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040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docx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

三、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与范围,按照经济分析的需要设置账户或项目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3、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当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依据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4、一国的经济领土:

一般包括一个政府所管辖的地理领土,还包括该国天空、水域和邻近水域下的大陆架,以及该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飞地。

依照这一标准,一国的大使馆等驻外机构是所在国的非居民,而国际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5、经常账户:

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

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记人经常项目借方;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记人经常项目贷方。

6、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在另一方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

7、贸易收支:

又称有形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的一个项目,指由商品输出入所引起的收支。

出口记为贷方,进口记为借方。

IMF规定,在国际收支的统计工作中,进出口商品都以离岸价格(FOB)计算。

若进口商品以到岸价格(CIF)计算时,应把货价中的运费、保险费等贸易的从属费用减除,然后列入劳务收支项目中。

8、服务交易:

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将服务交易同收入交易明确区分开来是《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重要特征。

9、收入交易:

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①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职工报酬;②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

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

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

将收入作为经常账户的独立组成部分,这种处理方法与国际收支账户体系保持了一致,加强了收入与金融账户流量、收入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价值。

10、资本账户: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资本转移包括:

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②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1、综合账户差额:

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

由于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

22、临时性不平衡:

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其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而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3、结构性不平衡:

指一国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通常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二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比较单一,或其产品的出口收入弹性、价格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均较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具有长期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24、货币性不平衡:

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25、周期性不平衡:

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当一国处于经济衰退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

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

26、收入性不平衡:

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的。

27、资本转移:

指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的内涵是什么?

答:

(1)国际收支是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2)国际收支的内容是国际经济交易;(3)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4)国际收支是事后概念

2、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由三部分构成,即:

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其中,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及经常转移项目;资本与金融账户包含资本项目及金融项目,资本项目由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等子项目构成,金融项目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等子项目构成。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般成因有哪些?

答:

(1)临时性因素;

(2)结构性因素;(3)货币性因素;(4)周期性因素;(5)收入性因素;(6)游资或投机性因素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标准和口径是什么?

答:

按照人们的传统习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可以分为四种,即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

各国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来判断自己在国际交往中的状况。

5、怎样理解和利用综合账户差额的标准来衡量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失衡?

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

由于综合差额必然是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

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本币与某一种外币保持固定比价)时,总差额的分析意义更为重要。

所以,综合差额在政府有义务维护固定汇率制度时是极重要的。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会计报表。

复式记账法是国际会计的通行准则,归纳起来,凡有利于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的资金来源增加或资金占用减少均记入贷方;反之,凡有利于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的资金占用增加或资金来源减少均记入借方;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贷必有借,借贷必相等。

根据IMF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账户可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与错误和遗漏账户三个一级账户及若干二级、三级账户,具体如下:

经常账户:

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错误和遗漏账户需要注意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其最终差额恒为零。

此外,储备资产账户借方和贷方所表示的含义与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正好相反。

7、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标准和口径是什么?

在国际收支的理论中,按交易发生的动机不同而将所有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国际收支的差额或不平衡即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

这种判定依据在理论上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实际中很难界定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统计上也难以区分。

所以,这种识别国际收支差额的方法仅仅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迄令为止,还无法将这一思维付诸于实践。

各国为更好地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因而采用不同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这一做法。

按照人们的传统习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可以分为四种:

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

各个国家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来判断自己在国际交往中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五、论述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首先分析经常账户与贸易账户之间的关系。

经常账户除包括贸易账户外,还包括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

其次,分析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

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流动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的数量相等的余额,也就是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之间存在着融资关系。

最后,分析错误与遗漏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为了使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总余额在账面上为零而人为设置的,通常被认为无经济上的意义,但有时对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从中可以发现实际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民收入账户是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框架,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得到初步认识。

在开放条件下,经常账户进入了这一分析框架之中,它和原有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可从不同角度分析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1)经常账户与进出口贸易。

(2)经常账户与国内吸收。

(3)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

(4)经常账户与储蓄、投资。

3、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有哪些?

根据引发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以将国际收支失衡分为以下几种:

(1)临时性失衡

(2)结构性失衡(3)货币性失衡(4)周期性失衡(5)收入性失衡。

六、案例分析

答:

1、国际收支差额=8652

2、根据不同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来分析该国的国际收支。

(1)贸易收支差额=36197,该国的贸易收支为顺差

(2)经常账户差额=15667,该国的经常账户收支为顺差

(3)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1011,该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为逆差

(4)综合账户差额=8652,为顺差

从上述四种不同口径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可以得知:

(1)该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占整个国际收支的很大比重,而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不发达,这说明该国资本市场开放度较小,金融市场欠发达;

(2)在经常账户交易中,商品进出口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这说明该国第一、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占比重较小、不发达;(3)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占很大比重,这说明该国直接融资比例大,间接融资比例较小。

3、国际储备在增加。

第二章

三、名词解释

1、需求增减型政策:

通过改变社会需求总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需求转换型政策:

通过改变社会需求结构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包括汇率政策、补贴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

3、丁伯根原则:

是由丁伯根提出的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即:

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4、收入机制: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反之则反是。

5、政策搭配原则:

丁伯根原则与政策指派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

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我们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6、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后,短期内贸易收支先恶化,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开始改善,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形。

故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7、货币——价格机制:

18世纪金本位时代也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其描述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的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绝对下降或相对于进口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顺差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8、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由蒙代尔提出,认为“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9、利率机制: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反之则反是。

10、需求调节政策:

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政府采用各种政策来调节一国的需求水平和结构,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些政策称为需求调节政策。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大类。

区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这两种类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正确使用和搭配,以便当国际收支失衡时,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均衡。

11、供给调节政策:

政府采取政策来调节供给,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些政策称为供给调节政策,主要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供给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12、资金融通政策:

简称融资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

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对外部均衡调控的首要问题是“融资还是调整”,因为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f临时性的、短期的冲击引起的,就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避免调整的痛苦;如果是由中长期因素导致的,那么就势必要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

可见,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

13、支出增减型政策:

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14、支出转换型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水平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15、米德冲突:

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德提出的政府在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时会出现的顾此失彼的冲突现象。

米德认为,如果政府只运用支出增减政策,而不同时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不仅不能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而且还会导致两种均衡之间发生冲突。

例如,当一国存在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时,若采用紧缩性的支出增减政策,虽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会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若采用扩张性的支出增减政策改善失业状况,但同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

再例如,当一国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无论采用紧缩或扩张性的支出增减政策也会使得内、外部均衡发生冲突。

因此,理想的选择是有效地配合使用这些政策,以期同时获得内部和外部均衡。

16、马歇尔——勒纳条件:

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17、贸易条件:

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

18、、闲置资源的作用:

吸收论认为,贬值要起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

19、弹性论:

弹性论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弹性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该理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应用微观分析的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成立及时滞效应即所谓J曲线效应的大小。

此外,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导致贸易条件或改善或恶化,这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弹性分析法纠正了以往的片面看法,正确地指出:

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

但该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这个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劳务和国际问资本流动。

第二,假设前提过于严格,很难适用于实际分析。

第三,未考虑贬值后继发的通货膨胀效应。

第四,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第五,未明确区分采用不同货币计量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20、吸收论:

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吸收分析法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

其与弹性论比较,吸收法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调节政策,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

其次,就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即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从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

21、货币论:

货币论的主要创始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H·约翰逊和他的学生J·弗兰科。

货币分析法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

它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

其重要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政策来解决,而贬值只有当其能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因此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对于货币论上述的理论前提、有关贬值效应的评价及政策主张,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批评。

22、结构论:

作为比较成熟和系统的独立学派,结构论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调节规划的对立面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

结构分析法针对货币论提出:

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

货币论乃至吸收论,都从需求角度来提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而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如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等等,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而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几种?

自动调节机制在什么环境下才能产生作用?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这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

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1)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具有两种形式:

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形式和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形式。

其作用过程分别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本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下降→抑制进口,促进出口→贸易收支改善

(2)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即国民收入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其作用过程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3)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是通过利率水平变动引导资金流动完成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其作用过程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外流减少,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只有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些作用,政府的某些宏观经济政策会干扰自动调节过程,使其作用下降、扭曲或根本不起作用。

2、请简单说明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需求调节政策的搭配方案。

答:

实现内外均衡的需求调节政策有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其搭配如下: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

蒙代尔认为用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失衡问题,用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失衡问题,据此,可将其搭配方法归纳如下: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紧缩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扩张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扩张

(2)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由斯旺提出,在假定外部均衡即经常账户平衡并将支出增减政策指派于内部均衡的调节,将支出转换政策指派于外部均衡的调节的情况下,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有如下搭配组合。

经济状况

支出增减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贬值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贬值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升值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升值

3、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原理?

在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

所以,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

(1)货币——价格机制: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物价下降,本国出口商口价格也下降,出口增加,贸易差额因此而得到改善。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价格(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对外币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口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2)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示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3)利率机制: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4、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地矛盾根源是什么?

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

为使问题简化,我们集中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形。

这一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2)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3)与基础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当政府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

一般我们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5、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国际收支平衡通常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为零时的国际收支状态。

由于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与国内经济活动是密切相连的,因此,把国际收支平衡同国内经济的均衡联系起来考察,这样就产生了国际收支均衡这一更深刻的概念。

所谓国际收支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均衡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意味着内外均衡均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国际收支均衡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其内涵历经了一个发展阶段:

在布雷顿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