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952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08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08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

鲁教版2020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08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卷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B.二氧化碳能用于制碳酸饮料,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C.氧气能供给水中生物呼吸,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D.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说明金刚石硬度大

3.(2分)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4.(2分)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5.(2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常用蒸馏水配置溶液    

B.通过活性炭吸附降低水的硬度    

C.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排放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2分)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急救病人    

B.温室肥料    

C.人工降雨    

D.灭火    

7.(2分)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无毒,CO有毒    

B.CO2用于灭火,CO用于助燃    

C.通常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D.CO2能与Ca(OH)2反应,CO不能与Ca(OH)2反应    

8.(2分)英国有一贵妇人,保险柜里藏着一颗巨大的钻石,小偷夜里趁贵妇人参加舞会之机,带上气割枪割开保险柜的门,但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可能的原因是()

A.金刚石在高温下熔化了    

B.金刚石在高温下挥发了    

C.金刚石在高温下燃烧生成T-氧化碳    

D.金刚石在高温下生成了水    

9.(2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称量NaOH

    

B.CO2性质检验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10.(2分)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有毒,CO2无毒    

D.CO2和CO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11.(2分)如图所示,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烧杯壁发烫    

B.实验2有气泡产生    

C.实验3红色逐渐变浅    

D.实验4无明显现象    

二、填空题(共2题;共6分)

12.(3分)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做出了总体安排。

脱贫先治水,让贫困地区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脱贫的基本要求。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的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3.(3分)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O2、CO2、CO、SO2、H2O、C、C2H5OH几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质填入相应空格内(写名称):

(1)镶在玻璃刀头上,用于裁玻璃的________。

(2)人们在进入干涸深井前必须做灯火实验,这是因为深井中可能积存大量的________,该气体是导致地球上发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3)用煤炉取暖时发生中毒,主要原因是由于煤燃烧时产生的________排放不畅而引起的。

(4)一种常见液体,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用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加到汽油中可作车用新型燃料,使用这种新燃料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这种液体是________。

(5)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6)在空气中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6分)

14.(5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有多种方法,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 ;点燃红磷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除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之外,还能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任写一点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写一点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成功。

15.(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画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

(3)保持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16.(6分)根据模拟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炼铁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

(3)现有1000g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粉,理论上可生成纯铁________g;

(4)工业炼铁过程中,利用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取一氧化碳,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体现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性。

四、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7.(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

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

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

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

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

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

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

铁+水

黑色固体+“可燃空气”。

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可燃空气”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获得的启示:

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8.(6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甲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强大(节选)

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甲烷的国家,《易经》中就谈到“象曰:

泽(沼泽)中有火。

什么是甲烷呢?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甲烷与全球变暖有关吗?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

甲烷的浓度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

它与CO2的温室效应哪个更强呢?

科学家做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

甲烷与CO2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如图,分别收集两瓶相同体积的甲烷气体和CO2气体,用温度传感器穿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玻璃瓶中。

将2瓶气体放在室外的阳光下,打开数据采集器,每秒采集一次数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图:

实验二:

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的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

仍然采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收集下列四种体积分数的甲烷样品进行实验,表中为此实验的平均值。

不同体积分数甲烷在阳光照射下的平均温度

甲烷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太阳光照射时甲烷的平均温度/˚C

28.4

30.1

31.7

32.8

甲烷从哪里来?

大气中甲烷的30%~40%是由自然源引起的,70%左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如:

化石燃料开采过程中泄漏;种植水稻其根部的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下转化形成的甲烷;饲养的牛等反刍动物其食物在消化过程会产生甲烷;固体的垃圾填埋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泽(沼泽)中有火”体现了甲烷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依据甲烷的分子模型计算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甲烷被称为“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__(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4)通过观察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可知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5)要控制甲烷的排放从而降低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写出1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填空题(共2题;共6分)

12-1、

12-2、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6分)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四、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7-1、

17-2、

17-3、

17-4、

17-5、

18-1、

18-2、

18-3、

18-4、

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