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杨胜刚习题答案.docx
《国际金融杨胜刚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杨胜刚习题答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杨胜刚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丁伯根原则:
196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
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
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
分派原则:
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
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自主性交易:
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
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
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
答:
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
答:
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
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
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
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
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
二,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
三,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定标准,一,账面平衡与实际平衡;二,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三,自主性收入与自主性支出。
最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期性的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三大项目组成,一是经常项目,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三是错误与遗漏项目。
经常项目是指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他所有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项目是人为设置的项目,目的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和贷方平衡。
首先,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借方和贷方最终必然相等,因此,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中任何一个出现赤字或盈余,势必会伴随另一个项目的盈余或赤字;其次,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有融资的关系,经常项目中实际资源的流动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融资关系正在逐渐的减弱,资本与经常项目不在被动从属与经常项目,而是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
错误与遗漏项目是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于金融项目的不平衡而设立的,如果前两个项目总和是借方差额,那么它就在贷方记相同金额,反之则反之。
4.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原因。
答: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又有经济结构的。
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而是混合地发生作用。
它主要有:
1.周期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货币性失衡,4.收入性失衡,5.贸易竞争性
失衡,6.过度债务性失衡,7.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
以上几方面原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5.汇率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协调中究竟意义何在?
答:
在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中,有一类是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另一类为各国政府的政策调节,在前一类的调节机制中,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是通过汇率的变动来实现的,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为赤字时,外汇市场上的外汇需求会大于外汇供给,汇率上升,这将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当自动调节机制不能完全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时,各国政府就会采取不同的政策进行调节,汇率政策就是其中的一类,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同时,国外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平衡。
由此可见,汇率无论是在自动调节还是政策调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汇率的上升下降不仅引起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将导致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得以解决。
6.一国应该如何选择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答:
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有内外均衡冲突的存在。
正确的
政策搭配成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核心。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包括有: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供给调节政策等,要相机的选择搭配使用各种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
支的平衡或均衡。
其次,在国际收支的国际调节中,产生了有名的“丁伯根原则”,“米德冲突”,“分派原
则”,他们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
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这就是政策搭配,比较有影响的政策搭配方法有:
蒙代尔提出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索尔特和斯旺提出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7.如何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变化?
它们说明了什么?
答:
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6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就具体项目而言,表现在:
货物项下顺差规模较2003年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4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289.82亿美元,
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5933.93亿美元,进口5344.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
2004年我国
进出口高速增长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基本解决出口欠退税问
题,改善了出口企业资金状况。
在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积极影响等因素作用下,
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较快。
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4年我国服务项下的收入与支出分别达到624.34亿美元和721.33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34%和30%。
服务项下逆差呈现扩大趋势,达到9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3%。
从具体构成
看,运输是服务项目逆差的主要因素。
国际旅游收支和其他商业服务为顺差。
此外,我国保险服务、专有
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项下逆差较大。
项目逆差扩大表明,随着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各项承诺的落实,
我国服务行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收益项下逆差规模有所下降。
2004年,我国收益项下收入20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8%。
支出240.67亿
美元,同比增长1%。
随着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收益项下利润汇出有所增长,但收益再投资
规模较小。
经常转移项下流入增长较快。
2004年,经常转移顺差规模达到228.9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大大高于往
年水平。
其中,经常转移收入243.26亿美元,支出14.28亿美元。
我国居民个人来自境外的侨汇收入增长,
是经常转移呈现大幅顺差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本章重要概念
直接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间接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即期汇率:
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
指外汇买卖的双方事先约定,据以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基本汇率:
在制定汇率时,选择某一货币为关键货币,并制订出本币对关键货币的汇率,它是确定本币与
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的基础。
套算汇率:
指两种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种货币的汇率而算得的汇率。
即期外汇交易:
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
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
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铸币平价:
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
黄金输送点:
指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波动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
送黄金的费用。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外汇、汇率的基本含义和不同汇率标价法。
答:
外汇,即国际汇兑,是国际金融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我们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外汇
的含义。
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
从
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
借的手段和工具。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自由兑换性,第二、可接受性,第三、可偿
性。
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外汇汇率的
标价方法有:
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
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
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美元标价法是非本位币之间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作为汇价标准的
标价方法。
2.试述被报价货币及其在银行双向报价中的作用。
答:
被报价货币,指的是数量固定不变,作为比较基础的货币,也就是被用来表示其他货币价格的货币。
由于外汇交易实际上是以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的买卖行为,因此,在买入被报价币的同时也就卖出着
报价币,并且在报价银行买入被报价币的同时是询价者在卖出被报价币。
在银行双向报价中,汇率中的第一
个数字表示报价银行愿意买入被报价货币的价格,即所谓的买价或买入汇率;第二个数字表示的是报价者
愿意卖出被报价货币的价格,即所谓的卖价或卖出汇率。
在银行报价中,相对于被报价货币而言,总是买
价在前、卖价在后,而且买价总是小于卖价,买卖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报价银行买卖被报价货币的收益。
在
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值表示银行的买入汇率,后一数值表示卖出汇率。
在间接标价法下,前—数值表示
卖出汇率,后一数值表示买入汇率。
3.对于银行报出的汇率,如何来判断买卖价?
答:
对于银行报出的汇率,前者表示被报价货币的买价,后者表示被报价货币的卖价,那么我们就只要根
据标价法的不同判断出哪个是被报价货币就可以了,在直接标价法下,比如说英镑兑美元,1.8650/60,英
镑是被报价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1.8650是买价,它表示银行用1.8650美元即可买入1英镑外汇,而卖
出1英镑外汇可收回1.8660美元,买价在前卖价在后,买卖之间的10个点的差价即为银行的兑换收益;
在间接标价法下,比如说美元兑瑞郎,美元是被报价货币,瑞郎是报价货币,那么银行的报价即为美元的
买卖价,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银行的收益。
必须注意的是:
买人或卖出都是站在报价银行的立场来说的,
按国际惯例,外汇交易在报价时通常可只报出小数,大数省略,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额,是银行买卖外汇
的收益。
4.金本位制于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与调整有何不同?
答:
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为货币制度的基础,黄金直接参与流通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具体包括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后两种是削弱了的、变形的
金本位制度。
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就成为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在实际经济中,外汇市
场上的汇率水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下浮动,并且其上下浮动被界定在铸币平
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而在后两种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依然是金平价,
但其波动幅度则是由政府来决定和维持,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护汇率的稳定。
在纸币本位制下,金平价不再成为汇率决定的基础,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就它们各自所代表的价值之比
来确定。
而且由于纸币本身的特点使得汇率丧失了保持稳定的基础,同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也不再
具有黄金输送点的制约,波动可以变得无止境,任何能够引起外汇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都会造成外汇行市
的波动。
此时汇率决定不仅受本国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产生了形形
色色的汇率决定理论。
5.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
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表现形式,汇率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
同时,由于货币
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因此除经济因素外它常常还会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
要因素有:
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水平,市场预期,政府的市场干预,经济增长率。
6.试列举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重大金融事件,说明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答:
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1997年7月,泰国的泰铢因为被人为高估而遭到国际投机商的
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来维系较固定的联系汇率,但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下降,联系汇率越来
越难维持,1997年7月2号,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由管理的浮动汇率,致使泰铢一跌千丈,并且迅
速波及到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亚洲国家
才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具体表现在几个方
面:
1)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对贸易的影响。
当一国
货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降低,从而刺激国外对该国
商品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还降低了出口。
2)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汇率变动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物价的影响水平,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本
国货币贬值,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出口商品的价格汇下降。
3)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资本流动不仅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
以贬值为例,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
流出减少。
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
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4)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波动会从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储备货币的地位三方面
影响外汇储备。
5)汇率变动与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以本币贬值为例,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
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使得就业
机会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同时会使整个产业结构导向贸易部门,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部门所占的
比重就会扩大。
6)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如果一国实行以促进出口、改善贸易逆差为主要目的的货币贬值,会
使对方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尤其是以外汇倾销为目的的本币贬值必然引起对方国家和其
他利益相关国家的反抗甚至报复。
“汇率战”、“贸易战”由此而生。
计算题
1.某银行的汇率报价如下,若询价者买入美元,汇率如何?
若询价者买入被报价币,汇率如何?
若询价者
买入报价币,汇率又如何?
AUD/USD0.6480/90
USD/CAD1.4040/50
USD/SF1.2730/40
GBP/USD1.6435/45
答:
AUD/USD0.6480/90,澳元是被报价币,美元是报价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540832澳元;
买入1澳元,需要花0.6490美元;
USD/CAD1.4040/5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加拿大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4050加拿大
元,而买入1加拿大元,则需要花0.71225美元;
USD/SF1.2730/4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瑞郎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1.2740瑞郎,买入1
瑞郎,需要花0.785546美元;
GBP/USD1.6435/45,英镑是被报价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0.6084576英镑,买
入1英镑,需要花1.6445美元。
2.2004年10月12日,纽约外汇市场报出£1=$1.7210/70,$1=J¥111.52/112.50。
试判断买卖价并套算
出£1对J¥的汇率。
若某一出口商持有£100万,可兑换多少日元?
答:
要计算出£1对J¥的汇率,这里英镑是被报价货币,日元是报价货币,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买入英镑,
卖出美元,买入美元,卖出日元,即得BidRate£1=1.7120×111.52=191.92592J¥;卖出英镑,买入美元,
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即得OfferRate£1=1.7270×112.50=194.2875J¥。
即£1=J¥191.9259/194.2875。
若一出口商由£100万,则可以换得1000000×191.9259=191925900日元
3.已知:
即期汇率GBP/USD1.8325/35
6个月掉期率108/115
即期汇率USD/JPY:
112.70/80
6个月掉期率185/198
设GBP为被报价货币
试计算GBP/JPY6个月的双向汇率。
答:
即期汇率GBP/USD1.8325/356个月掉期率108/115
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GBP/USD=1.8435/1.8450;
即期汇率USD/JPY:
112.70/806个月掉期率185/198
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USD/JPY=114.55/114.78
由于GBP是被报价货币,那么计算6个月的双向汇率
BidRate=114.55×1.8435=211.1729OfferRate=114.78×1.8450=211.7691
双向汇率GBP/JPY=211.1729/211.7691
4.已知:
某日巴黎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报价为
即期汇率1.8120/50
3个月70/20
6个月120/50
客户根据需要,要求:
①买入美元,择期从即期到6个月,
②买入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
③卖出美元,择期从即期到3个月,
④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
答:
1)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6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买入美元,也即报价银行卖出美元,则
卖出美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
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
1EURO=1.8000(1.8120-0.0120)USD;
2)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买入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
1EURO
=1.8050(1.8120-0.0070)USD;
3)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3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卖出美元,也即报价银行买入美元,则卖出
欧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
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
1EURO=1.8130(1.8150
-0.0020)USD;
4)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
1EURO
=1.8130(1.8150-0.0020)USD。
第三章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
本章重要概念
固定汇率制:
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
动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
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羊群效应:
外汇市场上有太多的离开经济基本面的由投机活动本身所引发的自我形成的投机活动。
当有市
场传闻某国的货币供应量将有未预期的增加时,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将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变动超过应有
的变动幅度,从而形成“错误”的汇率。
这类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就成为“羊群效应”。
比索问题:
所谓“比索问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对墨西哥外汇市场1954年-1976年间
比索(墨西哥货币单位)变动的观察中发现的一个规律:
汇率不仅仅由目前构成外汇市场基础的经济基本
面决定,而且取决于人们对于这些经济基本面未来变动的预期。
理性泡沫:
当投机者们认识到某种货币汇率已经高估但仍愿意持有,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货币的升值还会持
续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在更高汇率水平上卖出,以补偿自己所承担的较高风险。
这种投机活动使外汇市场
形成泡沫就是理性泡沫。
货币局制度:
它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又是一种汇率制度,它保证本币和外币
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
货币替代:
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
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
美元化:
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
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
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寻租行为:
将经济租金转化为自己收入的行为,这一转化实际上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并未使收入增加,
且这种收入的再分配往往使原有的社会分配状况更加不公平。
银行结售汇制:
它是为实现外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实行的一种外汇管理制度,银行结汇是指企业将外汇收
入按当日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企业人民币;银行售汇是指企事业单位需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