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38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试行)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的重任。

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质量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内涵发展走“向规范要质量”之路,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本制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七个方面(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和考查、教研)作出要求。

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及教务处、教科处、年级组、教研组应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好检查的记载。

一、备课基本要求

认真备课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努力做到备课规范,教案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学方法得当。

(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切合学生实际,详略有度,实用有效。

2、系统性原则。

切实备好本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3、整合性原则。

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力争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先进性原则。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着重把握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强化适时备课。

各学科备课提倡提前1—3课时,杜绝过度超前备课和滞后“备课”,严禁以抄袭教案代替备课行为,严禁无教案或使用旧教案上课。

3、坚持集体备课。

要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集体作用,通过集体研究、相互启发来实现资源共享。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中青年教师要写规范详案;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可写简案。

骨干教师可设计有个性、有实效的教案;兼课教师至少备写一科详案。

(三)、备课构成

按教学内容范围与教学时间跨度,备课要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应包括本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总体目标、学期教学重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等。

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期备课要求的前提下写好学期计划。

2、单元(章节)备课。

单元备课重点要放在本单元教材分析、资源收集、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重难点、单元检测和课时安排上。

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单元备课要求的前提下写好单元计划。

3、课时备课。

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课题,教学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

教师要在充分掌握课时备课要求的前提下写好教案。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选。

教师要深入钻研知识体系,明确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密度、深度。

2、学情分析要全面。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操作技能;预设学生的思想障碍、理解误区;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

3、设计理念要先进。

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4、课时安排要合理。

要依据学科性质和内容确定课时,以课或章节整体设计,分课时备写。

5、教学目标要明确。

从学科目标及学段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重难点。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8、教学过程要有效。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设计。

教师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条理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要能恰当应对课堂生成。

(3)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底而不封顶。

(4)结课设计。

结课要对所学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对课堂教学进行强化和拓展,把课堂结束的“句号”变成“问号”。

9、板书设计要精美。

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络和活动主线,做到巧妙、精炼、合理、美观。

10、作业设置要多样。

各学科可依据本学科特点设计书面、口头、实践活动练习等特色作业,明确作业的目的性,加强作业的巩固性,把握作业的层次性,讲究作业的科学性,追求作业的趣味性。

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大量抄写。

11、教学反思要及时。

教学反思要有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

要结合教学理论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做细致、理性的分析。

不刻意要求篇幅,但注重教学反思的质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

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言之有物,记写及时。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二、上课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原则,突出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方法。

1、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凡需一切教具,都应在上课前5分钟准备好。

没有备课不能进教室上课。

2、自觉按照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安排,不准私自调课、换课;有事请假或外出学习,其课可自行调整,但需报教导处备案。

3、教师应自觉养成“候课”习惯。

应在预备铃响前三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4、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不中离,不拖课。

上课10钟后教师才到场视为旷课;中途无故离开课堂视为中离,无故离开课堂10分钟及以上视为旷课;未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视为早退,无故提前下课10分钟及以上视为旷课

5、教师要自觉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文明,教学用语要生动易懂,能充分表达教学内容。

6、教师应注意教学仪表端正,举止文明。

不坐着上课(如遇特殊情况,应当向查堂教师说明),不准依门向外张望。

不准在教室里抽烟。

教师上课时必须将手机设置到振动或将手机关闭,严禁在教室里接、打电话。

7、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认真组织课堂教育教学,积极而恰当运用现代教学设施,能熟练操作各种电教器具。

9、精心设计教学板书,板书要体现完整性,条理性,要讲究规范化。

10、教师下课后应根据其自我感觉及时调整或修改教案,以便充实自己,要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11、课堂内如发生问题,应由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及时处理,并将情况通报给班主任及教导主任。

12、对于不在本班教室的上课要求:

(如体育、实践、活动、电脑课等)

(1)任课教师必须提前组织所有学生有序地进入上课地点,确保准时上课。

(2)上课期间,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置于自己的监管之下,确保任何学生都不得离开上课地点。

(3)下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排好队,有序地离开课堂。

为确保以上制度的贯彻执行,各值班教师各查课教师对检查情况作详尽记载,作为教师核算工资的依据。

三、听课的基本要求

1.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既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

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听课节数。

为达到听课目的,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教师每周听课至少一节,学校领导每周不少二节。

3.听课教师要提前3分钟进入教室,听课过程中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

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做好听课记录。

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在记下教学过程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感想及总体印象。

5.及时评议反馈。

认真参加评课。

要秉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肯定长处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既不搞“一团和气”,也不搞“捅烂疤”

6.评课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1.每学期初,各教研组要订立学科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每位教师必须按照计划参加教科研活动

2.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本组成员无不可抗拒因素都得参加

3.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示范课和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4.教师要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研组及教导处要定期检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6.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进修,提倡教师业余自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7.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

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各级的论文评选。

8.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五、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加强训练,加强实践,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1.作业布置的原则和目的。

作业布置要既能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又要考虑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布置具有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业;禁止无思考性的机械重复,甚至惩罚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作业,有动脑、动口、动手作业。

作业均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

布置的作业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实际差异,分层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独立完成作业的成功喜悦

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

一般情况下,学科作业要当堂消化,课外只允许布置少量的作业。

4.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

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的总的自习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

不要用大量作业去占用学生的其它学习时间,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5.作业检查、批改要认真、及时。

按要求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原则上要全批全改,片段练习要查阅或抽改。

学生日记不作统一要求。

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

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

批改形式根据学科作业实际,可灵活多样。

6.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他们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重点知识题老师要面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7.指导学生建立《作业错题集》,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8.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附:

各科作业设置和批改要求

各科作业设置和批改要求

学科

年级

作业及数量

批阅要求

 

 

减一笔:

王——(土)(干)(工)(三)

和气语气话语笑话蚂蚁凉快快乐赶快就是成名有名一——二年级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