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doc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郭艳珍
本课讲述的是四岁的萨沙在暴风雨中学着爸爸、妈妈保护弱小野蔷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本课在写作特色上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自然平实的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教学思路上,我力求以“读”为主,“读中悟意”“读中明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生情感为动因,通过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较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
以读促情,悟情明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为了让学生体会蔷薇花的弱小,需要保护,我把雨前、雨后的蔷薇花进行对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雨中蔷薇花的娇弱、毫无抵抗力。
人物的对话,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文中几个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一定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多读几遍,练习读好,叹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问句要读萨沙不理解爸爸和妈妈的做法而产生发问的心理。
但又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这一心里的升降,尤其是妈妈的肯定,一定要读出自豪。
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明白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
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四岁的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的行动,萨沙也因为有爱而变得勇敢、强大。
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爱的熏陶。
二、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学生、文本、教师及编者之间四要素的对话,因此,我通过多媒体相关画面以及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感悟文中“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人为思想,以及萨沙的三个问句。
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采访的形式来发掘爸爸、妈妈让雨衣这个举动背后的想法,进而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体验角色心理,体会他们这样做都是在保护心中比自己弱小的人,从而突破难点。
三、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而达到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因此我在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反复、有选择的重读、精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不懂的做记号,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体会。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滂沱大雨”,“娇嫩纤弱”。
当时就有同学说“昨天的雨就是滂沱大雨!
”(正好我讲课的那几天正在下大雨)孩子还说出了“婴儿就是娇嫩纤弱的。
”“刚出壳的小鸡是娇嫩纤弱的。
”等,这些精彩而准确的发言不仅是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表现,更是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
四、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在理解雨中蔷薇花的可怜无助时,我问学生“作者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蔷薇花的娇嫩弱小?
”,引导学生从“花儿低垂着头”等句子中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语言效果,并试着让学生根据情境造拟人句,达到学以致用。
我还设计了一个萨沙怎样的朝蔷薇花走去,又是怎样的掀起雨衣,怎样的盖在蔷薇花上的填空。
这个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会运用语言的同时加深体验小萨沙保护弱小的勇敢和自信。
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体会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交代和发展故事的情节。
(这些写作特点,我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了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
“言为心声”。
写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经历及文化程度等。
即突出人物的个性,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细致观察”引导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人,看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说话,抓住人物说话的不同特点,阐述的过程中并结合了实际举例,学生因此而感兴趣。
)文中第2、8自然段分别对野蔷薇进行了描写。
两次描写野蔷薇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描写是体现野蔷薇的美丽。
第二次描写是强调美丽的花儿被大雨折磨,无抵抗力,体现大雨中的野蔷薇更加娇嫩弱小。
如果没这美丽而弱小的事物,就没有对它们的关爱与保护的稚嫩童心,这正是作者运笔的特色与用意。
学完本课,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
因为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就足以抓住了孩子们那颗不服输、不甘为弱的心理特点。
其实“语文”就是这么直面情感,让人捉摸不透而又激情豁然。
我自认为本课的教学是较为高效的。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