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293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docx

第二章选择题集训4含答案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择题

1.(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关于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遇到巨响时,如果处理不当,最容易损伤耳的结构①

B.飞机起降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保持③两侧的气压平衡

C.生活中一些人晕车,晕船,这是由于②和③过于敏感造成的

D.鼻咽喉感染病菌后,病菌可通过⑥到达中耳,引发中耳炎

【答案】B

【详解】

A.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嘴或捂耳闭嘴,这样做以保持①鼓膜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震破鼓膜,A正确。

B.飞机起降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保持①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B错误。

C.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生活中一些人晕车,晕船,这是由于②半规管和③前庭过于敏感造成的,C正确。

D.病菌是沿着⑥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D正确。

故选:

B。

2.(2020·浙江七年级单元测试)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若发光体与孔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屏与孔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屏越远,像就越大

B.不管如何移动光屏,像总是正立的

C.屏越近,像就越大

D.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像的大小总是不变的

【答案】A

【详解】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光屏位置是像的位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光屏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故CD错误,A正确。

3.(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某公交站牌处先是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远处,而后启动向他迎面驶来,停在他面前。

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

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

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某公交站牌处先是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远处,这时此同学的晶状体曲度较小,当公交车缓缓启动向他迎面驶来时,此同学晶状体的曲度是越来越大。

A.图像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由静止状态变的越来越大,故符合题意;

B.图像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由静止状态变的越来越小,故不符合题意;

C.图像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由静止状态变的越来越小然后变的越来越大,最后静止,故不符合题意;

D.图像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先是越来越小,然后静止,故不符合题意。

4.(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受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A.病人的痛觉消失B.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C.痛觉和触觉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影响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答案】A

【详解】

剖腹产中采取局部麻醉,使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说明麻醉后病人的痛觉消失了,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说明人的触觉还在,说明两者互不影响是独立工作的。

A选项正确,B、C错误,局部麻醉的部位是腹部,因此,大脑皮层没有被麻醉,D错误。

故选:

A。

5.(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

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

【答案】B

【详解】

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

B。

6.(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粘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答案】A

【详解】

A、嗅觉的形成包括外界气味中的物质进入鼻腔,溶于粘液中后刺激嗅觉感受器,传入嗅神经进入大脑皮层形成嗅觉,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错误。

C、痛觉形成过程是,外界刺激作用在皮肤上,刺激皮肤里的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沿传入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C错误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故D错误。

故选:

A。

7.(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嗅觉和味觉D.听觉和味觉

【答案】D

【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

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中的诗句可译为: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因此“闻韶音”描述了诗人的听觉,“知肉味”描述了诗人的味觉。

故选:

D。

8.(2019·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A.视网膜B.脉络膜C.虹膜D.巩膜

【答案】A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故选:

A

9.(2020·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七年级月考)听觉的形成与以下七个环节有关,它们是①声波②鼓膜③外耳道④耳蜗⑤听小骨⑥听觉神经⑦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

人体产生听觉的基本过程应当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②⑤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①⑥⑦D.①②⑥⑦③④⑤

【答案】B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①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⑤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⑥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⑦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

B。

10.(2019·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你分析主要原因是:

“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

【答案】A

【详解】

鼓膜一般是感受压力改变时才能振动,在“打哈欠”时,短时间内鼓膜内外气压突然不平衡,导致鼓膜震动微弱,无法将外界声波转换成震动,所以听不到声音。

11.(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A.结构1

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能将物象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B

【详解】

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A正确;

2晶状体变凸,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B错误;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2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D正确。

故选B。

12.(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参照图分析判断:

“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A.④①⑦⑧B.④①⑤③

C.⑧⑥⑤④D.④⑤⑧⑦

【答案】A

【详解】

②耳廓,收集声波。

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④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①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⑤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

在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鼓膜震破,就是通过咽鼓管来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

⑦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⑧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选A。

13.(2019·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C.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D.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答案】C

【详解】

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痛等刺激的功能,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A正确。

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所以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B正确。

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盲文刺激指尖上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来理解盲文,C错误。

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D正确。

14.(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当飞机降落时,旅客最好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

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B.轻松一下,消除疲劳

C.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使咽鼓管紧闭,外耳道畅通

【答案】C

【详解】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故选:

C

15.(2019·浙江七年级期末)能形成听觉的结构是()

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大脑

【答案】D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可见D正确。

故选:

D

16.(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

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

【答案】A

【详解】

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听觉的形成是这样的: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故选A

17.(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神经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D.角膜、大脑

【答案】C

【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因此形成图像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故选:

C。

18.(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

A.热觉、味觉、触觉B.视觉、嗅觉、味觉

C.听觉、嗅觉、味觉D.触觉、听觉、味觉

【答案】B

【详解】

感觉器官是带有附属结构的复杂感受器。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

主要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

眼有视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鼻有嗅觉作用,舌(味蕾)能够感受味觉,皮肤有感觉、触觉等作用。

人体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视觉、嗅觉、味觉。

因此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味觉。

故B符合题意。

19.(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盲人智能手机。

盲人智能手机主要靠声音控制,具有盲文识别功能,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用来实现语音录入功能。

打电话时,只要按下手机的唯一按键后,手机就会自动询问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

若进入电话模式,通过念号码让手机自动拨号就可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

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动询问时盲人主要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B.使用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朵

C.打电话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答案】B

【详解】

A.自动询问时盲人主要靠听觉感受外界信息,A不符合题意;

BD.使用时在耳朵处产生听觉,然后传递到大脑处理信息,作出反应,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打电话时接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是耳朵,C不符合题意。

20.(2019·浙江八年级期末)学习科学知识时,用流程图将一系列知识联系起来,能便于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

下面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A.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B.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眼球的折光系统→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被子植物的受精:

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胚珠→进入子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D.种子的萌发:

种子吸水→胚芽长成叶→胚轴长成茎→胚根发育成根

【答案】B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用流程图表示为: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A错误。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用流程图可表示为: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B正确。

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粒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到达子房进入胚珠,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精子与卵细胞、中央细胞结合,C错误。

种子的萌发过程是:

种子吸水,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