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1872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 浩瀚的宇宙》教案1.docx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13浩瀚的宇宙》教案1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

浩瀚的宇宙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宇宙的浩瀚。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周时间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

具体要求:

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均可;并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可以摘抄,可以概括,可以对有关数据制作表格,可以画图等等。

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2、教师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资料(图书、图片、音像、课件等)

3、教师为学生课堂上搜集资料提供有关图书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便于学生查阅。

四、教学过程

1、认识银河系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复习导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地球、太阳、太阳系以及银河系)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要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

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太阳;看到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组成;还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星星。

学生:

看到了一条光带(指出光带的位置)

教师简要说明,有关地球,太阳,太阳系的知识,并且提出问题:

那条光带是什么呢?

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

是银河,是由很多发光的星星组成的。

教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银河,即:

银河系。

我们从地球上看,它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关于银河系,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银河系的形状、组成、大小这个顺序来汇报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汇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生1:

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

在夏天的夜晚我看到过银河横跨天空,特别壮观,就像一条带子一样。

教师引导:

银河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汇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要简洁明了,要有条理;引导学生对不同资料的可信度进行辨别)

学生2:

老师,我们查到的资料上说,银河系在宇宙中看,是一个漩涡状的星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

从侧面看,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这里还有图片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图片。

师:

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什么有时候像是铁饼?

有时候像是织布的梭子?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3:

为什么银河系在地球上看上去是条光带,而在宇宙中看像旋转的大铁饼、像织布的梭子呢?

学生4:

因为我们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的。

学生5:

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就是一条光带呢?

学生思考。

教师: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下面我们随着卡通小朋友到太空去旅游,依次来看个究竟,希望你能一边观察一边听,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银河系在宇宙中的样子。

播放课件

(介绍银河系在宇宙中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说一说银河系的形状(用自己的语言)

教师出示银河系模型,一边演示,一边描述帮助学生想象。

教师:

现在你能不能说说银河系的形状是怎样的?

其他同学认真听,闭上眼睛想象。

学生:

我认为,在地球上看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是因为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成员,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中还有很多的星星。

借助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想象真正的银河系。

当我们抬头看银河系的时候,因为置身其中,所以看到的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就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光带,而当我们在宇宙中,位于银河系的上方或者是下面的时候,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而当我们站到它的侧面看的时候,它就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了。

教师:

你介绍的真详细,原来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银河系有多大呢?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汇报,谈已知,说猜想,读资料,展示图片等等)

(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讲,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资料的真伪和可信度)

(教师先让学生独自想象体会:

1000亿、2000亿是多少?

光年是什么单位?

多长?

等等。

然后,教师举例帮助学生想象:

银河系中繁多的恒星,银河系的浩大)

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想象

资料:

1000亿——2000亿颗恒星,10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10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假如我们用黄豆来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1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是2500粒黄豆。

那么1000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

4千万斤,如果100斤装一个麻袋,那么可以装40万个麻袋,可以装满载重量为20吨的大货车1000辆;2000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万袋,能够装满20吨的大货车2000辆。

可以想象银河系中的恒星有多少?

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呢,教师在幻灯片上演示,然后让0变大,如果变成恒星那么大,想象一下银河系有多大?

认识光年:

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

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我们可以做个计算来理解这10万亿千米到底有多长?

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约4万千米,那么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多少圈儿呢?

是2.5亿圈;一光年的距离需要神州6号宇宙飞船飞行4万多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光年的距离有多长!

认识银河系的大小:

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

刚才我们作过计算,1光年的距离要绕地球2.5亿圈,2000光年,就是绕地球5000亿圈,那么10万光年就是绕地球25万亿圈。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

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教师描述,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银河系的大,银河系内恒星繁多。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举例说明银河系的大)

最后教师播放视频:

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现在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

(给学生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加深对银河系的形状、大小、组成的认识,另一方面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索宇宙的兴趣)

2、认识宇宙

1)认识宇宙的组成

教师:

银河系之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

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

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学生:

宇宙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的总星系。

(在这里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对不同宇宙学说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最后到宇宙的。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很多的有关宇宙是什么?

宇宙有哪些成员的学说?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宇宙仅仅是我们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能够观测到的,或者是想象到的所谓的总星系。

关于宇宙的认识和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认识宇宙的大小

(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想象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的宇宙)

教师:

前面我们已经想象了银河系有多大,而宇宙中却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个银河系那样的星系,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呢?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宇宙有多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描述,学生想象:

我们能看到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宇宙是无限的。

教师:

宇宙既然是无限空间,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是没有形状的。

教师:

为什么?

学生:

宇宙无限大,我们到不了宇宙的外边,那就根本看不到它的形状。

学生:

要想看到一个物体的形状,必须站在这个物体的外面来看,可是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宇宙的形状。

教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播放录像: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宇宙的组成,有关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解之谜。

(通过这段录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有什么组成的?

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了解当前的新发现,了解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3)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教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或者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这是课堂上进行的过程性评价,看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学生1: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星系,而银河系也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

学生2: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的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恒星和行星,太阳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而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阳系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讲,简直是太渺小了。

学生3: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浩瀚的宇宙包括着银河系、银河系包括着太阳系,而太阳系包括着地球,而我们的地球是构成浩瀚宇宙的一分子。

许许多多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和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了浩瀚的宇宙。

(通过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认识宇宙是一个大的系统)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让学生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

3、拓展: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内容的一个拓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水平灵活安排。

如果,学生前面的学习效果很好,课堂时间也比较富裕,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教学。

通过这部分拓展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关宇宙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部分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过精心筛选的图书资料和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查阅,观看)

(这部分的教学思路是:

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师生交流---获取结论)

(这部分教学重点选择了两个问题:

宇宙的起源和宇宙中还有其他智慧生物吗?

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宇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下)

教师:

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1:

宇宙的起源?

学生2:

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

教师:

你是怎么认为的?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3:

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

学生4:

我认为宇宙中应该还有生命,因为我看过一些关于UFO方面的资料,上面谈到有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些外星人的痕迹,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证据资料。

我想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发现外星人的存在的。

学生5:

我认为在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存在。

人类的生存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水、阳光、空气。

所以说如果要想有生命生存,必须要有像地球这样的条件,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其它任何一个星球上具备了跟地球一样的生存条件,所以我认为宇宙中没有其他生命存在。

……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断地拿出自己的依据来,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

教师:

其他同学还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6:

我想知道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

学生7:

我想知道宇宙将来会怎么样?

……

师:

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大家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老师今天也给大家挑选了一些书籍,还有一些视频资料存到了了计算机里。

下面就请大家从这些资料里去寻找答案吧。

要求:

1、先确定你感兴趣的问题,再去查找资料。

2、如果从网上搜集,首先要输入网址,然后输入关键字、词进行查找。

3、如果是音像资料,要边看边记录。

4、最后把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归类、整理。

学生分组查找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时间,灵活运用)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

我们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宇宙的知识,而且大家对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智慧生命这个问题兴趣最大,课堂上,大家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意见不一。

到底谁说得对呢?

这个问题,还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寻找更多的事实依据。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下三部分。

课前的准备是基础,课堂教学是重点,课后继续学习是保证。

(课下:

教师继续指导学生探讨有关宇宙的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去参观,或者搜集更多的资料图片,举办展示会等活动。

(课下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

 

说课材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按照“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大小,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是从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解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大小和形状;科学在线也为此提供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方面的知识。

活动2“给宇宙飞船命名”,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一种关注人类科学探索事业的精神和态度。

但是我们通过总体分析教材认为,宇宙飞船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工具,和本课的联系不是很大,可以把它放在《探索宇宙》一课中进行。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把活动2的内容放到后面课中。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银河系的形状、组成和大小。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教学总体上分三大部分,

认识银河系(形状、组成、大小)

认识宇宙(组成和大小)

拓展:

进一步认识浩瀚的宇宙。

第一部分:

认识银河系

教学开始先出示图片,关于地球、太阳、太阳系以及银河系,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初步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认知情况,从而激发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从而认识银河系的形状、组成和大小。

认识银河系的形状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想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银河系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是不同的形状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理解为什么从地球上看上去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很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教师准备了银河系的模型以及关于银河系形状的音像资料和图书资料(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的是离我们很远的银河系和宇宙,利用音像资料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银河系和宇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再者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我们“置身其中”,所以做了银河系的模型和从各个角度看银河系的卡通课件来帮助学生想象银河系的形状,从而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的科学习惯。

)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在实际教学中,估计学生会对“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是一条亮带?

”理解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先要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测,然后可以观看有关银河系形状的录像资料,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想象;学生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

然后,教师再出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模拟,想象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银河系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想象到银河系的形状,并且能够说出为什么是这样的形状。

接下来是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课堂上师生进一步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估计学生会对“光年”、“银河系中成员的数量”、“以及描述银河系组成和大小的数据”产生疑问和理解困难,教师重点举例讲解,最后播放有关银河系组成和大小的录像。

按照这个教学思路,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有关银河系组成和大小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如何体会银河系的组成数量繁多是一个难点。

所以,我在教学中借助了黄豆和数字“0”来帮助学生理解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之多,(1000亿——2000亿颗恒星,1000亿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如我们用黄豆来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1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2500粒黄豆,那么1000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

4千万斤,如果100斤装一个大袋子,那么可以装40万袋,2000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万袋。

要装下1000亿粒黄豆需要40万个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能装下1000亿——2000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相当于多大的袋子啊。

从而想象银河系之大。

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呢,教师在幻灯片上演示,然后让0变大,如果变成恒星和行星那么大,想象一下该有多少啊。

看来银河系的家庭成员的数量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

)借助于绕地球的圈数来帮助学生理解1光年、2000光年及10万光年的距离(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由此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2.5亿圈。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

1光年的距离要绕地球2.5亿圈,2000光年,就是绕地球5000亿圈,那么10万光年就是绕地球25万亿圈。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念呢。

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整个第一部分的设计目的是: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球、太阳、太阳系过渡到银河系,一方面,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认识宇宙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

认识宇宙:

在学生认识了银河系的基础上,再来进一步认识宇宙。

师:

银河系之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

过渡到对宇宙的认识。

(分别认识宇宙的组成及其大小)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在有了一定的资料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无边无际”、“浩瀚无边”,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宇宙浩瀚的解释,然后播放录像,加深体会。

在对银河系和宇宙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从地球往宇宙说,也可以从宇宙往地球说,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大的系统,构成这个大系统的基本单位就是像地球和太阳一样的星体,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

第二部分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认识了银河系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比银河系大很多的宇宙,而且是浩瀚的宇宙,在此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通过教学,利用各种手段(例如:

用绕地球的圈数做比较来想象1光年、2000光年以及10万光年距离的遥远;还有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中星系繁多和宇宙的无边无际来想象和体会宇宙的浩瀚;借助于音像资料等等)让学生体会和想象宇宙的浩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资料的交流和展示,培养学生把资料进行内化后的表达能力;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及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第三部分:

拓展

通过一节课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对银河系和宇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发散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教师提出:

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估计学生会提出:

宇宙的起源?

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

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

宇宙将来会怎么样?

等等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

你是怎么认为的?

谈谈你的看法,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分歧,挑起争论,引出更多的新问题,激励大家继续研究。

将课堂上的研究延伸到课下。

铃声止,思维不止。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聆听学生的问题,及时的表扬肯定他们的勇敢精神,培养他们勇于发言的习惯。

同时,对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要给予一定的研究指导。

这部分教学是伸缩的,具体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教学进展顺利,我们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展现的多一些,否则,就少一些。

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情况,灵活掌握。

三、课后反思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我认为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比较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突出了教学中的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按照:

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设计,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图书、音像资料的辅助,来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用系统的思维去分析和认识事物。

略感遗憾的是:

虽然课前教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可是符合教学需要的资料还不是很理想,如果有了更理想的资料支持,会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浩瀚的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