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621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docx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五套《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一起被称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共举行了8轮第一次多边贸易谈判。

3电气第一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电气欧共体时代。

5萌芽第三自然次科技革命发源于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火箭技术为代表。

6发生于1986年的英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爱尔兰事故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民用核电泄漏事故。

71957年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丹麦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标志着欧共体的诞生。

815世纪末--18世纪上半叶是国际分工的中国萌芽日本阶段。

9韩国自然美国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01973年随着欧盟英国日本、布雷顿森林、爱尔兰、丹麦的加入,欧共体进行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扩大。

11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裕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210+3是指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

13美国、欧盟、日本形成发达国家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14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151973-1982年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

1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

其政策战后被各国政府所采纳。

17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引发拉美债务危机。

181997年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邻国,最后席卷整个东南亚。

19资本国际流动按投资形式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20人口、资源、环境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问题。

21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三次浪潮。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生物学家卡逊1962年出版了(A),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A、《寂静的春天》;B、《寂静的顿河》;C、《寂静的夏天》;D、《寂静的秋天》

2、(A)是发达国家经济协调的主要机构。

A、西方八国首脑会议;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亚洲“四小龙”在90年代经济继续增长。

四小龙是指(A)。

A、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B、新加坡,韩国,泰国,香港;

C、韩国,香港,台湾,日本;D、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

三、名词解释

1、“狄龙回合”

 答:

1960年9月至1962年7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举行第五轮多边减税谈判,建议发起本次谈判的是美国副国务卿格拉斯.狄龙(DougDillon),因此谈判也被称为“狄龙回合”。

这轮谈判有45国参加。

2、结构性失业

答:

是指由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3、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4、世界经济格局

答:

指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

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

5、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

答:

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6、关税同盟

 答:

是指成员方之间互相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对非成员方建立起共同对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同盟的实质就是针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不同,关税同盟的成员方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这意味着,关税同盟的成员方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7、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

它是—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8、市场导向型投资

答:

所谓市场导向型投资是指一个公司的国外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是为满足投资所在地市场的需要,即在那里设立子公司,就地制造产品,就地销售。

市场导向型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占领海外市场,这是当前许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

9、进口替代

答: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10、次生环境问题

答: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四、问答题

1、简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

第一,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二,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科技革命首先是生产力的革命,第三科技革命改变世界经济的结构;第四,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格局;第五,科技革命推进对经济全球化进程。

2、跨国公司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总体的呈上升趋势还会得到增强。

跨国公司的发展特点是:

第一,企业规模庞大,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第二,实施全球性的战略;第三,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即内部化,第四,跨国公司仍以发达国家企业所主导。

3、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是什么?

答:

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实现了区域内商品的自由贸易。

各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不同,关税同盟的成员方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这意味着,关税同盟的成员方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4、1983年世界经济调整的特点有哪些?

答: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第二,财政赤字较大;第三,国际收支失衡;第四,债务负担沉重;第五,结构性失业严重,第六,粮食问题矛盾突出。

五、论述题

举例说明,为什么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答:

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美国耶鲁大学亨廷顿(EllsworthHuntington),在他的《气候与文明》中把气候视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弱、种族优劣、经济盛衰的决定性因素,认为气候对人类文明起着决定作用。

  矿产品只能在拥有大量储藏的国家开采和出口,天然橡胶,茶叶,可可,甘蔗只有气候条件适宜的国家和地区能够种植。

气候条件、国土面积和土地的肥沃程度不仅影响到一国的农产品结构,而且影响一国的农业生产。

矿产资源的禀赋直接制约着一国的工业生产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自然条件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影响较大。

但是,自然条件不是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它是国际分工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离开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源将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将无法实现。

目前,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取代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个组织,一起被称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资本国际流动按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4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最早出现为标志。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是国际分工形成阶段阶段。

61983-1989年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7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8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国家。

910+3是指东盟10国加上中国、韩国、日本3国领导人举行的亚洲国家首脑会议。

10战后最初的几年,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时期。

111953-1972年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131947年在美国的提议下建立的GATT,1995年更名为WTO。

14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5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其次是印度,控制人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单项选择

1、(B)事故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民用核电泄漏事故,发生于1986年。

A、三厘岛;B、切尔诺贝利;C、东京湾;D、北部湾

2、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源于(B)。

A、新加坡;B、泰国;C、马来西亚;D、韩国

3、1982年8月,(A)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引发拉美债务危机。

A、墨西哥;B、阿根廷;C、秘鲁;D、委内瑞拉

4、(B)经济危机,是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序幕。

A、1957—1958年;B、1973—1975年;C、1947—1951年;D、1989—1991年

5、由于经济转轨,制度缺失,1992年(A)爆发全面经济危机。

A、俄罗斯;B、日本;C、美国;D、英国

三、名词解释

1、垂直型国际分工

答: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表现为农矿业与制造业,初级产品与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分工。

工业先进国家与工业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是以这种分工为基础的。

2、非歧视待遇原则

答:

又称为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这项原则的目的在于以多边贸易体制来限制不平等的和歧视国外生产者的因素。

它指一成员方在实施某种限制或禁止措施时,不得对任何其他成员方实施不同的待遇或者说是差别待遇。

非歧视待遇原则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条款具体体现出来的。

3、出口替代

答:

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4、发展中国家

答:

又称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

经济上比发达的国家相对落后,正在进行发展的国家。

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5、世界经济结构

答:

指世界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可以指各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即从各个角度考察的社会生产和现生产的构成类型。

6、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称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机体。

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地区性的经贸集团。

7、滞胀

答:

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特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8、牙买加体系

答: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9、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带来正效应的贸易创造和带来负效应的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10、联合国跨国公司的定义

答:

(1)由位于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采取共同政策和战略;

  (3)各实体通过所有权和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四、问答题

1、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个是各国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条件,另一个是由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矿藏资源,地理位置等等;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少,社会经济结构等。

2、跨国公司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答: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动因大体可归纳为:

第一,市场导向型投资,第二,劳动力导向型投资,第三,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第四,技术与研究导向型投资,第五,全球战略导向型投资。

3、70年代前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原因是什么?

答: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第三,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第四,GATT时期自由的贸易政策。

4、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的基本规律。

“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世界各国由于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市场供需能力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等都是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五、论述题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哪些影响?

 答: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结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以英国为例,英国(联合王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至34%和40%。

大不列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从1801年的35%下降至1901年的9%,工业劳动力则从29%上升到54%。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从此世界变成一个整体,各国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停止转为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

这一过程以科技革命带来人的逐步解放的进程是相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科技革命一方面使产业间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使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使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比重上升,如微电子,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海洋工程等。

知识逐渐取代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高技术产业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

《WTO与世界经济》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

1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相继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经济进入转轨时期。

2人类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其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3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战后以来是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阶段。

41995年申根协定生效,促进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人员的自由流动。

5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垂直型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例。

62001年在文莱举行的10+1会议上,双方一致决定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7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8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9美国、欧盟、日本形成发达国家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1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泰国,后蔓延到周边其他国家。

11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降;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

1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包括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资本国际化。

13跨国公司是以本国作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

14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15人口、资源、环境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问题。

二、单项选择

1、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使发达国家(C)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占主导地位。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工业产业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B)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能核电站的国家。

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共举行了(D)多边贸易谈判。

A、3轮;B、5轮;C、7轮;D、8轮

4、(A)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A、国际分工;B、国际投资;C、国际经济合作;D、国际技术

5、50-70年代初,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结果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差距(A)。

A、缩小;B、加大;C、无变化;D、快速加大

6、全球重债国主要集中在(A)。

A、非洲;B、大洋洲;C、欧洲;D、北美

7、作为战败国,(A)经济复兴所用时间比其他发达国家要长,从战争结束开始到1955年最后完成。

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比利时

8、1983-1989年世界经济进入(B)时期。

A、滞胀;B、调整;C、低速增长;D、高速增长

三、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

答:

是指跨国公司在其统一目标和统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有计划的直接投资,并对分布在海外的各个分支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统一管理,从而使其各项经营业务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2、贸易创造效应(TradeCreatingEffect)

答:

也称贸易创造效果,是指在关税同盟成立后,由于内部关税的取消,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自由流动,使得成员国能够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原先某成员国销售的一些国内产品会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商品所取代,即原先不必进口的商品被进口商品所取代,贸易量得以增加的效果

3、《京都议定书》

答: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4、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InternationalofLabor)

  答:

也称交叉型国际分工,是垂直型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结合。

从一个国家来看,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参加垂直型分工,又参加水平型分工,就属于混合型分工。

5、西方八国首脑会议

答:

1975年,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巴黎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

1976年加拿大参加,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1997年俄罗斯参加会议,形成“八国首脑会议”,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四、问答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

第一,促进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发展;第二,加强了区域内国际分工与资本流动,促进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第四,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是什么?

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

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3、造成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哪些?

答: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

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4、70年代前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原因是什么?

答: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第三,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第四,GATT时期自由的贸易政策。

5、简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

第一,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二,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科技革命首先是生产力的革命,第三科技革命改变世界经济的结构;第四,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格局;第五,科技革命推进对经济全球化进程。

6、跨国公司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答: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动因大体可归纳为:

第一,市场导向型投资,第二,劳动力导向型投资,第三,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第四,技术与研究导向型投资,第五,全球战略导向型投资。

五、论述题

什么是国际分工?

为什么说国际分工不利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民族工业?

答: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国际分工又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打破了落后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消除了民族隔阂,把各个国家在经济上联合起来,促进了包括落后国家在内的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科学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把国际分工扩大到全世界,建立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剥削和掠夺落后国家,不利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民族工业。

  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是比较平等或平等的关系。

但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工却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两者之间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