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306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免疫学检验.docx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免疫球蛋白检测

•概念: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

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一)分类

•按重链性质分:

IgG、IgA、IgM、IgD、IgE、IgG

•于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IG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IgA:

分为分泌型和血清型,分泌型的合成和分泌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血清型占总Ig的10—20%。

IgM:

是分子量最大的Ig。

占血清Ig的5-10%。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

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是最先产生的抗体。

IgM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IgE:

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

约0.1—0.9mg/L。

占总血清Ig的0.02%,为亲细胞抗体。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有关。

(四)临床意义

⒈免疫球蛋白增高

(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M蛋白血症)

IgG、IgA、IgD或IgE增高。

见于: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样异常增生性疾病等。

(2)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

•①感染:

特别是慢性感染如细菌、寄生虫、螺旋体感染,IgG、IgM增高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以IgG、IgA或IgG、IgM增高多见,类风关以IgM增高为主

③慢性肝病:

IgG、IgA、IgM可增高,慢活肝IgG、IgM增高明显

⑶IgD增高:

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

•⑷IgE增高:

见于IgE型多发性骨髓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急慢肝、肾综

⒉免疫球蛋白减少

IgG<6.0g/L,IgM、IgA<0.4g/L

(1)先天性:

见于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无胸腺症

(2)获得性:

见于大量蛋白丢失性疾病:

肾综、剥脱性皮炎中毒性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网状系统肿瘤:

淋巴瘤、霍奇金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⑶Ig减少易引起反复感染

•IgG缺乏:

易患化脓性感染

•IgM缺乏:

易患革兰氏性阴败血症

•IgA缺乏:

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

M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α型、γ型、μ型

⏹半分子病:

一条重链+一条轻链

⏹恶性淋巴瘤

⏹良性M蛋白血症

二、补体检测

•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㈠CH50测定

㈠CH50临床意义

•主要反应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C1-C9各组分的量和活性均有关

•增高见于:

急性炎症、组织损伤

•降低见于:

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②各种自身免疫病

③感染性疾病

④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㈡ C1q测定的临床意义

⏹是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始动因素

⏹增加:

见于骨髓炎、类风关、痛风

⏹降低:

见于SLE、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重度营养不良

㈢ C3测定的临床意义

⏹补体中含量最高,是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关键物质,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增高见于:

急性炎症或传染病早期、

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

移植排异反应

㈢ C3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

⑴补体合成能力降低:

慢性肝病、肝坏死

⑵补体合成原料不足:

营养不良

⑶补体消耗或丢失太多:

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仓性肾炎、SLE活动期、化疗后

⑷先天补体缺乏

•㈣C4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关节炎等)和组织损伤等

•降低:

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仓性肾炎

•SLE、类风关、IgA型肾病等

•在SLE,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

•㈤B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主要反应补体旁路途径的溶血功能

•增高:

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综、

•慢性肾炎、恶性肿瘤

•降低:

见于肝病、急性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溶贫

•三、细胞免疫检测

•免疫细胞

•泛指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主要包括T、B和NK细胞等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不同的细胞群或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或功能

•细胞免疫检测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功能监护

•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功能监测

•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T细胞抗原标记:

CD2、CD3、CD4、CD5、CD7、CD8

•B细胞抗原标记:

CD10、CD19、CD20、CD21、CD22

•髓系(粒-单系)抗原标记:

CD11b、CD31-36、CD64、CD68、CD13、

CD14、CD15、MPO

•巨核系抗原标记:

CD41a、CD41b、CD42b、CD61

•干细胞抗原标记:

CD34

•祖细胞抗原标记:

CD38

•红细胞抗原标记;CD71、血型抗原A、H

•非谱系抗原标记:

HLA-DR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

分型基础:

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膜、细胞浆或胞核抗原的出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与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相关的特性。

这些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的抗原随着分化成熟过程不断发生改变,称为造血细胞分化抗原。

分化抗原的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和分类血细胞的基础。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1.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CD2+

2.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CD3+、CD4+、CD8+

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功能监护

•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功能监测

•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CD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

⏹评价免疫缺陷症及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免疫调节治疗

⏹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免疫监测及指导免疫抑制治疗

CD3+CD4+检测的临床意义:

⏹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的标志

⏹机体免疫功能检测

⏹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诊断

⏹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评价

⏹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常降低

CD3+CD4+检测的临床意义:

CD4+绝对计数

是HIV(+)者/AIDS诊断和分型指标之一。

HIV(+)者分型:

一期:

>500×106/L;

二期:

(200-499)×106/L;

三期:

<200×106/L

CD3+CD8+检测的临床意义

⏹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标志

⏹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常增高

CD4+/CD8+减低:

常见于爱滋病、恶性肿瘤进行期及复发时

CD4+/CD8+增高:

在器官移植时预示可能发生

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1.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

•SmIgM、SmIgD

•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

•2.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检测:

•CD10、CD19、CD20、CD21、CD22、CD40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临床意义:

•1.B淋巴细胞膜表面仅表达SmIgM则为未成熟B淋巴细胞,而同时表达SmIgM、SmIgD则为成熟B淋巴细胞

•2.SmIg+细胞增多:

慢淋、毛细胞性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

•3.SmIg+细胞减低:

体液免疫缺陷如丙种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临床意义:

•CD19为全部B淋巴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

•CD19增高见于B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

•CD19减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

三、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检测

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形态学方法:

有丝分裂原:

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

刀豆蛋白A、美洲商陆

B淋巴细胞---美洲商陆、

葡萄球菌A蛋白

三、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检测

⏹临床意义:

⏹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

⏹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㈢NK细胞的免疫检测

⒈数量检测——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CD16+56

⒉功能的检测——

⏹NK细胞活性测定:

酶释法、

放射性核素法、免疫荧光法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测定:

㈢NK细胞的免疫检测

临床意义

1.NK细胞活性增高:

病毒感染早期、器官移植患者

2.NK细胞活性减低:

恶性肿瘤、AIDS、联合免疫缺陷病

3.抗肿瘤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

4.免疫调节功能:

释放IFN-γ、TNF-β等,增强抗感染和免疫监视能力

第三节感染免疫检测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P434)

⏹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溶血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临床意义

1.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体内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

2. 增高见于:

风湿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

3正常人血清中可存在ASO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检测

1.肥达反应(WR):

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参考值:

直接凝集法

伤寒“H”<1:

160;“O”<1:

80。

副伤寒甲、乙、丙都<1:

80。

肥达反应的临床意义

⏹WR阳性一般出现在伤寒发病后一周,阳性率10%;第二周上升为60-70%;第四周可达90%以上。

⏹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

80及“H”>于1:

160者有诊断意义;

⏹若动态观察,WR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更有价值。

⏹“O”不高,“H”升高见于预防接种后或非特异回忆反应

⏹“O”升高,“H”不高见于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

 

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抗体IgM测定

参考值:

ELISA法正常人为阴性或滴度<1:

20

临床意义:

发病后一周即可出现升高,有早期诊

    断价值,若其滴度>1:

20对诊断伤寒带

    菌者也有意义。

3.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可溶性抗原测定

参考值:

胶乳凝集法为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对确诊沙门菌感染更有重要意义

三、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P438)

⏹初筛试验(非特异性反应素):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实验(VDRL)

⏹确诊试验(特异性抗体):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临床意义:

1.USR、RPR法: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1-2周检出率为76%,二期梅毒为95-100%,晚期梅毒为70-95%,隐性感染期为70-80%,SLE、疟疾、结核、瘤型麻风病等可出现阳性反应。

可作定量,用于疗效观察。

2.筛选试验阳性的情况下必须做确认试验,阳性可肯定梅毒的诊断。

确诊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不能用于疗效观察。

四、TORCH试验

⏹TO:

刚地弓型虫

⏹R:

风疹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H: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

⏹这组病毒常引起围产期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各种异常,目前已作为妇产科产前常规检查项目

五、C反应蛋白(CRP)(P439)

⏹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发生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尤其G-杆菌感染,CRP明显增高;病毒感染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

⏹风湿热的疗效观察:

急性期或活动期CRP增高可达200mg/L静止期恢复正常。

三、C反应蛋白(CRP)(P439)

⏹判断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

器质性损伤CRP增高,功能性损伤CRP正常。

⏹器官移植后疗效观察指标:

排异反应时CRP增高

⏹超敏CRP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和危险性评估有意义

 

第四节自身免疫检测

⏹自身免疫耐受: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表现为不应答

⏹自身免疫:

当某些原因消弱或破坏正常的自身耐受时,免疫系统即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

指由自身免疫应答而产生的疾病

⏹自身抗体:

指针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的抗体

㈠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因子是由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或关节液内。

它有IgM型,也有IgG、IgA、IgD和IgE型。

⏹检测方法:

胶乳凝集法、免疫比浊法、

RIA、ELISA法

㈠类风湿因子(RF)测定

⏹临床意义

1.类风关(RA)时,阳性率可达79.6%,高滴度RF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RF滴度与临床表现正相关

2.SLE、多发性硬化、干燥综合征时可见阳性

3.部分老年人可见RF阳性

㈡抗核抗体检测

⏹概念:

抗核抗体(ANA)指抗各种核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和可提取的核抗原(ENA)等]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IgD,无器官和种族的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以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ANA)检测可作为自身免疫病的筛选试验

㈡抗核抗体检测

㈡抗DNA抗体检测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RIA法

⏹临床意义:

•抗dsDNA抗体:

为SLE特征性标志抗体,

特异性95-100%,敏感度30-50%,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阳性率70-90%)

•抗ssDNA抗体:

阳性见于SLE、药物性狼仓

㈢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多肽抗体谱测定

⏹ 方法:

免疫印迹法

㈢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测定

⏹临床意义

•抗Sm抗体:

主要见于SLE

•抗nRNP抗体:

主要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抗SSA、抗SSB抗体:

主要见于干燥综合症

•抗Scl-70抗体:

主要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抗组蛋白抗体:

主要见于药物性狼仓、SLE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㈠、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等

㈡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AchRA):

是一种针对运动肌细胞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主要见于重症肌无力

㈢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是血管炎患者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指标

⏹ANCA分胞质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两型

⏹cANCA阳性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

⏹pANCA主要与多发性微动脉炎相关

㈣抗心磷脂抗体(ACA)

⏹ACA是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

⏹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血栓形成与阳性ACA显著相关,血清及CSF中ACA检测有助神经精神性狼仓患者的临床诊断

⏹高水平AC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不良信号

⏹70%未经治疗的ACA阳性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流产和宫内死胎,尤其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本章要求:

1.能够概述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1q、B因子)、分化抗原(CD3、CD4、CD8)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了解T细胞、B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检测方法及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3.掌握自身免疫的概念(包括自身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病的概念),掌握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的概念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4.掌握ASO、肥达氏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

5.掌握TORCH实验包含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6.掌握梅毒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7.掌握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9.了解抗ENA、抗dsDNA、抗GBM、ANCA、ACA检测的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