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docx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
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
《赠汪伦》这首诗,使一般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巡游的胜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
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挚友,性格特别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
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
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告辞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古诗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一般村民的情深意重。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或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其次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烈万分!
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桃花潭就在旁边,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意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意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
“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
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附: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嬉戏,讲故事解题
1.喜爱做嬉戏吗,今日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嬉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很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调而漂亮,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挚友而精彩。
今日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挚友的故事,故事的主子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特别熟识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喜爱喝酒,常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
他是谁?
他和挚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解并描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爱做诗,也很喜爱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特别喜爱诗歌,特别地仰慕诗人,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汪伦特别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挚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
先生,您喜爱巡游吗?
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爱喝酒吗?
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
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怀疑不解。
汪伦说明说:
”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茅塞顿开,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
肯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情愿为大家展示一下?
订正字音: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肯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略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
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
谁来读第一句?
师:
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
“舟”是什么意思?
“欲”呢?
“行”呢?
师:
齐读一遍。
这句要怎样读?
师:
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挚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恋恋不舍之情。
我们一起读,来吧,起先!
3、解读其次句。
师:
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谁来接着读?
师:
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
“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
试过踏歌吗?
咱们来试一试。
(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洁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
读这句诗,你们发觉什么问题没有?
能够发觉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
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
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验过的送别方式。
师:
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常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别出心裁,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
送别一般都是很哀痛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爱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
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挚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
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
(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
(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殊,洋溢着热忱。
从“踏歌”可以看出。
)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异的,读——B激烈的,读——C喜不自胜的,读——)
4、总结一二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淌着碧绿的桃花潭水。
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
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
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
)
师:
“不及”什么意思?
师:
“深千尺”什么意思?
“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
桃花潭有这么深吗?
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
(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意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意非常深厚。
)这是什么手法?
(夸张)
李白是唐朝闻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妙,飘逸潇洒,善用夸张、比方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剧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
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
船慢慢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恒久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挚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
板书:
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
(3-4名)师评:
一个重情的李白。
(指名读。
)一个被友情深深感动的李白。
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恋恋不舍。
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苦痛。
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
女生先来(师评:
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
(师评:
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
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情深意重的相送啊!
)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长,课内外结合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
请听!
(播放课件)
师:
是啊,挚友是什么?
挚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挚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挚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五、作业设计,延长课堂
师:
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
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
敢不敢?
师:
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
师引导:
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
岁月轮回,时间穿梭,转瞬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
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
正看得起劲时,突然后面有人喊了声:
“李白!
”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
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
时间匆忙,转瞬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沟通已经成为了好挚友啦!
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
感谢大家!
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深意重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情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情深意重
---深---送---(抒情)
李白赠汪伦赏析100字
赠汪伦古诗朗诵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