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812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docx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

尼康D3200使用设置及技巧

一、设置

1.优化校准:

可以在menu菜单中找到它,一般使用“标准”就可以,建议将“标准”的锐度调+3,对比+1,饱和度+1,这样可以使照片“更锐”,拍人像时建议锐度调+4,风景建议锐度调+7。

2.D-Lighting:

关闭,可以在menu菜单中找到它。

这个功能是由相机计算出的暗部细节,不会那么精准,会使照片细节模糊,尤其拍夜景的时候会更明显。

需要的话可以在拍摄之后进行此项调整。

建议在大光比环境下使用高动态HDR,是按照不同曝光拍多张照片,再进行合成,效果要好的多,不过有可能会颜色失真。

3.Fn按键:

作为D3200唯一的快捷键,默认是切换10秒自拍的,但是延时自拍很少使用,建议将其设置为ISO调整,这样按住Fn键,拨动拨轮,就可以方便增减ISO了。

4.AF区域模式:

调整成3D跟踪,机器会自动跟踪开始的对焦点对焦的,对于慢速移动的物体或者对焦后二次构图很有用。

5.M档:

如果你是出去旅游或者是要随时抓拍的情况,就尽量不要用M档了,改用A档,因为A档是光圈优先,你只用调整光圈,机器会自动调整快门速度达到Ev平衡,使你的照片很少欠爆过爆。

6.Ev平衡:

机器默认的平衡都是设置在18%灰度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画面上白色比较多,那画面拍出来就会偏灰,就需要我们适当增加一些曝光补偿,如果会面上黑色比较多,那么画面拍出来还是会偏灰,这时我们就需要降低一些曝光补偿。

7.测光:

一般情况下,白天用范围或者中央评价测光就可以,夜晚最好用点测光。

8.ISO:

此值越大,快门就会越快,ISO提高一倍,快门就快一倍。

但是噪点就会增加,现在对于D3200的认识是,白天400,室内1600-以上,夜晚6400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噪点控制还是很不错的!

9.光圈:

此值越大,所产生的光圈越小,这个大家要先了解好,也就是说,f22的光圈比f3.5的光圈小,那么光圈越大,说明光线能更多的到达cmos上,也就能得到更快的快门,和上面一样,光圈大一倍,快门也会快一倍。

同时,大光圈,会得到浅景深,也就是说背景虚化越厉害。

另外,光圈的定义是建立在人眼是1.0的基础上计算的。

一般来说,拍摄风景时,光圈都要在f8-f11之间,近景要f4左右。

10.快门:

快门时间单位是秒,那么秒数越多,说明照片的曝光时间越长,反之曝光时间就短。

那么秒数越多,你的双手就更有可能晃动,这样照片模糊的几率就越大。

另外镜头的VR作用总之是有限的,不要过于依赖。

11.焦距:

套头焦距是18-55,D3200是DX非全画幅的相机,焦距需要*1.5,也就是说套头的实际焦距就是27-82.5了。

焦段越小,拍摄的画面场景越大,反之场景越小。

同时,随着焦段的增加,景深越小,背景也更容易虚化。

12.镜头:

一般来说,套头的18-55已经够用了,所以买了狗头的可以先练下技术,不用着急换。

很多评测都要求买50定,因为50焦距是标准镜头,可以帮你熟练构图。

但是D3200是DX非全画幅的相机,所以要乘以1.5,这样50变成了75,变成人像头了,所以大家应该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S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

使用较快的快门,可以拍出水滴的效果!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9.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10.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即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

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

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

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

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

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

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11.有一个基本原理,如果不是选配特殊高档传感器,采用软件实现的所有降噪都是以牺牲细节为代价的。

看到有人大白天阳光灿烂的日子,居然用ISO=12800拍摄,实在不明白了。

毫无疑问,感光度越低画质越好。

在速度和光圈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低感光度,这是拍出好照片的基本要求。

尽管D3200是入门级单反中高感最强大的,但是还是不要轻易设置成太高。

只有两种情况下采用高感设置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是手持拍夜景,第二个是暗光下拍动态。

特别讲究画质一般用ISO100~400,ISO100、200、400画质相差很小;为了防止糊片一般用ISO800~3200;ISO6400万不得已也可以用,ISO12800画质比6400有突变式恶化,最好永远不要用。

12.采用标配镜头时,注意焦段和光圈选择。

18-55镜头有两大明显缺点:

广角端大光圈时锐度差,长焦端锐度好一些,但是比起中间焦段要差。

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用到两头,但是由于广角只到18mm,又不得不用,那么焦距在18mm时要收小光圈,一般在F8以上,长焦端55mm尽量避开,用到40mm就可以了。

有句至理名言——F8无狗头。

顺便提一下18-105mm镜头。

18-105镜头比18-55镜头锐度强很多,值得选择,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广角畸变太大,因此最好用来拍人像和自然风景,拍建筑物时,焦段采用24mm左右最好(畸变最小)。

该镜头长焦端枕形畸变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可以放心用。

13.要拍特别棒的人像,最好用人像镜头。

35mm/1.8G是尼康机身无对焦马达一类入门单反相机拍人像的最佳选择。

关于这个镜头我只想提醒大家一点,F22画质锐度很差。

14.人像拍摄中多用锁定对焦

拍摄人像时一定要对人的眼睛进行对焦,可以先对焦,然后锁定对焦再进行构图,这样构图就不受对焦点的限制了。

三、对焦

相机在许多相同纹理的环境下,中央十字对焦容易误判(刻度条密集相机判断不出你想要的对焦点 会有正常的偏移但是也有判断对的时候)。

对于刚入手单反的朋友来说对取景器中焦点的概念就是一小块区域其用方框表示出来了(3200用户可能认为是一个点)我对此充分表示怀疑!

遂做了如下实验。

在白纸中画一个点用中央点对焦框内大部分地方可以合焦靠近方框4角的地方不能合焦但是还有另一个惊人发现 其对焦范围并不只是在对焦框内!

黑点在方框上下不远处依然能正确合焦!

多次试验发现其对焦范围如下图:

因此相机在对焦时会分析此红框内的图像!

会以比照大的优先对焦!

这就造成了可能你的焦点放在眼睛上红圈覆盖到了眉毛上相机可能判断眉毛是焦点除了眉毛其他地方都虚了当然照片会肉肉的了!

这种情况时常出现!

(佳能的范围更大难怪容易肉!

sony也是如此范围比NIKON的稍大点)。

狗狗的脸很糊对吧?

显然这张图的焦点被相机弄到狗鼻子上去了!

因为鼻子那里反差更大!

最后要说明的是除了中央点是十字对焦,其余点都是一字对焦,也就是说其他点只能判断和其“一字”方向不一致的纹理才能对焦。

例如上下左右共6个点是横向一字,用其中任何一个点都无法在横纹理的地方对焦,即使对上跑焦的可能性也很大。

上下两点是竖一字,4角4个点式斜一字,其对焦原理相同!

如果对上述内容大致有了了解,也许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没错就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多构图,同一张照片采用微小的移动焦点方法多拍几张,尽量让你的对焦点单一出现在对焦框内。

比如狗狗那张, 如果将对焦框上移一点,让隐藏的红圈范围不要覆盖到鼻子,那么狗狗的脸必然清晰!

(拍人时,焦点框放在下眼睑不要放在眉毛和眼睛间,十有八九会对到眉毛上,眼睛是糊的)甚至可以先对焦再构图!

 好的器材在大师手里也是这样用出来的!

不要要求张张精准,多拍几张就是了!

拍花树叶用手动!

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