承包商根据业主提出的预期目的负责实施并向业主交付工程。

与此同时,FIDIC为了避免承包商承担的责任过大,在第1.14款关于责任限额与间接损失的规定中,仍然将满足项目预期使用目的的设计保障责任局限在直接损失范围内,并适用承包商责任限额的规定,这也与99版银皮书有较大的区别。

第17.4款还将承包商对除工程以外的财产损失承担的保障责任由99版银皮书的“非业主原因导致的损害”调整为“承包商原因导致的损害”,将双方责任之外的剩余风险分配给了业主。

与此对应,在第17.5款[业主的保障责任]中,17版银皮书则较多地借鉴了黄皮书的风险分担方式,明确业主应对其承担的设计工作承担保障责任。

(2)工程照管和损害修复责任17版银皮书将99版的第17.2款[承包商对工程的照管]、第17.3款[业主风险]、第17.4款[业主风险的后果]合并为一款,即第17.2款[工程的照管责任]。

承包商对工程照管和修复的免责范围增加了如下几项:

因根据合同实施项目而无法避免的导致对道路、水、空气等造成的干扰;由业主对永久工程任何部分的例外占用或使用导致的影响;业主负责的设计工作产生的遗漏、缺陷或错误;由无法预见的或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合理地采取预防措施的自然力产生的损失;由业主人员或业主的其他承包商的任何行为或违约导致的影响。

(3)进场道路99版银皮书第4.15款要求承包商对现场进入通路的适宜性和可用性负责,而业主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17版银皮书首先将承包商对通路适宜性和可用性感到满意的时间限定为基准日期,使承包商在提交投标报价时可以对该条款引发的费用或风险做出更为准确的估算。

其次,在基准日期之后,由于业主或者第三方原因导致进场道路不适宜或不可用时,承包商将有权获得工期和费用补偿。

(4)其他责任17版银皮书将第4.6款[合作]和第8.6款[当局造成的延误]中不可预见的时间基准提前到了基准日期,而99版银皮书中相应的规定则为投标日期。

17版银皮书第11.2款[修补缺陷的费用],明确将由业主负责完成的设计导致的缺陷责任排除在承包商缺陷责任之外。

第17.3款[侵权责任],将业主保障承包商免于因业主原因构成侵权行为进而遭到索赔的保障范围,从承包商因遵从业主要求而导致的侵权行为,扩展到承包商遵从业主其他变更指令。

第18.1款[例外事件],只要参与罢工或停工的人员不是仅有承包商及其分包商人员,即可视为例外事件,而99版银皮书则规定必须是承包商人员以外的人员罢工或停工方可视为不可抗力。

17版银皮书第8.10款[业主暂停的后果],如因业主原因要求暂停工程或其某一部分,承包商有权获得工期、费用及利润补偿。

而99版银皮书则未规定承包商有权获得利润补偿。

(5)交叉责任17版在多个条款中增加关于交叉责任的规定,体现了FIDIC此次修订强调权责利对等的原则。

第8.5款[竣工时间的延长]规定,如果一项延误是由业主责任和承包商责任同时导致,承包商有权根据专用条件中约定的进度评价规则获得工期延长。

FIDIC提醒用户,不同法系下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规则和程序,因此强烈建议业主在编制该项评价规则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员并考虑合同的管辖法律。

17版银皮书第17.2款[工程的照管责任]规定,当对工程、货物或承包商文件的损害发生在由承包商应承担的事由及免责事由共同导致的情形下,承包商有权依据第20.2款[经济补偿和/或工期延长的索赔]的相关规定获得一定比例的工期延长和费用补偿。

17版银皮书新增第17.6款[共担的保障],该款规定在发生的损失、损害或伤害是由承包商应承担的事由及免责事由共同导致的情形下,承包商可根据第17.1款、第17.3款、第17.4款承担的保障责任中的免责事由对损害影响的比例进行相应扣减。

(二)项目管理机制FIDIC在编制99版银皮书时,与99版红皮书和99版黄皮书相比,用业主代表取代了工程师,且业主对项目执行的参与程度也降低很多。

虽然17版银皮书仍用业主代表取代工程师,但更多地借鉴了17版黄皮书的相关规定,业主对项目的管理深度明显提高,同时合同中对承包商项目管理程序的要求也更加明确和具体。

(1)承包商代表及关键人员99版银皮书仅要求承包商在开工日期之前将承包商代表的姓名和详细资料提交业主以获得其同意,如承包商代表再向其他人员授权,则只需通知业主即可。

而17版银皮书则非常重视承包商代表执行项目的能力和经验,不仅要求承包商代表专职且常驻现场,同时还将承包商代表的任命作为期中支付的前提条件。

根据第4.3款[承包商代表],承包商代表应是有资格、有经验的专业人士,17版特别强调了承包商代表应在该项目所涉及的设计主专业工作方面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除非业主同意,否则承包商代表必须专职负责执行该项目,不能再兼任其他项目或其他工作。

项目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