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6917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5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pptx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症医学科耿言芬,进入ICU的患者病情重,清醒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

不论健康或疾病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均可产生致病或治疗作用。

不良的心理反应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控制应激情绪,克服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地接受救治。

因此,作好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惊慌恐惧急躁焦虑孤独其他,惊慌恐惧,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惶失措、恐惧万分。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急躁由于突然患病,会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

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焦虑孤独,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

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

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其他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

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

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1.1疾病因素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

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1.2个体因素个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患者对疾病所造成性痛、苦的耐受性及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1.3环境因素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

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其他患者的呻吟声,以及与家人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患者目睹其他患者的挣扎甚至死亡,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1.4治疗因素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

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约束带的应用,强迫体位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阻断,从而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2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2.1紧张与恐惧危重患者多是突然起病,或突然遭意外,或者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病情加重,往往危在旦夕,进入ICU,常表现紧张与濒死的恐惧。

2.2焦虑神志清楚的危重患者,由于对所患疾病的病因不明确,对疾病转归的担心及对疗效的不肯定,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激惹性增高等焦虑心理。

2.3孤独与忧郁ICU患者与外界隔离。

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制,医护人员与他们的交流不多,尤其是急诊入院,对入院后的陌生环境缺乏心理准备的患者,会产生孤独感。

且常担心自己能否好转,担心工作、家庭与生活,从而产生忧郁。

2.4依赖危重患者身体虚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渴望生存,甚至期望迅速康复,对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更多的照顾。

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与护理,对ICU产生依赖,病情稳定后也不愿意离开ICU。

2.5绝望感危重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受损,生存目标受挫,感觉到自己疾病的危重,产生无助和绝望。

2.6矛盾长期慢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而住院时,往往既惧怕死亡,又怕连累家属。

从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矛盾心理。

3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3.1帮助患者稳定情绪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地面对不良疾病预后,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浮气躁、情绪变化不定。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心平气和,稳定患者的情绪。

当患者一时失去理智。

情绪难以自控而言行不当时,护理人员最好保持沉默。

等患者情绪反应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

3.2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ICU要保持室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气氛。

室内悬挂时钟,增加患者的时空感,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环境的改善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

首先,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并解释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环境刺激,以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使用各种仪器时操作动作要轻;尽量减小监护以及报警器的音量;暂时不用的设备应关掉;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等。

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集中,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也可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

当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床单、衣物时,及时给予更换,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每个病床都应加床档,对烦躁不安、高热、谵妄、昏迷的病人,要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必须及时、正确地应用保护器具,以确保安全。

其次,ICU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增加生活气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以及其它危重患者的恶液质状态,也可根据情况改变ICU的探视制度,通过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3.3体贴、关怀患者护士应态度和蔼的尽可能多地与患者接触、交谈,对患者的病情做适当的介绍,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他们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接受医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加强ICU的护患交流对神志清楚的病人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

尤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可以用笔或手势来交流、表达思想,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3.4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护士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取得患者信任,赢得患者信赖,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才有安全感。

3.5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必需关注患者家属的需要,了解家属在患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预后以及需要家属如何配合等问题,争取家属合作。

做好保护医疗,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发展,并教育家属稳定自身情绪,配合护士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3.6自尊心的维护和护理人员自身的精神卫生管理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裸露,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的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易损伤患者的自尊。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服。

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患者爱抚和安慰,还可以增进护患感情。

3.7消除依赖心理对即将离开ICU产生依赖心理的患者,护士一方面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既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对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可以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直至完全撤机。

呼吸机就准备在患者身边,一旦感觉呼吸困难,可以随时接上呼吸机,这样可解除患者的担心,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

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及重症患者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管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向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回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