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926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docx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

纺织机械概论复习概要(部分)

第一章

1纱线的细度

1号数:

1000米长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标记为Tex(特克斯),号数是定长制。

Nt=G(克)/L(千米)

棉纱线、棉型化纤纱线、中长化纤纱线均采用号数制

⑵英制支数:

在公定回潮率时,1磅重的纱线具有长度为840码的倍数,为定重制。

Ne=L(码)/840G(磅)

号数制与英制支数的换算:

tex=583.1/Ne

⑶公制支数:

在公定回潮率时,1公斤重量的纱线,长度有多少个1000米,或1克重纱线长多少米。

Nm=L(米)/G(克)为定重制。

(4)

3普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4精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

5混合的主要目的

1、合理使用原料、保证成纱质量

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第二章

1开松方式

2六辊筒开棉机:

通过辊筒角钉对自由状态的棉块打击和尘棒的振荡,使棉块得到开松。

这种自由状态打击可以减少纤维的损伤。

豪猪式开棉机:

豪猪式开棉机作用也是开松与除杂,其开松、除杂主要发生在给棉罗拉、

豪猪打手与尘棒之间。

豪猪打手、尘格的结构直接影响开松与除杂作用

4除杂指标

1、落棉率:

反映落棉的数量指标

落棉重量/喂入品重量×100%

2、落棉含杂率:

反映落棉中杂质数量多少

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落棉重量×100%

3、落杂率:

反映喂入原棉中的杂质被除去多少

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喂入品重量×100%

4、除杂效率:

反映机器除去杂质效能的大小

落杂率/原棉含杂率×100%,或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喂入品杂质重量×100%

例:

喂入开清棉联合机的原棉重量为150千克,原棉含杂率为2.5%,所制成的棉卷含杂率为l%,落棉称重为3千克,试计算其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及除杂效率。

(1)落棉率=落棉重量/喂入品重量×100%=3/150×100%=2%

(2)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落棉重量×100%=[150×2.5%-(150-3)×1%]/3=76%

(3)落杂率=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喂入品重量×100%==[150×2.5%-(150-3)×1%]/150=1.52%

(3)除杂效率:

落棉中所含杂质重量/喂入品所含杂质重量×100%=[150×2.5%-(150-3)×1%]/150×2.5%=60.8%

5LA004型开清棉联合机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1-A002A自动抓棉机×2→2-A006B自动混棉机(附A045)→3-A034六辊筒开棉机→-4-A036豪猪开棉机(附A045)→4-A036(附A045)→A062电器配棉器→5-A092A-双棉箱给棉机×2→6-A076A单打手成卷机×2

第三章

1盖板式梳棉机

2盖板式梳棉机除杂区的分布

第一落杂区: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到除尘刀

第二落杂区:

除尘刀到小漏底入口

第三落杂区:

小漏底落杂区

3

第四章

1精梳工序的任务

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

生条中的短绒含量约占12%~14%,精梳工序的落棉率为13%~16%,约可排除生条短绒40%~50%,从而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

2、排除杂质和棉结,以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

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20%。

3、梳理纤维,使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

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95%。

有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

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生条5米的重量不匀率),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一、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

1、伸直平行纤维:

以减少精梳时纤维损伤和梳针折断,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

2、制卷:

制成均匀的小卷,便于精梳机加工。

2精梳准备工序的偶数法则

精梳机适于消除纤维的前弯钩,而梳棉生条后弯钩纤维较多,为保证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在梳棉与精梳之间的准备工序应按偶数配置。

普梳纱条(后弯钩)→预并条(前弯钩)→条卷机(后弯钩)→精梳机(前弯钩)

3、落棉隔距

分离结束后时,钳板位于最前位置,钳板钳口外的须丛的垂直投影长度

4锡林梳理方式和顶梳梳理的特点

锡林梳理方式

握持梳理,钳板闭合将棉丛下压,因锡林梳针前倾而刺入棉丛进行梳理。

前几排针拉住棉丛前端供后排针梳理。

顶梳梳理

握持梳理,分离罗拉握持须丛的头端,纤维的尾端从顶梳的针隙抽过,使未被梳理的须丛的尾端获得梳理,阻止短绒和杂质进入棉网。

5、精梳准备工艺流程

1、条卷工艺(并条条卷工艺)

梳棉棉条→并条机→条卷机

特点:

横向有条痕,钳板横向握持不匀,精梳落棉多。

工艺流程短,投资少,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应用较多。

2、并卷工艺(条卷并卷工艺)

梳棉棉条→条卷机→并卷机

特点:

成形良好,层次清晰,且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钳板的握持,落棉少;产量低,一套只能工应5-6台精梳机。

3、条并卷工艺

梳棉棉条→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

特点:

小卷横向均匀,牵伸大,纤维伸直好,但小卷易粘连,对车间温湿度要求高;占地面积大。

第五章

1

1、牵伸:

将须条抽长拉细,使须条截面减细变薄。

、牵伸倍数E

⑴机械牵伸(理论牵伸)

     Em=V1/V2

式中:

V1、V2—前后罗拉表面速度

⑵实际牵伸

式中:

L2、L1—牵伸前后须条的长度

G2、G1—输入、输出须条单位长度重量

  Tt2、Tt1—输入、输出须条特数

⑴控制力与引导力

引导力与控制力是对一根纤维而言。

a、引导力:

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促进纤维加速

b、控制力:

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阻止纤维变速

浮游纤维加速的条件:

引导力>控制力

3a、受控纤维:

受罗拉握持,并以该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

b、浮游纤维:

未被罗拉握持的纤维。

4:

总牵伸倍数等于各部分牵伸倍数之积。

5特点:

1生附加摩擦力界,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使变速点靠近前罗拉钳口;

②压力棒可调,对纤维的适应性好

③压力棒对须条的压力有自调作用;

④反包围弧很小或没有。

6

 

7大圈条:

圈条直径大于条筒半径,条子圈出条筒中心。

小圈条:

圈条直径小于条筒半径,条子不越出条筒中心。

第六章

1粗纱卷绕的类型

1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翼导:

锭翼转速大于筒管转速

管导:

筒管转速大于锭翼转速

翼导,粗纱断头时,纱线易飘散,影响邻近纱线;大纱时筒管转速变大,回转易于不稳定。

故,棉纺粗纱机上大多采用管导。

2细纱的卷绕

钢丝圈转速小于纱管的转速。

卷绕元件:

锭子+钢丝圈

绕纱速度等于前罗拉输出须条速度(不考虑捻缩):

可见,钢丝圈的速度在卷绕大直径时大,小直径时小(相差1.5%左右)

3

⑴锭翼:

用于加捻,由空心臂(粗纱的通道)、实心臂(平衡空心臂)、压掌等组成。

4对钢领板的运动要求

(1)短动程升降,一般上升慢、下降快;

(2)钢领板每次升降后要改变方向,还应有级升;

(3)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层增大;

第七章

1、纱圈重叠的成因

在摩擦传动的络筒过程中,筒子的直径渐渐增大,而各层的纱圈数逐层减少,故纱圈的位移角是变化的。

若在一个或几个往复的导纱周期中,筒子的回转数正好是整数时,由于ψ=0,则筒子上的纱圈就会前、后重叠起来。

由于筒子的传动直径增大的很慢,重叠现象会持续相当时间。

所以,长时间的持续使ψ=0是纱圈重叠的成因。

2

3

第八章

1

、分批整经(Beamwarping)

将全幅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几批(每批约400-700根),分别卷绕到宽度与织轴相近的经轴上,每一批的宽度都等于经轴的宽度,每个经轴上的纱线根数基本相等,卷绕长度整经工艺规定。

然后再把这几个经轴在浆纱机或并轴机上合并,并按工艺规定长度卷绕到织轴上。

、分条整经(Sectionalwarpingmachine)

根据配色循环和筒子架容量,将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根数相等的几份条带,按规定的幅宽和长度一条挨一条平行卷绕到整经滚筒上,最后将全部经纱条带倒卷到织轴上。

2

、筒子纱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

1、同层纱线的张力

锥形筒子的大端张力大于小端张力。

这主要是由于纱线有大端退绕时未完全抛离筒子表面而摩擦造成,可使筒子下倾15°或上抬张力器

2、整只筒子退绕的张力

大筒、小筒的张力大于中筒的张力,而大筒张力又大于小筒的张力。

这主要是因为大筒摩擦严重,而小筒退绕气圈转速高所致;

3片纱张力不匀原因

造成片纱张力不匀的主要原因是筒纱的退绕直径的差异和筒纱在筒子架上的位置的不同后者使纱线引向整经机的通道的摩擦阻力不同,一般前排张力小于后排张力,上、下层张力大于中层张力,而下层张力又大于上层张力。

、片纱张力的分布规律

整经时,片纱张力呈现的分布规律是:

前排<后排,中层<上下层;

(原因:

L前

3、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a、采用集体或分段换筒;

b、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机头的距离,一般为3米;

c、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垫圈的重量

d、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

分排法:

前排张力小的纱线,穿入包围角较大的伸缩筘中部,张力均匀。

分层法:

由上层或下层开始,张力大的上层或下层纱配置折角大的中间筘齿.层次清晰,但张力差异大。

第九章

1浆纱的主要质量指标是,上浆率、回潮率及伸长率。

2四、烘燥装置(Dryingdevice)

通过烘燥装置使湿浆纱的水分汽化失水,以达到规定的回潮率。

浆纱机的烘燥装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热风喷射式

对流烘燥法的烘燥装置(烘房)中绕纱长度大,由于长片段的纱线行进时缺乏有力的握持控制,于是纱线伸长较大、片纱伸长也不够均匀。

对流烘燥法纱线与烘房导纱件表面接触很少,特别是湿浆纱经分绞、分层后烘燥时,纱线相互分离,浆液很少粘贴导纱表面,对于保护浆膜,减少毛羽十分有利

2、烘筒式

烘筒作为载热体,通过接触向纱线传递热量,与对流方式相比,导热系数高是热传导方式的优点之一。

在烘燥过程中,烘筒向纱线传递热量快,其烘燥速度比热风式明显提高。

纱线紧贴主动回转的烘筒前进,使纱线受到良好的握持控制,并且纱线行进中排列整齐有序。

因此,热传导烘燥法对纱线伸长控制十分有利,纱线的伸长率小,仅为对流烘燥法的60%左右,并且片纱伸长均匀,伸长率易于调整。

3、热风、烘筒联合式

由于热对流和热传导烘燥法的上述弊端,目前纱线上浆时采用对流和热传导相结合的烘燥装置,即热风烘筒联合式烘燥装置。

3浆纱机的速度:

浆纱机的速度对上浆率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速度快,纱线浸浆时间短,浸透差,上浆率倾小。

另一方面,速度快,压浆辊转速成也快,纱线在压浆区经历的时间也短,压过的浆液也少,被覆好而上浆率倾高。

在这两个因素中,后者起主要作用。

所以,浆纱机速度快上浆率高,浸透差,被覆好。

反之,上浆率低,浸透好,被覆差。

4

第十一章

1

2、上机图

机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用以指导织物的上机工作。

上机图主要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以及纹板图等四个部分。

3、三原组织的特点

4

4开口机构的组成

开口机构由提综机构,回综机构及选综机构组成。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