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制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378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妇产科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妇产科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妇产科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妇产科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制度.docx

《妇产科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制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制度.docx

妇产科制度

妇产科制度目录

1.产科门诊工作制度

2.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3.产科三级查房制度

4.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6.

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

7.妇产科科主任职责

8.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9.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10.

助产士职责

11.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2.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3.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4.

产前检查常规

15.产后访视常规

16.

孕产妇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

17.围产儿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

18.

产科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9.剖宫产术前讨论制度

20.

剖宫产术后审核制度

21.待产室工作制度

22.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23.分娩区工作制度

24.

危重患者转诊制度

25.软产道损伤处理常规

26.

产后出血处理

27.助产技术常规

28.

新生儿窒息抢救常规

29.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30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31.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

32.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33.孕产妇管理制度

34.

宣教制度

35.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的制度

36.危重症孕产妇转诊制度及随

访追踪制度

产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

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

二、对疑难重症病人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三、门诊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接待,太度和蔼,耐心解答问题。

尽量简化手续,方便病人。

做好门诊分诊、导诊、咨询服务和候诊宣传管理工作。

四、对病人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科主任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

五、门诊检验、超声、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门诊药房划价、发药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亲自操作。

六、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七、门诊各科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人情

况,有计划地收病人住院治疗。

八、门诊工作人员要遵守劳动纪律,不得离岗缺岗,特殊情

况须请假,经临床科主任同意,作好代班安排。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

应指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担任抢救工作。

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业务院长。

二、抢救器械及药品力求完备齐全,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

定量储存,定期检查,随时补充。

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室物品一般不外借,以

保证应急使用。

三、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及时测脉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止血、配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五、对危重病人抢救时必须做到检查细致、诊断准确、处置

妥善,并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完整,注明详细时间。

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移动。

六、日夜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要详细交待。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用药品的空安瓶,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

复核,并及时补记。

七、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家属,必要时请家属签字,病危要签病危通知单。

八、急诊科、临床各科抢救完毕,对危重病人和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要做好抢救登记、记录和小结,完整填写抢救登记簿或危重抢救(死亡)报告单中的各项内容,并要做好消毒工作。

产科三级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下级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二、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临时检查处理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

经治住院医师报告简要病历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主任应根据情况做好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查房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

要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审查对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进行必要的诊治分析和教学讲解。

2、主治医师查房:

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应;倾听病人的陈述;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院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

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修改、开出医嘱。

六、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应详细、准确记录于病历中,必要时上级医师应审查修改签字。

上级医师查房批示应及时执行。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一般应于死亡1周内讨论,特殊病例

应及时讨论。

尸检病例,等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两

周。

二、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资格的

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经治医师须将讨论情况详细记载于病历内。

三、意外死亡病例以及疑有医疗差错事故纠纷的死亡

病例,无论是否属医疗事故,均须及时讨论,且在3天内

将讨论结果书面上报医务科。

四、死亡病例讨论的重点是:

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经验总结、国内外对本病诊治上的先进成果和方法等。

讨论结束时主持人须提出总结意见。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1、急诊药柜的药品,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

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位存放,每日清点,保证随进应用,应指定专人保管

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

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

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

放加销。

5、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编号排列,固定数量,定位

存放,保证随时应用。

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

为加强对助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质量管理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我省助产技术基本标准的要求,我院全面开展产科质量管理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一、医院产科质量管理评估工作的目的:

1.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医院产科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积极整改;

2.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医院产科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3.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医疗救治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

4.提高我院产科对孕产妇的诊治水平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

二、评估的具体内容:

1.院内各相关科室与产科的沟通和协作情况;

2.产科基本硬件设施、人员配置是否满足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产科许可的要求

3.产科各项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特别是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制度、流程和具体实施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首诊负责制的落实情况;

5.产科医务人员知识技能水平。

妇产科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预防及行政管理

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

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

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

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8.组织领导村级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9.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10.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

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

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

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

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

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

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

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

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助产士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正常产妇接待接产工作,协助医师进行接产工作,做好接产准备,注意产程进展的变化,遇产妇发生并发症或婴儿异常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师。

3、经常了解分娩前后的情况,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

注意保护会阴、保证母婴安全,严阵以待防差错事故。

4、经常保持产房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5、做好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幼卫生的宣传教育

工作,并进行技术指导。

6、负责管理产房的药品器材。

7、根据需要,负责孕期检查和产后随房工作。

8、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接产工作。

9、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

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定时消毒。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手提式紫外线消毒灯,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

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6、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

产妇)。

7、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8、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每周大扫除,

室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

监测,并记录。

物品表面细菌少于8个/cm2。

空气少于500

个/m3。

2、每日通风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有记录。

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拖把擦地面I〜2次。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1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

1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1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产前检查常规

1.询问现病史,测血压、体重、进行高危评分

(包括初

RH因子)检查。

甲、乙、

1、小于12周:

建母子健康档案,进行常规化验:

诊)

(1)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型(丙型肝炎标记物、肝功。

(2)尿常规。

(3)阴道分泌物检查:

如:

滴虫、霉菌清洁度。

(4)心电图、多系统超声检查。

(2)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我国多采用75g糖耐量试验。

指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

其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5.6mmol/L:

1小时血糖10.3mmol/L。

2小时血糖8.6mmol/L3小时血糖

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

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3)产前遗传性疾病筛查(唐氏筛查)具体要求:

根据月

经推算妊娠达14---19周者,小于35岁的孕妇,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自愿筛查。

大于35岁的孕妇,必须检查。

产后访视常规

1、产妇出院前,经治医生再次告知产妇如何与有关随访组织联系,并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

2、产妇出院后“孕产妇保健手册”转交户口所在地或休养地的保健组织,由保健人员进行访视。

3、医院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咨询服务。

4、做好母乳喂养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

婴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加以指导,坚持做到纯母乳喂养4-6

个月。

5、产妇出院3天内,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三次产后访视。

(1)了解产妇一般情况:

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

(2)测血压、体温。

3)检查乳头有无皲裂,泌乳是否通畅,乳房有无血肿、

硬结,乳汗分泌量,宫底高度,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

(4)观察恶露及其性状,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

期卫生,防治产后合并及指导避孕方法。

(5)宣传母乳喂养好处,指导科学喂养。

(6)了解和观察新生儿面色、精神、呼吸、睡眠、哭声、

吸吮能力及大小便情况,测体温、称体重,进行全身检查:

颜面、五官、皮肤、脐部等。

指导新生儿护理

孕产妇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

一、孕产妇死亡定义:

指妇女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

42天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

毒等)死亡。

二、凡死亡的病例,一周内进行讨论,确定诊断死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设立死亡讨论登记本,将病例讨论经过、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对死亡病例讨论应该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明确死

因,吸取教训。

五、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要详细填写《孕产妇死亡病例登

记表》。

六、报告对象:

我镇内及所辖村屯死亡的孕产妇

七、孕产妇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

在孕产妇死亡后12小时内电话报告管辖防保机构,同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上传。

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八、报告内容:

孕产妇死者姓名、年龄、现住址、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

围产儿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

一、围产儿死亡定义:

指妊娠满28周以上(或生体重》1000g以上)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胎儿及新生儿,不包括计划生育要求引产的死胎、死产。

二、凡死亡的病例,一周内进行讨论,确定诊断死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设立死亡讨论登记本,将病例讨论经过、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对死亡病例讨论应该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明确死因,吸取教训。

五、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要详细填写《围产儿死亡病例登记表》。

六、报告对象:

我镇内及所辖村屯死亡的围产儿。

七、围产儿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

1.围产儿死亡同时合并孕产妇死亡的上报时间:

应随孕产妇一同上报。

2.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3.单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应及时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八、报告内容:

围产儿母亲姓名及年龄、出生天数、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

产科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抢救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液。

2、输血前必须履行输血治疗同意书手续。

1.输血前检查包括:

乙肝五项、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

病毒抗体、梅毒血清等试验。

如遇急诊,输血前必须留有

血样备查“输血前检查”。

2.开输血申请单的首诊医师,负责追回输血前检查的结

果并张贴到病历上。

3.输血申请报告单等内容不能缺项:

输血前结果要补

添。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认真

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

号和血液有效期、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

输血。

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

5.输血后血袋送保留24小时

6.如果输血时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填写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与有关部门一起查明.

7.认真填写输血护理记录单。

8.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否则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科室和个人负责。

剖宫产术前讨论制度

1.目的:

为了有效降低手术治疗风险、保障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特制订术前讨论制度。

2.参加人员:

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麻醉科医师参加。

3.讨论前准备:

讨论前应将相关资料准备好,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相关人员应详细查阅医学资料和书籍。

4.讨论内容:

术前诊断及依据,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条件,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步骤,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其应对措施,是否履行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护理等

5.记录讨论记录:

如实记录所有参加人员的发言,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

主持者应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相应的术前准作。

剖宫产术后审核制度

1.目的:

考察剖宫产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安全和手术患者安全。

2.审核组织:

由业务院长领导,医务科人员参加审核

3.审核内容:

术前诊断及依据是否与术后相符;手术适应症掌握情况;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手术操作方法及步骤是否得当;麻醉效果如何;术中是否出现意外情况并采取哪些措施;是否履行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手术室的配合情况如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等。

4.根据审核结果,对手术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推广,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待产室工作制度

一、孕妇住院待产,工作人员应进行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管理强化教育。

二、对无母乳喂养禁忌者,不允许婴儿奶粉、奶瓶、奶嘴入院。

三、待产过程中鼓励产妇吃高营养食物补充足够水分,增加体力待产。

四、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待产妇,宣传有关临产时的卫生知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严密观察产程,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五、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时要测血压,听胎心,并作好记录。

六、保持室内卫生,定期消毒,有传染病的产妇应采取

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除非有医学指证);

二、作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能作出应答反应30分钟内,让母亲与婴儿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

三、产后24小时内有医护人员帮助喂养;

四、实行按需哺乳;

五、不准将奶瓶、奶嘴带入病房,无医学指证,不得给婴儿喂母乳替代品;

六、每月给婴儿选择和做其他处理,使母婴分离不得超

过1小时;

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八、严格执行探访指定,保证母婴有良好的休息。

分娩区工作制度

1.分娩室每日二十四小时应有人值班。

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分娩室。

2.分娩室应设有产程中所必需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3.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必须穿戴分娩室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

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

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5.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并做记录。

6.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

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

7.接产后,接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

8.产妇在产后留分娩室观察一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

新生儿处理完毕,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全身检查,测验脚印、点眼等,送婴儿室。

危重患者转诊制度

一、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二、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着,应

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三、较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

四、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病员在转

入医院出院时,应写治疗小结,交病案室,退回转出医院。

软产道损伤处理常规

会阴、阴道裂伤处理原则:

及时修补与缝合。

1.修补时应有充分的光线照明,仔细认清解剖关系,将组织对合整齐;

2.无菌操作、彻底止血;

3.组织间隙不宜留有空隙或死腔,但缝线又不宜过紧过密;

4.阴道前壁撕裂处接近尿道口,缝合前应放置导尿管

5.如阴道壁有静脉曲张破裂与出血严重时,可用纱条暂时填塞,3小时左右慢慢取出,然后修补缝合;

6.会阴三度撕裂时,更应仔细辩清解剖关系与预防感

7.保持会阴清洁,给予较大量抗生素。

8.术后严禁灌肠或放置肛管。

9.减张缝线于术后一周左右拆除。

宫颈裂伤处理原则:

立即修补缝合。

1.两把无齿卵圆钳钳夹裂口两侧,向下牵引,直至见到撕裂伤口的顶端;

2.用1号铬制肠线作间断缝合;

3.第一针应缝在裂口顶端以上0.5厘米处;最末一针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