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054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

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

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洒着花样年华……。

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

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

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对祖父的怀念之情;领会并学习文章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课文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学会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1课时

梅花魂

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坚贞不渝的中国心。

抓住文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激发爱国之情。

1课时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

童年岁月

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大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清楚;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1课时

习作

那一刻,我

长大了

选取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下来。

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1~2课时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交流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情景描写句和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仿写;积累描写母爱的古诗,提高文学修养。

2课时

词句段运用

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

1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一首写童趣的七言绝句,全诗用老者的视角写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晓脱“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七言绝句,主角仍然是儿童。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

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4.赏析古诗语言,体会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以

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5.能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并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体会每首诗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童趣。

2.分析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1.会认“昼、耘、稚”等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3.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体会诗中的童趣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1.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体验,激发学生对美好儿童生活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介绍乡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导语:

美丽的乡村有那绮丽多姿的风光,游戏的童年更是趣味无穷。

你看,在广阔的原野上,乡村儿童追逐奔跑,尽情玩耍,多么欢乐!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种童真情趣,让人无限向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村风光和童真童趣。

2.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合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及劳作场面而产生了很多的兴致、感想。

作者范成大一共写了60首《四时田园杂兴》,宛如勾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本课所选的是第三十一首,属于《夏日田园杂兴》。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教师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

晚年退居石湖。

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作大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他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他写了《四时田园杂兴》。

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宛如构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2.初读古诗,明确节奏,疏通诗句。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过渡:

同学们,请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上四遍,前两遍读准,后两遍读好。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弄准易错字。

zhòu昼出yún耘田ɡònɡ供耕织sānɡ桑阴

◆识字方法:

“供”为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音、义;“昼、桑”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耘”可通过动画演示来识记。

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边是“”,不是“”。

(3)重点词语释义。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

朗诵与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

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诗中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

明确:

(1)“桑阴”指桑树成荫。

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夏天。

所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

(2)这首诗写了“儿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

(3)这首诗写的事有:

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小孩子们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

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生动、更流畅。

谁再来试试?

(可指名,也可自告奋勇)

明确:

整首诗的意思:

白天,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他们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他们也没闲着,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

同学们说得正确、全面,那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诗人通过写夏日农村的田园风光、村民劳作、孩童种瓜,抒发了什么感情?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

4.进入意境,逐句赏析。

(1)品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过渡:

农村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点,大家都在劳动。

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齐读)

预设:

画面:

白天除草图、夜晚搓麻图。

诗人不写成“男女”而写成“儿女”,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的,当然也是古诗平仄、韵律的需要。

体会示例:

生1:

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勤劳。

他们从“昼”劳动到“夜”,一刻也不停歇。

生2:

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

他们“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各的活儿干,白天要耕田、织布……,晚上还要补衣服、编草鞋……,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

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生3:

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和谐、幸福。

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各干各的事,不挑肥拣瘦,不推来推去。

生4:

我体会到了他们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你看,他们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师总结:

刚才大家的体会非常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这么多!

他们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令人向往的。

因为今天的辛苦,将换来收获与幸福!

把这种感受带进诗句,再来读读。

(齐读)

(2)结合想象诵读,反复读:

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朗读指导:

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重读,“各当家”要上扬。

要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3)品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

大人们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

你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