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6974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资料全册

必背古诗词25首

1.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注释】

1 董大:

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 曛:

昏暗。

3 君:

指的是董大。

【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注释】

1 山行:

在山中行走。

2 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 径:

小路。

4 白云生处:

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 斜:

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

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主题】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注释】

①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

湖面的波光。

③两:

指湖光和秋月。

④和:

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⑤潭面:

指湖面。

⑥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⑦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⑧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主题】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4.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注释】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②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万里沙: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④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⑤自天涯:

来自天边。

⑥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主题】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

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5.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注释】

1 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 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 乌啼:

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 霜满天: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 江枫:

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6 渔火:

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8 夜半钟声:

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主题】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6.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注释】

1 莺啼:

即莺啼燕语。

2 郭:

外城。

此处指城镇。

3 酒旗:

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 楼台:

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 烟雨: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主题】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7.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注释】

1 渔者:

捕鱼的人。

2 但:

只。

3 君:

你。

4 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 风波:

风浪。

6 爱:

喜欢。

7 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8 一叶舟:

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主题】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注释】

1 人杰:

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

鬼中的英雄。

3 项羽:

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 江东:

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主题】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注释】

1 泊船:

停船。

泊,停泊。

2 京口:

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3 瓜洲:

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4 一水:

指长江。

5 间(jiān):

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6 钟山:

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7 隔:

间隔。

 

8 数重:

几层。

读shùchóng。

9 绿:

吹绿了。

10 何时:

什么时候。

 

11 还:

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主题】

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0.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注释】

1 书:

书写,题诗。

2 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3 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 无苔:

没有青苔。

5 成畦(qí):

成垄成行。

6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7 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8 排闼(tà):

开门。

9 送青来:

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主题】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

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注释】

1 六月二十七日:

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 望湖楼:

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3 醉书:

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 翻墨: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5 遮:

遮盖,遮挡。

6 白雨: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7 跳珠:

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8 卷地风来:

指狂风席地卷来。

9 忽:

突然。

10 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主题】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