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1285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细胞和组织 1.docx

植物细胞和组织1

第二章?

?

?

?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

一、植物细胞的概念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人胡克(ROBRTHOOKE)用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了软木的结构(木栓),发现软木是由蜂巢式的小室构成,定名为细胞(CELL)。

胡克看到的细胞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物的细胞空壳。

2、细胞学说的建立:

十九世纪,约1840年前后。

德国植物学家莱登以植物为材料,德国动物学家施旺以动物为材料进行研究证明。

①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②所有的细胞都是细胞分裂一融合而来;③精和卵都是细胞;④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和器官。

从而发表了细胞学说,确认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了动、植物有机界的统一性。

恩格斯曾给予高度的评价,把它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发现之一。

植物细胞:

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植物细胞的形状

  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样的,有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单细胞植物体或分离的单个细胞,因细胞处于游离状态,常常近似球形。

  在多细胞植物体内,细胞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由于相互挤压,使大部分的细胞成多面体。

根据力学计算和实验观察指出,在均匀的组织中,一个典型的、未经特殊分化的薄壁细胞是十四面体。

然而这种典型的十四面体细胞,在植物体中是不易找到的,只有在根和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和某些植物茎的髓部薄壁细胞中,才能看到类似的细胞形状,这是因为细胞在系统演化中适应功能的变化而分化成不同的形状。

种子植物的细胞,具有精细的分工,因此,它们的形状变化多端,例如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细胞(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呈长柱形,并连接成相通的“管道”,以利于物质的运输;起支持作用的细胞(纤维),一般呈长棱形,并聚集成束,加强支持的功能;幼根表面吸收水分的细胞,常常向着土壤延伸出细管状突起(根毛),以扩大吸收表面。

这些细胞形状的多样性,都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2.植物细胞的大小

  一般讲来,植物细胞的体积是很小的。

最小的球菌细胞直径只有μm,在种子植物中,一般的细胞直径为10—100μm。

有人估计一张叶片可含4000万个以上的细胞,那么,可以想像,一棵大树上全部叶片的细胞总数,可以达到惊人的数字,还不包括根、茎等部分,这样,就可对细胞的大小,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由于细胞如此之小,因此,肉眼一般不能直接分辨出来,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少数植物的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由于储藏了大量水分和营养,直径可达1mm,肉眼可以分辨出来;棉种子上的表皮毛,可以延伸长达75mm;苎麻茎中的纤维细胞,最长可达550mm,但这些细胞在横向直径上仍是很小的。

  细胞体积之所以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其一,是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指挥和控制着细胞质中很多活动的进行,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关系,对细胞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一个细胞核所能控制的细胞质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其二,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与周围环境(包括相邻的细胞)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同时,进入细胞的物质,在内部也有一个扩散传递的问题,细胞体积小,它的相对表面积就大,这对物质的迅速交换和转运都比较有利。

  在同一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细胞的体积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

一般讲,生理活跃的细胞常常较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则往往较大,例如根、茎顶端的分生组织细胞,就比代谢较弱的各种储藏细胞明显的要小。

  微米,过去单位符号用μ,现改用μm;纳米,过去单位符号用mμ(毫微米),现用nm;(埃)是习惯使用而应废除的单位,现改用10-1nm(=)。

细胞的大小也受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如水肥供应的多少光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或化学药剂的使用等,都可以使植物细胞大小发生变化。

例如,植物种植过密时,植株往往长得细而高,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叶相互遮光,导致体内生长素积累,引起茎杆细胞特别伸长的缘故。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protoplast)和细胞壁(cellwall)两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由生命物质——原生质(protoplasm)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坚韧外壳,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是植物细胞的非生命部分,但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有着结构和机能上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幼年的细胞中,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细胞壁

  细胞壁是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细胞壁的功能是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此外,在多细胞植物体中,各类不同的细胞的壁,具有不同的厚度和成分,从而影响着植物的吸收、保护、支持、蒸腾和物质运输等重要的生理活动。

有人将细胞壁比喻成植物的皮肤、骨骼和循环系统。

  一般认为,细胞壁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生活系统,它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所构成的,但是细胞壁与原生质体又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在年幼的细胞中,细胞壁与原生质体紧密结合,即使用较高浓度的糖溶液,也不能引起质壁分离。

现在已经证明,在细胞壁(主要是初生壁)中亦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它们可能参与细胞壁的生长、物质的吸收、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细胞分化时壁的分解等过程,有的还对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起重要作用。

1.细胞壁的层次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胞间层(intercel-lularlayer)、初生壁(Primarywall)和次生壁(secondarywall)。

  

(1)胞间层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pectin),这是一种无定形胶质,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可塑性,多细胞植物依靠它使相邻细胞彼此粘连在一起。

果胶很易被酸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的相互分离。

例如某些组织成熟时,体内的酶分解部分胞间层,形成细胞间隙。

许多果实,如番茄、苹果、西瓜等成熟时,果肉细胞的胞间层被溶解,致使细胞发生分离,果肉变得软而“面”。

有些真菌能分泌果胶酶,溶解植物组织的胞间层而侵入植物体内。

麻类植物的茎浸入水中的沤麻过程,也是利用微生物分泌酶分解纤维的胞间层使其相互分离。

  

(2)初生壁初生壁是在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现已证明,在初生壁中也含有少量结构蛋白,这些蛋白质成分与壁上的多糖紧密结合。

初生壁的厚度一般较薄,约1—3μm,质地较柔软,有较大的可塑性,能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延展。

许多细胞在形成初生壁后,如不再有新壁层的积累,初生壁便成为它们永久的细胞壁。

  (3)次生壁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

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ellulose),含有少量的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并常常含有木质(lignin)。

次生壁较厚,一般约5—10μm,质地较坚硬,因此,有增强细胞壁机械强度的作用。

在光学显微镜下,厚的次生壁层可以显出折光不同的三层:

外层、中层和内层。

因此,一个典型的具次生壁的厚壁细胞(如纤维或石细胞),细胞壁可看到有5层结构:

胞间层、初生壁和三层次生壁。

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次生壁,大部分具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残留的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植物体的功能。

2.纹孔(pit)和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细胞壁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

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primarypitfield)。

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胞间连丝显出是直径约40nm的管状结构,相邻细胞的质膜在胞间连丝周围是连续的,丝的中心可观察到直径为10nm的深色的结构,内质网通过胞间连丝与相邻细胞联系。

除初生纹孔场外,在壁的其他部位也可分散存在少量胞间连丝。

  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纹孔如在初生纹孔场上形成,一个初生纹孔场上可有几个纹孔。

一个纹孔由纹孔腔(pitcavity)和纹孔膜(pitmembrane)组成,纹孔腔是指次生壁围成的腔,它的开口(纹孔口)朝向细胞腔。

腔底的初生壁和胞间层部分即称纹孔膜。

根据次生壁增厚情况的不同,纹孔分成单纹孔(simplepit)和具缘纹孔(borderedpit)两种类型,它们的基本区别是具缘纹孔的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变小,而单纹孔的次生壁没有这样的穹形边缘,在某些裸子植物管胞的壁上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具缘纹孔,它们的纹孔膜中央部位有一个圆盘状的增厚区域,称纹孔塞(torus)。

它的直径大于纹孔口,纹孔塞的增厚是初生壁性质的,周围的纹孔膜具孔称塞缘(或塞周膜,margo)。

其多孔结构,有较好的透性。

当纹孔膜位于相邻细胞的中央位置时,水分主要通过塞缘透到相邻细胞,而当两侧的细胞内压力不同时,纹孔膜偏向压力小的一侧,从而使纹孔塞关闭了该侧的纹孔口,阻止了水流向该侧的流动。

可见这种具缘纹孔在一定条件下有控制水流的作用。

   细胞壁上的纹孔通常与相邻细胞壁上的一个纹孔相对,二个相对的纹孔合称纹孔对(pitpair),纹孔对中的纹孔膜是由二层初生壁和一层胞间层组成。

  细胞壁上初生纹孔场、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都有利于细胞与环境以及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尤其是胞间连丝,它把所有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多细胞植物在结构和生理活动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3.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细胞壁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它是一种亲水的具有某些晶体性质的化合物,由100个或更多个葡萄糖基连接而成,分子成长短不等的链状。

与纤维素相结合普遍存在于壁中的其他化合物是果胶质、半纤维素和非纤维素多糖。

由于这些物质都是亲水性的,因此,细胞壁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水分,溶于水中的任何物质都能随水透过细胞壁。

(二)原生质体

1.细胞核植物中除最低等的类群——细菌和蓝藻外,所有的生活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核,但有些细胞也可以是双核或多核的,多见于菌藻植物,维管植物中少数细胞也可有二个以上的核,例如乳汁管具多核,绒毡层细胞常具二核。

  细胞核的位置和形状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变化,在幼期细胞中,核位于细胞中央,近球形,并占有较大的体积。

随着细胞的生长和中央液泡的形成,细胞核同细胞质一起被液泡挤向靠近壁的部位,变成半球形或圆饼状,并只占细胞总体积的一小部分。

也有的细胞到成熟时,核被许多线状的细胞质索悬吊在细胞中央。

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细胞核总是存在于细胞质中,反映出二者具有生理上的密切关系。

  细胞核具有一定的结构当观察生活细胞时,可以看到细胞核外有一层薄膜,与细胞质分界,称为核膜(nuclearmembrane)。

膜内充满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称为核质(nucleoplasm),其中有一到几个折光强的球状小体,称为核仁(nucleolus)。

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称染色质(chromatin),其余染色浅的部分称核液(nucleochylema)。

  核膜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门户,起着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核膜具有双层,由外膜和内膜组成。

膜上还具有许多小孔,称为核孔(nuclearpore)。

这些孔能随着细胞代谢状态的不同进行启闭,所以,不仅小分子的物质能有选择地透过核膜,而且,某些大分子物质,如RNA或核糖核蛋白体颗粒等,也能通过核孔而出入,由此反映出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具有密切而能控制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对调节细胞的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实验证明,小麦在活跃生长的分蘖时期,核膜上呈现相当大的孔,当进入寒冬季节时,抗寒的冬性品种的核孔,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关闭,而不抗寒的春性品种的核孔,却依然张开,因此,据推测,核孔的这种动态,对于小麦在低温下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增进抗寒能力上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核仁是核内合成和贮藏RNA的场所,它的大小随细胞生理状态而变化,代谢旺盛的细胞,如分生区的细胞,往往有较大的核仁,而代谢较慢的细胞,核仁较小。

  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电子显微镜下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这些染色质丝便转化成粗短的染色体。

  核液是核内没有明显结构的基质,化学成分尚不清楚,可能含有蛋白质、RNA和多种酶。

  由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主要集中在核内,因此,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在细胞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细胞核还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将核从细胞中除去,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的不正常,并且很快导致细胞死亡。

当然,细胞核生理功能的实现,也脱离不了细胞质对它的影响,细胞质中合成的物质以及来自外界的信号,也不断进入核内,使细胞核的活动作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在细胞中,细胞核总是包埋在细胞质中的。

2.细胞质细胞质充满在细胞核和细胞壁之间,它的外面包被着质膜(plasmalemma或plasmamembrane),质膜内是透明的无结构的基质包埋着一些称为细胞器(organelle)的微小结构。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器官”,包括质体(plastid)、线粒体(mitochondria)、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lgibody)、液泡(vacuole)、微管(microtubule)……等。

  

(1)质膜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在动物细胞中通常称为细胞膜(cellmembrane)。

由于它很薄,通常又紧贴细胞壁,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较难识别。

如果采用高渗溶液处理,使原生质体失水而收缩,与细胞壁发生分离(即质壁分离),就可看到质膜是一层光滑的薄膜。

  在电子显微镜下,经适合的固定,质膜显出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

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一个明带。

三层的总厚度约,其中两侧暗带各为2nm,中间明带约。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类脂,而暗带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这种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由三层结构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膜(unitmembrane),所以,质膜是一层单位膜。

细胞中除质膜外,细胞核的内膜和外膜,以及其他细胞器表面的包被膜一般也都是单位膜,但各自的厚度、结构和性质都有差异。

  质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这是因为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此种特性表现为不同的物质透过能力不同。

当膜生活时,某些物质能很快透过,某些物质透过较慢,而另一些物质则不能透过。

而且,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物质的这种透过能力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比另一些情况更能透过,这种特性是生活的生物膜所特有的。

一旦细胞死亡,膜的选择透性也就随着消失,物质便能自由地透过了。

质膜的选择透性使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不断地取得所需要的水分、盐类和其他必需的物质,而又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同时,细胞也能将代谢的废物排除出去,而又不使内部有用的成分任意流失,从而保证了细胞具有一个合适而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这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前题。

此外,质膜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号,抵御病菌的感染,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等。

  生物膜的选择透性是与它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的,但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了解。

一般认为,磷脂是组成生物膜整体结构的主要成分,二排磷脂分子在细胞质(或细胞器)表面形成一个双分子层。

在每一排中,磷脂分子与膜垂直,相互平行排列,二排分子含磷酸的亲水“头部”,分别朝向膜的内、外二侧,而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都朝向膜的中间,二排分子尾尾相接,这样形成了一个包围细胞质的连续脂质双分子层。

生物膜就是这种脂质层与蛋白质相结合的产物。

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科学家提出许多假设的模型,目前较普遍接受的二种是“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这一学说认为,在膜上有许多球状蛋白,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分别结合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较深地嵌入磷脂质层中,再有的横向贯穿于整个双分子层。

而且,这样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在同一平面上自由移动,使膜的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膜上蛋白质有关,膜蛋白大多是特异的酶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具有“识别”、“捕捉”和“释放”某些物质的能力,从而对物质的透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2)细胞器细胞器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

①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根据色素的不同,可将质体分成三种类型:

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或称杂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每个细胞可以有几颗到几十颗。

有人计算蓖麻的叶片每平方毫米中可有403000颗叶绿体叶。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chloro-phyll)、叶黄素(xanthophyll)和胡萝卜素(carotin),其中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合色素,它能吸收和利用光能,直接参与光合作用。

其他二类色素不能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只能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起辅助光合作用的功能。

植物叶片的颜色,与细胞叶绿体中这三种色素的比例有关。

一般情况,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片呈绿色,但当营养条件不良、气温降低或叶片衰老时,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便出现黄色或橙黄色。

某些植物秋天叶变红色,就是因叶片细胞中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占了优势的缘故。

在农业上,常可根据叶色的变化,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施肥、灌水等栽培措施。

    

  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由于二者比例不同,可分别呈黄色、橙色或橙红色。

它们经常存在于果实、花瓣或植物体的其他部分,例如胡萝卜的根,由于具有许多有色体而成为金黄色。

有色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例如红辣椒果皮中的有色体呈颗粒状,旱金莲花瓣中的有色体呈针状。

有色体能积聚淀粉和脂类,在花和果实中具有吸引昆虫和其他动物传粉及传播种子的作用。

  白色体不含色素,呈无色颗粒状。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的储藏细胞中,起着淀粉和脂肪合成中心的作用。

当白色体特化成淀粉储藏体时,便称为淀粉体(amyloplast),当它形成脂肪时,则称为造油体(elaioplast)。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色体和白色体表面也有双层膜包被,但内部没有发达的膜结构,不形成基粒。

②线粒体线粒体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直径为—1μm,长度是1-2μ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出,线粒体由双层膜包裹着,其内膜向中心腔内折叠,形成许多隔板状或管状突起,称为嵴(cris-tae)。

在二层被膜之间及中心腔内,是以可溶性蛋白为主的基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它具有100多种酶,分别存在于膜上和基质中,其中极大部分参与呼吸作用。

线粒体呼吸释放的能量,能透过膜转运到细胞的其他部分,提供各种代谢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比喻为细胞中的“动力工厂”。

  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以及线粒体中嵴的多少,与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

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多时,细胞就具有较多的线粒体,其内有较密的嵴;反之,代谢较弱的细胞,线粒体较少,内部嵴也较疏。

③内质网内质网是分布于细胞质中由一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在超薄切片中,内质网看起来是二层平行的膜,中间夹有一个窄的空间。

每层膜的厚度约为5nm,二层膜之间的距离只有40—70nm,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辨别。

  内质网有两种类型,一类在膜的外侧附有许多小颗粒,这种附有颗粒的内质网称为粗糙型内质网,这些颗粒是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另一类在膜的外侧不附有颗粒,表面光滑,称光滑型内质网。

细胞中,二类内质网的比例及它们的总量,随着细胞的发育时期、细胞的功能和外部条件而变化。

核糖核蛋白体也称核蛋白体或核糖体。

④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由一叠扁平的囊(cisterna,也称为泡囊或槽库)所组成的结构,每个囊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直径约—1μm,中央似盘底,边缘或多或少出现穿孔。

当穿孔扩大时,囊的边缘便显得象网状的结构。

在网状部分的外侧,局部区域膨大,形成小泡(vesi-cle),通过缢缩断裂,小泡从高尔基体囊上可分离出去。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相联系。

分泌物可以在高尔基体中合成,或来源于其他部分(如内质网),经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由高尔基小泡将它们携带转运到目的地。

分泌物主要是多糖和多糖-蛋白质复合体。

这些物质主要用来提供细胞壁的生长,或分泌到细胞外面去。

当小泡输送物质参与壁的生长时,小泡向质膜移动,先与质膜接触,二者的膜发生融合,然后小泡内容物向壁释放出去,添加到壁上。

在有丝分裂形成新细胞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高尔基小泡,运送形成新壁所需要的多糖类物质,参与新细胞壁的形成。

也有实验证明,根的根冠(rootcap)细胞分泌粘液,松树的树脂道(resincanal)上皮细胞分泌树脂等,也都与高尔基体活动有关。

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高尔基体,总称为高尔基器(Golgiappaatus)。

⑤核糖核蛋白体核糖核蛋白体简称为核糖体,是直径为17—23nm的小椭圆形颗粒。

它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在细胞质中,它们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也可以附着于粗糙型内质网的膜上。

此外,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核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氨基酸在它上面有规则地组装成蛋白质。

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尤其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往往含有更多的核糖核蛋白体颗粒。

  在执行蛋白质合成功能时,单个核糖核蛋白体经常5—6个或更多个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体,称为多核蛋白体或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它的合成效率比单个的更高。

⑥液泡具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生活细胞的显着特征,也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之一。

  幼小的植物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具有许多小而分散的液泡,它们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以后,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也长大,相互并合,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它可占据细胞体积的90%以上。

这时,细胞质的其余部分,连同细胞核一起,被挤成为紧贴细胞壁的一个薄层。

有些细胞成熟时,也可以同时保留几个较大的液泡,这样,细胞核就被液泡所分割成的细胞质索悬挂于细胞的中央。

  液泡是被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