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829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docx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

[匈牙利人种]匈牙利人

一:

[匈牙利人]匈牙利实习报告散文

机场的出口处,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LIJIANIAESTE-CHINA。

她立刻就认出了我,因为乘客中只有我的长相属于亚洲人种,她热情地向我招手,我随即迎上前去,和她握手并作自我介绍。

在回布达佩斯的大巴上,通过简短的交谈,我知道她是匈牙利爱因斯特的志愿者,正在布达佩斯的一所college读二年级,学制是三年半,这相当于中国的大专,而当地的大学,即university学制是五年。

不过完成三年半的学习后如果她愿意,可以交钱继续读一年半,完成大学的学习。

Linda看上去有些内向,说话不多,一路上我只是跟着她,另外欣赏一下路上的风景。

因为正值暑假,匈牙利的爱因斯特把在布达佩斯工作的实习生都集中在一处青年旅馆,而他们也住在那里,在那里办公。

我的雇主虽然不在布达佩斯,但我是周五抵达的,只能等下星期才能去上班,于是这个周末我也被安排在布达佩斯,住在那个青年旅馆。

负责这些实习生的是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Papi,他跟我解释说他的匈牙利名字是PappIstvan,取前半部分加上后半部分的首字母就得到他的英文名Papi了。

我的房间里最初只有我一个人,当时拿到钥匙到了房间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我实在太累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加上在莫斯科机场漫长的等待我几乎已经筋疲力尽。

我所在的公司EGUT是匈牙利一家比较大的从事市政和道路建设的公司,我在匈牙利的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头一个星期在布达佩斯郊区的一个叫做SavoyaPark的购物中心的建设工地,其余的时间则在一个名叫Balastya的乡村里,那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乡村,给人感觉精致而且典雅,距布达佩斯大约有190公里,在那里有一个指挥中心,负责附近的一处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

原计划里只有后半部分,但是因为第一个星期Balastya一直在下大雨,公司便临时将我安排在布达佩斯,如此我刚好可以尽情领略布达佩斯这座迷人的欧洲城市的风光了。

负责我的Tomas是公司里的ContractManager,待人很热情,而且是公司里唯一懂英语的匈牙利人(公司的老板是法国人,所以还有一些法国人在这里工作,他们的英语都不错),可能是欧洲人都显的比较老的缘故吧,从他的外表来看怎么也不能相信他只有二十六岁,大学毕业才三年。

在Balastya时候,Tomas最初给我安排了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他很遗憾的告诉我因为所有项目的设计都已经完成而且施工也进入了高峰期,所以我只能先看看业已定稿的设计方案,然后他还翻出了三年前的设计资料,让我将它们和现在的方案作对比,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别,有问题他可以为我解答。

虽然不能真正参与到方案的设计工作中,但是能详细深入的了解实际工程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以及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等在内的细节对我来说无疑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也为后阶段到施工工地现场实习做了准备。

公司的同事们都很热情,每天来上班他们都会走过来和我热情的握手,办公地点设在一所很漂亮的二层别墅里,里面的工作气氛并不紧张,大家都不紧不慢地做着手头的工作,偶尔还会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这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不适应,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上班时候至少是应该认真些的,而不是像他们一样,而且他们聊天时用的匈牙利语我一句也听不懂,所以我一般都呆在我的办公桌看Tomas给我的设计资料。

最后一个星期我终于可以去工地上了,Karoly是工地上的SoilLaboratoryLeader,他是一位十分和蔼的老头,负责工地上的一切技术性工作,在我的实习期间他的工作具体是监测路基砂土的湿度、密度以及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弹性性质等等,我则作为他的助手和他奔波于各个施工段之间。

工地上也并不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只能见到不多的道路施工机械和一些做技术监测工作的人员开着小车在工地上来回,当然包括我们的那一辆,他们经常聚到一起分析试验数据并且商量解决方案。

二:

[匈牙利人]《人类的故事》读书笔记

《人类的故事》读书笔记一

《人类的故事》是荷裔美国通俗作家房龙的描写西方文明发展史的经典著作。

房龙写《人类的故事》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没有深入人心(尽管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就提出相对论,但即使他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人们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相对论的价值),许多人都认为经典物理已经达到科学的顶峰,人类社会也已经发展到了某种极限,而房龙却这样预言未来:

“到了公元__年。

他们(指我们的后代)会把拿破仑。

和成吉思汗或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混为一谈。

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会被他们当作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长期商业冲突。

甚至值得我们骄傲的医院、实验室和手术室看上去也不过是稍加改进的炼金术和中世纪医生的工作间。

”因此现代人并不值得骄傲自大。

房龙揭示了欧洲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他提出,我们时代的发展特点是物质文明远远走在精神文明前面,“科学家们开始制造钢铁、化学、电的新世界,却忘了人类思维比那个谚语中的乌龟要迟缓”。

于是“这个笨拙的中世纪机构突然应时代要求去处理机械、工业世界的高度现代化问题,它就被迫根据数世纪之前定下的游戏规则尽其所能地去做了。

以下是我阅读时候做的一些读书笔记。

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亦称“塞姆人”(Semu)。

《旧约全书·创世纪》,称其为挪亚长子闪的后裔,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民。

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不过,有着共同祖先的两个民族却历经多次中东战争,中东和平依然没有实现,巴以冲突依然还是冲突。

)。

希伯来人,古犹太人,闪米特语系的一支。

大致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之间,他们逐渐由美索不达米亚迁入叙利亚,随后迁入埃及。

犹太人,其祖先为希伯来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原始血缘上与阿拉伯人相近,主要信仰犹太教。

腓尼基人,闪米特人的一支,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

雅利安人,原居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被认为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古希腊人的先祖为野蛮的赫愣人。

古希腊前7世纪以前为僭主制度,德拉古改革改革法律过分严厉,梭罗改革将其废除。

波斯人入侵希腊时候。

在军界,支持陆军的阿里斯蒂里司和支持海军的泰米斯托克展开政治斗争。

后者获胜。

温泉关失守,波斯人直捣雅典。

泰米斯托克率雅典海军摧毁波斯海军,切断其后勤供应。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远征波斯。

顺便消灭了腓尼基,征服埃及,推翻波斯帝国。

在《人类的故事》中,印欧人和闪米特人争夺地中海与其他区域统治权,展开战争,这是一条主线。

罗马繁盛时期的内部矛盾:

富人阶级和贫民阶级。

其代表就是马略和苏拉的政治斗争。

穆斯.林纪元:

纪念默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默罕.默德的继任者为哈里发。

纳维亚人是海盗一族。

英格兰,先做了200罗马帝国殖民地,后被日耳曼部落盎格鲁和撒克逊人征服。

公元1000年,西欧,南面默罕.默德信徒;西海岸,北欧海盗;东面,匈奴,匈牙利人。

骑士的兴衰,国王强大起来,骑士变为乡绅。

土耳其攻陷圣地耶路撒冷,引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全军覆没。

公元1096,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人类的故事》读书笔记二

精彩选读一:

关于进步

__摘选自第35章"中世纪的城市"

当你们长大成人时,你们就会发现有很多人不相信"进步",他们会用我们这时代的某些人的恶劣行径向你证明"世界是不变的"。

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多理睬这类的论调。

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几乎花费了一百万年才学会用后腿走路。

又过了多少世纪他们才把似动物的嗷嗷声发展成可以懂得的语言。

书写__为了后代获益而把我们的思想保存下来的技艺,没有它就根本谈不上进步,是在四千年前才发明的。

把大自然的力量变为人类驯服的奴仆这一想法对我们祖父一辈还仍然是新奇的。

因此我认为,我们是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在前进。

或许说,我们对生活上的安逸舒适注意得过多了一点。

到一定时候这一点会改变的,那时,我们将会全力以赴地解决除了健康、工资、自来水管道、机械设备等等以外的问题了。

但是,请不要对"过去的好日子"的消逝太伤感了。

那些只看到中世纪留给我们的壮丽的教堂和伟大的艺术作品的人们,在他们把我们的丑恶的文明以及由之而来的喧嚣与骚乱、运货汽车回火的浓烟恶臭,与数千年前的城市相比时,总是喋喋不休地为之争辩不已。

但是这些中世纪的教堂周围无例外地麇集着一些陋屋茅舍,与之相比,一幢现代的公寓都象豪华宫殿了。

诚然,崇高的朗斯洛和同样崇高的帕尔齐法尔,也就是那寻找圣杯的年轻纯洁的英雄,是不会为汽油味伤脑筋的。

但却有另外一些农舍牛栏之类的味道,大街上满地狼藉的腐烂垃圾的味道,围绕在主教邸宅周围的猪圈的味道,还有那些穿戴着祖辈传下来的衣帽,从未享受过香皂之福,没有洗过澡的人们发出的味道。

我不想过分地描绘一幅不愉快的图画。

但是当你们阅读古代史,看到法国皇帝在皇宫内开窗外眺时,让在巴黎街道上用鼻拱土的群猪的臭气熏得昏倒,还看到古代手稿记载的关于天花与鼠疫流行的片断,你们就会开始懂得"进步"一词绝不仅仅是现代广告中的时髦话。

不,如果没有城市的存在,仅六百年来的进步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此,我有必要把这一章写得较其他各章长一些。

其重要性使我不能仅限于一些政治事件而只写三、四页。

人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个问题时常会引起争论。

持保守态度的人往往会举出一系列例子来慨叹,"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讲到中世纪城市形成的故事时,房龙忍不住把那些迂腐的家伙揪出来,进行驳斥。

这位历史学家并没有展开宏篇大论,而是抓住了"味道"这个非常直观的感觉,让我们想起亚瑟王时代的圣杯骑士和古代的法国皇帝,跟着他们的鼻子一路闻来。

精彩选读二:

古希腊的城市

__第14章"古希腊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实际上是个国家。

我们今人都爱听"大"这个词。

我们都以我们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拥有"最大"海军并出产"最大"柑桔和马铃薯这个事实而自豪。

我们都爱住在有"数百万"居民的大城市,而且死后也要埋葬于"最大的公墓"。

古希腊的市民如能听见我们这些谈论,是不会懂得我们的意思的。

"万事守中庸"是古希腊市民的唯一生活准则,单单这个"大",他们是毫不铭记于心的。

这个爱中庸,完全不是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一句空话:

它影响着古希腊人从生到死的整个生活。

它是他们文学的主要成份,并使他们建造了小而完美的庙宇。

它表现于男人所穿的衣服及其妻子所戴的戒指和手镯之中。

群众到戏院去看戏,也守中庸之道,如果有剧作家胆敢违反高尚趣味和健康思想这条铁律,定被嘘下台来。

古希腊人甚至坚持其政治家和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也具备这种优良品质。

一个有能力的赛跑者来到斯巴达,夸示自己单腿站立的时间比他人为长时,人们就把他从城市赶了出去。

这是因为无论哪个普通的笨人都会胜过他所炫耀的这一技艺。

"那很好哇,"你会说,"爱中庸和尽善尽美,无疑是一种美德,但为什么在古代只有希腊人才养成这一优良品质呢?

"作为回答,我要提出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古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亚的人都是神秘的至高统治者的"臣民",这位至高统治者居住在好多好多英里以外的深宫里,很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见到。

另一方面,古希腊人则是许多独立的小"城市"的"自由市民"。

这些小城市当中的最大者,其居民人数也要比现代的任何大乡村为少。

乌尔的一个农民说他是巴比伦人时,他的意思是他是向其时恰为西亚君主的那个国王纳贡的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

但古希腊人骄傲地说他是雅典人或底比斯人时,他提及的是小城市,这小城市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国家,那里不承认什么官长,只承认市场上人们的意志。

对古希腊人说来,他的祖国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雅典卫城的禁石中间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来度过童年的地方,他与其他许多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的地方,他熟悉这些孩子的昵称犹如你知道你的同学们的绰号一般。

他的祖国是埋葬其父母骨灰的圣地。

高大城墙里面的小屋是其妻孥安居的场所。

他们的整个天下是仅仅四或五英亩的多石之地。

你有没有看出,周围的这些事物对他所做、所说和所想的种种有一种影响吗?

巴比伦人、亚述人和古埃及人曾是广大愚民的一部分。

他们都已消逝在人群之中了。

另一方面,古希腊人从未失去同其直接的周围事物的接触。

他一直是小城市的一分子,那里人人都是互相了解的。

他觉得聪明的邻居们都在注视着他。

他无论做什么事,或写什么戏剧,或雕刻什么大理石像,或谱什么歌曲,都得牢牢记着:

他的精心之作将要受到所有精通此道的生而自由的市民们的评判。

出于这种认识,他不得不力求做得尽善尽美。

他从童年开蒙时起,便受到教导:

没有中庸,就不能达到至善的境地。

在这严格的学习环境里,古希腊人干出了许多卓越的业绩。

他们创立了我们不能与之相比的新政治形式、新文学形式和新艺术典型。

是他们,在那些面积小于现代城市四或五个街区的小乡村创造了这些奇迹。

看看终于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世界。

他一停止作战,便决定让真正的希腊精神布满全人类。

他从那些小城市和小乡村把这种精神带到他新得帝国的辽阔敕立驻扎地,试图让它开花结果。

但是古希腊人,一远离他们所常见的自己庙宇的景象,一远离他们所熟知的自己弯曲街道的声响和气息,便立即丧失那曾鼓舞他们为其古老城邦的繁荣而努力进行手工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欣悦和中庸心。

他们变成拙劣的工匠,满足于一己的二流制作品。

古希腊各小城邦丧失独立并被迫沦为一个大国的领域之日,古老的希腊精神便消亡了,从那时起永远消亡了。

古希腊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

房龙在如此精悍的短文中(译文不到1500字),对希腊文明诞生和消亡的原因做了一个全貌性的描述,如此精辟又如此直观,令人拍案叫绝。

在这篇短文里,房龙运用了多处的比较的手法:

比较古希腊人与现代人关于"大"的观念;比较古希腊人与其他城邦人;比较古希腊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较亚历山大大帝前后的希腊文明。

这种方法的运用非常纯熟自然,读者在轻松地阅读中获得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不过,千万不要忽视,运用上述的比较手法,需要作者有非常渊博的历史功底,才能真正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

在语言特色上,短文开头那种对现代人观念的暗讽与篇尾对希腊精神诗意的追念,是房龙文字中独特的风格。

三:

[匈牙利人]国民深爱的中国乒乓球是如何崛起的

贵族运动的低端版

乒乓球的标准名称是球”(Tabletennis),顾名思义是从网球(tennis)演变而来的。

网球在欧洲已经有数百年历史,被称为“贵族运动”。

其既需要专门的场地,又需要专门的球网、球拍,甚至还要求天气晴朗,果然是贵族才玩得起的运动,而且贵族玩也要讲究个天时地利。

这么有范的运动,当然人人都爱玩。

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欧洲社会财富的增加,网球更是风靡全欧。

可是遇上下雨怎么办?

没有合适场地怎么办?

这么高大上的运动,我们穷人也想玩啊,没钱怎么办?

有些英国大学生就想出了替代的法子。

他们用餐桌代替球场,用书本竖起来摆成球网,又用羊皮纸做成球拍,站在桌子两头对打。

这就把原本的网球缩小后搬到了室内。

后来,大家又把球拍换成了木板,把球换成了弹性好又轻巧的空心的塑料球。

1903年,英国人库特又在木板上贴上带颗粒的胶皮。

这么着,“桌上网球”正式诞生了,它的另一个名称叫做“室内网球”(Indoortennis)。

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大家没有电视,更没有电子游戏,多数人也打不起网球。

而“桌上网球”需要的场地小,器材便宜,又健康又有趣,很快成为风靡欧美的运动。

当时仅美国就有数十万人在玩这种小球,厂商也开始专门生产球拍和小球。

由于球与拍子撞击时发出“Ping-pang”的声音,一个美国商人就把自己生产的球命名为“Ping-pang”并申请专利商标。

此后,这个词被作为“桌上网球”的另一种称呼,音译成中文就是“乒乓”。

俺们山寨开堂口啦!

虽然乒乓球在最初只是对网球的“山寨”,但依靠其远低于网球的门槛,迅速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持拍球类。

其间虽然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劫,但各国乒乓球迷们的热情依旧高涨。

正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项体育运动都进入新的时期(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就是那时候开张的)。

乒乓球爱好者们觉得,也应该有自己的组织和运动!

于是,在1926年1月15日,德国的乒乓球爱好者乔治·莱赫曼博士发出号召,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大会。

会议共有来自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英格兰、匈牙利、印度、瑞典和威尔士九个地方的64名乒乓球手参加。

他们先以球会友,切磋一番,然后决定建立一个组织,叫做“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另外,还要组织一项国际大赛。

比赛选在哪里呢?

英国代表说了:

当然在伦敦啦。

乒乓球本来就是俺们英国人发明的么!

众人纷纷同意。

于是,就在当年的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召开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成立大会。

在12月12日的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际乒联的章程和竞赛规则。

分分合合,其乐无穷

按照原本的计划,世乒赛每年举行一次。

可是原定于1927年末举行的第二届比赛,就因为经费不凑手等原因,导致延迟到1928年的1月才举行。

此后十余年,世乒赛每年举行一次。

大部分比赛都在年初,1934年法国巴黎的第八届却是在12月。

于是,这一届和奥地利举办的第七届隔了将近两年,而和英国温布利举办的第九届只隔了两个月。

从1926年的第一届(英国伦敦),到1938年的第十二届(英国温布利),所有的世乒赛都是在欧洲城市举行的。

1939年3月的第十三届比赛则在埃及开罗举办。

这也是世乒赛第一次在欧洲以外城市举行。

这一年,国际乒联总共也不过28个会员国。

就在半年之后,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是世乒赛中断了。

好在战争只持续了几年。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1947年又恢复了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办第14届。

此后乒赛每年举行一次,直到1957年的第24届。

这时候由于二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国际乒联的成员也越来越多,打一次比赛的场次比当初欧洲几个国家自己关起门来玩要折腾多了。

于是从1959年的25届开始,变成每两年举行一届。

2015年在苏州举行的,已经是第53届了。

而国际乒联的成员,也从最初的28个发展到了180多个。

除了90年历史的世锦赛,乒乓球还有另外几项国际赛事,相对要年轻得多。

男子乒乓球世界杯从1980年开始,每年一届,2015年是36届;女子乒乓球世界杯从1996年开始,也是每年一届,2015年是19届。

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则是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首次进行了乒乓球项目的比赛。

削球时代的龟速比赛

前面说过,最早的乒乓球是纯用木板拍子,双方只能直来直去地挡球,技战术很简单粗暴。

1903年在木板球拍上贴了胶皮之后,利用胶皮的摩擦力和弹性,发明了一种重要的战术——“削下旋球”。

下旋球速度较慢,而轨迹比较奇怪,主要适合防守反击、稳中求胜的战术。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一个问题:

由于胶皮拍子和下旋球战术导致防守方有利,再加上当时的球台较窄,球网较高,很不利于大力抽杀。

于是双方都在求稳,双方都在防守,比赛经常陷入长久的拉锯僵持中。

其中最夸张的是1936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十届锦标赛。

在男子团体决赛中,罗马尼亚队和奥地利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马拉松。

首战从周日的21点,一直打到周一凌晨3点,比分还是2:

2,最后因为违反宵禁,被警察强行中止。

然后周一、周二继续打,直到周三,奥地利才最终以5:

4取胜夺冠。

这场团体赛总共打了31个小时。

同一届比赛中,罗马尼亚选手法卡和波兰选手艾力克的一个球居然就磨了2小时12分。

而在1937年奥地利世锦赛的女单决赛中,美国选手休斯和奥地利选手普里茨也陷入了类似的持久战中。

双方你来我往,都是只守不攻,持久战打得昏天黑地。

最后,裁判都受不了,对两位女士说:

“要不,咱们抽签决定冠军吧,别再磨蹭了。

”两位女士都是有脾气的:

“抽签定冠军?

我们这是世锦赛耶!

不行,接着打,绝不抽签!

”裁判脾气也上来了:

“不抽签?

那我取消你们的资格!

”于是,1937年的世锦赛,女子单打的冠亚军都空缺了。

不过到2001年,国际乒联又补发了一个公告,宣布这两位都是当年的女单冠军。

于是乎,女单冠军从“少一个”变成了“多一个”。

正因为这些毛病,国际乒联在11届之后,做了修改,把球台变宽(146.4厘米到152.5厘米),球网降低(17厘米到15.25厘米),这才逐渐扭转了这种慢悠悠的磨蹭战斗。

匈牙利大魔王

从1926年直到50年代初,在20余年里,国际乒乓球的奖项基本被欧美人,严格说主要是欧洲人把持。

这也难怪,二战前非洲、亚洲连独立国家都没几个,二战后都忙着闹独立,哪有心情和欧洲人玩这小球。

而在这些欧洲国家里面,最强大的则是一战后才获得独立的匈牙利。

1926年的第一届世锦赛,匈牙利人囊括了全部的奖项。

此后,匈牙利人获得的奖项约占总奖项的一半左右。

前20届锦标赛,匈牙利人获得了11个男团冠军,12个男单冠亚军,17个女单冠亚军,10个男双冠军,10个女双冠军,15个混双冠军。

尤其是前9届里面,获奖名单黑压压一片全是匈牙利人。

匈牙利女选手M·梅德扬斯基,在前9届拿下了7个女双冠军、6个混双冠军、5个女单冠军,堪称是二战前乒乓球界的“大魔王”。

遗憾的是,由于女团比赛是第8届才开始设置的,而第8、第9两届匈牙利未能获得该奖项,导致梅德扬斯基没有拿下“大满贯”。

日本选手引领亚洲时代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从此乒乓球新添了更多的技战术,尤其进攻得到支持,战况更加激烈。

同时,亚洲的优秀选手开始崛起。

这里面,引领潮流的是日本。

日本乒乓球队首次扬威是1952年在印度孟买举行的19届世乒赛。

这也是世乒赛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

在那次比赛中,日本拿下女团冠军、男单冠军、男双冠军、女双冠军,初步向欧洲展示了亚洲人的实力。

此后,日本一步一步,继续进逼,在锦标赛中引领了近20年的风骚。

从19届孟买锦标赛到1969年的30届慕尼黑锦标赛,一共12届比赛,日本队拿下了7个男团冠军、7个女团冠军、7个男单冠军、7个女单冠军、4个男双冠军、4个女双冠军和7个混双冠军,算起来也占了半壁江山,风头不亚于前9届的匈牙利队。

猛虎出笼

不过,就在日本选手风光无限之际,另一群魔性十足的玩家开始被释放出来。

对于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的新中国来说,乒乓球实在是一种适合因地制宜、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

大批乒乓台开始出现在了城乡,乒乒乓乓地声音响彻角落。

1953年,中国加入国际乒联。

中国人和日本人同属东亚人种,灵活性好,在乒乓球方面有先天优势。

而从运动员的吃苦耐劳而言,中国也不在日本之下。

于是,中国队的光辉,开始渐渐放射出来,盖过了东瀛的近邻。

1959年,德国多特蒙德,25届世锦赛激烈进行。

这一届,正是日本队如日中天之际。

日本获得了男团、女团、女单、男双、女双、混双的冠军。

7个项目的金牌,日本队获得了了6块!

那么,剩下一块到谁手里呢?

中国的容国团,获得了男单金牌。

这也是中国队在世乒赛的首枚金牌。

对日本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小小的缺憾,没有实现大满贯。

而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一条霸王之路的开端。

世界乒乓球,从此揭开了新的一幕。

犬牙交错

容国团夺取首金后的几届,中国队迅猛崛起,乒乓球世锦赛形成了“中日争霸”的格局。

每届的7块金牌,绝大部分都被中日两国瓜分,亚洲旋风横扫世界。

26届(1961年北京),中国队拿下男团、男单、女单三块金牌,尤其是男单,在庄则栋率领下包揽了4强。

日本获得女团、男双、混双金牌。

两家平分秋色。

27届(1963年布拉格),中国队获得男团、男单、男双三块金牌,男单再次包揽四强。

日本获得女团、女单、女双、混双4块金牌。

双方呈现有趣的“男女分明”。

28届(1965年卢布尔雅那),中国队获得男团、女团、男单、男双、女双五块金牌,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

日本获得女单、混双两块金牌。

29届(1967年斯德哥尔摩),陷入“文革”的中国队未能参加比赛。

日本则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