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550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认识1——5

第二课时:

比大小

第三课时:

第几

第四课时:

几和几

第五课时:

加法

第六课时:

加法的巩固练习

第七课时:

减法

第八课时:

减法的巩固练习

第九课时:

口算加、减法练习课

第十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

0的加减法练习课

课题

认识1——5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

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

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

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

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

并提问:

“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像,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

“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

“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

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

”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

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

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

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

“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然后教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

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

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

写数时,要认真、工整。

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

“有几只口哨?

用数几表示?

”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

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

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

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板书设计

主体图

认识1——5

12345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1——5各数的基本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学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得“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地概念。

同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创新意识。

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乐和谐发展。

课题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

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

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

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比大小

主体图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比较两个抽象数地大小,是数概念教学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摆放凌乱地水果用一一对应地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地大小。

这样教学,顺应乐学生学习新知识地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地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乐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课题

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

古时候,有一个认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

“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

提问:

他说的对不对呢?

为什么?

学生:

不对,这个认吃了4个烧饼才饱,要是只吃第4个烧饼,他只吃了一个不会饱。

教师:

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第几”(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电脑出示教科书P18的售票图。

1.教学“第几”。

认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

谁排第一个?

从前面数,第三个人是谁?

(小朋友)

从前面数,戴帽子的叔叔站在第()名;从后面数戴帽子的叔叔站在第()名。

用一句话描述背包的阿姨站的位置。

小结:

“第几”是表示一个位置。

2.教学“几个”从前面开始数数到小朋友,一共数了多少个人?

是哪几个人?

“从前面数”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如果去掉这几个字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前面数”限定了数的顺序,具体的是哪几个人;如果去掉,所数的人可以是前面的3个,也可以是后面的3个,也可以是中间的3个,还可以是任意的3个人。

3.比较“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教师:

同是一个3为什么有时表示“3个人”,有时表示其中的“1个人”呢?

小结:

一个数既可以表示几个事物,即表示多少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位置,“第几”。

4.练习

教科书P18的做一做的第2题。

 

看全家福的照片后,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照片上一共有几个人?

从左数爷爷排在第几个?

从右数奶奶排在第几个?

我的左边有几个人?

三.巩固练习

1.动手操作:

让学生摆7个三角形,再拿1个圆形,按要求摆放:

把圆形摆再第四的位置上。

一种:

另一种:

2.在运动会上,程宏和李俊在100米比赛中,取得了并列第二名。

问:

第二名是什么意义?

第二名有几个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第几或几表示的事吗?

我的座位是从前面数的第3个,从后面数的第5个。

我的学号是9。

9号即表示到我为止,有9个同学,也表示我是第9个。

4.游戏。

请10名学生扮演10个数,1、2、3、4、5、6、7、8、9、10。

在前面站成一横排。

(1)请下面同学说出某一位同学的位置。

(2)打乱数的顺序,进行新的练习。

“4”在什么位置?

4左边有几个数,右边有几个数?

5的左边有5个数,它是不是左数的第5个数呢?

四.总结。

“第几”是表示确定的位置。

“几个”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设计

主体图

第几

第1第2第3第4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第几”是相对的。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方法,活跃乐学生的思维,激发乐学生的创造力。

课题

几和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豆子、小棒

教学重难点

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4的分解与组成

1.教师:

金豆豆,银豆豆,老师手里有几颗豆豆?

(出示4颗豆豆)猜一猜:

左手几颗豆豆?

右手几颗豆豆?

学生:

猜不着。

教师:

动动脑筋,怎么回答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左右手一共4颗豆豆)

2.动手操作,学习4的分解。

教师:

把4颗豆豆分两堆,你们想怎么分,同桌的同学一起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教师:

刚才我们是把多少拿来分?

4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学生:

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1和3;(学生一边讲教师一边板书)

444

312213

教师:

1和3,3和1实际上是一样的。

只要记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小结:

把谁拿来分谁就是整体,这里谁是整体?

当整体不变时,左边的部分减1,右边的部分就会增加1。

全班读板书。

2.学习4的组成。

.

3.学习4的组成。

教师:

刚才分豆豆时,左边摆3颗,那右边一定摆1颗为什么?

学生:

因为3和1合起来是4。

教师:

左边摆2颗,那右边一定摆2颗,为什么?

左边摆1颗,那右边一定摆3颗。

为什么?

(学生一边讲教师一边板书)

312213

444

教师:

1和3,3和1这两种的组成的方法实际上是一样的。

只要记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练习:

教科书P19页的做一做。

一共有3个小球,左手有2个,那右手应该有几个?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懂得右手应该有1个。

因为3可以分成2和1。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方框的分解式。

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5的分解与组成。

1.自学。

应为有了4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5的分解与组成可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借助摆小棒小组讨论的方式自学。

自学时可以利用一张表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小棒图

分解

组成

 

5

5

 

5

5

 

5

5

 

5

5

2.练习:

教科书P20页的做一做。

在做之前,可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

可以摆棒,也可以出示数字卡片表示5的组成。

在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教科书P20页的做一做的连线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22页的第8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

4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那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四.总结。

记住4和5的分解或组成。

板书设计

几和几

444

312213

312213

444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课题

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

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

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

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

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算式是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

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加法

主题图

 

1+2=3

加号等号

1加2等于3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课题

加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4页,练习三中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具准备

练习纸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将练习纸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态度框里填数。

后面两题有多种填法,订正时,让学生把多种答案都说出来。

二、教学例题4+1=5

1.创设活动情境。

电脑课件显示:

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伴小鸟的喳喳叫声),又飞来一只。

教师:

“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只要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都给予鼓励。

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思考:

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2.交流各自的算法。

提问:

“4加1得几?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然后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学生甲:

我是看着小鸟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

学生乙:

我是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4、5)算出来的。

学生丙:

我是拨手指数出来的:

4个加1个是5个。

学生丁:

我知道4和1组成5,所以4加1得5。

……

3.总结提炼。

提问:

“不看小鸟图,不用拨小手指,你会计算4加1得几吗?

”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

使依赖直观(小鸟、

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4.做教科书第24页上的“做一做”。

(1)做第1题时,可将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猫的活动情境。

接着让学生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

然后点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成如下形式:

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2)第2题的练习方式与第1题基本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作业。

订正时,点名说说是怎么算的。

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2.做练习三的第4题。

可将在左、右两幅图制成课件,动态显示蝴蝶、蜻蜓飞来,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蜻蜓的过程。

在学生认真观察图意的基础上,完成算式中的填数。

精彩片断或一课一得

第3题则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来填得数。

第4题只给出1个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