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docx
《当前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机遇,然而,相当部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不如人意,社会仍对职校存在偏见,中职学校仍没有足够的报读吸引力,致使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和就业两关难的情况,而没有规模的教育造成了办学效益的低下,学校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
众所周知,从我国现在的情况看,全部学生读高中上大学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我国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仍然短缺,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中职学校除了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外,中职学校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安排,全员参与、全程贯穿、科学指导,努力搞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形势的变化,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年龄偏小,加上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少磨炼,因此显得很不成熟,他们在就业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眼高手低、有的人际关系紧张等;不少毕业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
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有助于增强广大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面向社会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就业时存在的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就业择业时才能够“有的放矢”,不盲从,不好高骛远,摆正自己的位置,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也可以减少未来学生的跳槽率,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信誉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到位
(1)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
勿庸置疑,大部分学校都意识到:
毕业生就业渠道顺畅,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校就能对学生带来报读的吸引力。
因此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出口畅进口才旺”,开始重视了学生的就业工作。
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都先后成立了学生就业安置的专门部门,有的学校还对该部门配有不少的人员。
然而,从笔者与各个学校相关部门交流得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仍然存在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就业工作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讲座,帮学生联系就业单位。
只追求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没有把学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2)就业指导的内容单一,就业指导时间过于集中。
各个学校的就业指导只局限于毕业生毕业离校前所作简单指导,主要是简单地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应聘技巧的培训讲座,部分学校在学生准备离校的学期开有《创造与创业》或《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而且只是作一般化教育的多,内容乏味,千人一面,很少进行个性化指导。
很显然,这与整个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达到的课时、内容、效果等的要求相去甚远,学生能掌握和了解的就业方面的形势、政策、技巧等不多,就业的思想观念也难以一下得到转变。
就业指导工作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它需要科学安排,全程贯穿,并做到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才能有较理想的效果,可以说,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没能认识到就业指导的特点,没有科学安排,贯穿全程,因此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就业指导的形式不灵活。
就业指导部门仍主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
他们没有长远的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指导思想。
而市场需求干变万化,但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目前仍停留在政策宣讲、方法传授、手续办理上,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就业工作缺乏预见性、整体性、规划性。
就业工作方法较为单一,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形式不灵活,只满堂灌输理论,不能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等方法,与学生互动少,学生的实际训练机会少,因此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务意识。
现在好多单位都愿意从外省招聘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的学生吃得苦,比较勤快。
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份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
四、我们现在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的重要任务:
第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学习态度,我要提出,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讲解,他在下面看小说,发短信,照镜子,甚至有的同学,一节课上完了,课本却没拿出。
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有学到,我认为,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如果这么做,就是你的学习态度问题了,同时也存在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这样就可以做到遵守校纪校规,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
但凡好的单位,规章制度是肯定严格的,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
举个例子,平时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戴学生识别卡,这是每个同学非常容易做到的小事,但有的同学就是不听,就是不穿校服(洗了未干),要么不戴识别卡(忘了),我们曾送学生到一个工厂。
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送出了厂门,我们打听后才知道,就是因为上班时厂牌戴歪了。
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
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的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
很多单位都有一条醒目的标语:
“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
另外,对马上就要实习就业的同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首先你要端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锻炼的。
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
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
要重视并学会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 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以诚信为准则,诚信包括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坦承,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
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辟如说,我们在应聘面试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
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同学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习生活,养成了依赖的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
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
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迅速转变。
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会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就业政策
在就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与就业有关的政策、法规,还有相应的对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制度进行的改革。
这些政策、法规、制度涉及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培训到失业、转岗直到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福利待遇和工资以及辞退等诸多环节;还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确立等内容。
这些政策及法律规范,不仅是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行为准则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也是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
因此,对于准备就业的毕业生来说,了解这些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他们实现就业以及今后处理好、调整好劳动关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毕业生掌握实现就业的步骤、程序和方法
实现就业,包括彼此衔接的若干步骤以及必须履行的程序。
如写“求职书”、填“求职登记表,办理就业的有关手续,怎样了解就业信息等等。
把自身条件和招工要求进行认真比较,从而减少盲从性,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样可以使毕业生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就业的心理咨询活动
从心理结构的角度看,与择业相关的因素有两类:
一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干;二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只知道在干什么,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干?
人的选择行为源于自己的内心,是有意识的心理和无意识的心理的综合,是有利于择业心理和不利于择业心理的综合。
教会学生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更能把握自己,从而正确择业,使择业成功。
4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4.1让学生正确理解新形式下就业的概念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只有分配到国有单位工作才算就业的观念,在我们一些人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要向学生讲清我国现在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并成的发展政策,已逐步形成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多种就业渠道并成的格局,所以一定要着眼现实,自觉树立起只要从事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并由此获取劳动报酬的就算就业的新观念,这样展现在眼前的才会是宽广的就业领域。
4.2要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有的学生毕业时死死抱着所学专业不放,一定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现实的需要恰恰不是专业对不对口。
所以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愿望与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到和鼓励他们自觉地把个人择业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4.3教育学生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近年招来的中职生,许多人不仅在理论学习上不用心,而且在技能训练上也吃不来苦,一些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觉得“不自由”、“太累”、“太苦”,劳动纪律松懈,干活不认真、不努力,给用人单位留下了较坏的印象,最后自己也被用人单位炒掉,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所以教育学生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5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措施
5.1中职学校的领导要充分重视,首先要从组织上落实。
即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以及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人员。
5.2学生一进校就开设就业指导课。
由就业中心的专业人员上课。
5.3在校园里要加强就业方面的舆论宣传,创办发行《就业指南报》,校园广播要开辟“就业之声,,栏目。
介绍国家的就业政策,求职知识,招聘信息,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观念。
5.4在校园里要建立网络求职平台,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增加就业信息的搜集,降低学生的求职成本。
5.5邀请劳动部门从事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已在工作岗位上较干得较出色的毕业生到校作报告。
5.6作好就业的跟踪管理,毕业生刚步人工作岗位的一段时间内,学校要主动积极地与用工单位合作,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稳定在工作岗位上。
2.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队伍人员缺乏,师资水平低,效果差
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就业指导是学生安置部门的事。
各个学校虽然成立了学生就业安置部门并配备了专门负责的人员,但大多数只是兼职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有的甚至只是临时转行兼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没有任何经验。
凶此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学、就业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帮助技巧、测评技巧、完善的职业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技巧、宣传和公关技巧等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他们认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收集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应聘的技巧,把学生推出去,有比较高的就业率就行了。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没能科学统筹,充分利用全体教职工的力量来一起把作做好。
由于缺乏专门的培训,因此造成了就业指导的质量较差,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时只能从网上下载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现学现卖。
如此的师质,很难胜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学生来参加就业指导课的积极性和指导效果可想而知。
3.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不足
由于就业指导的认识不足,而且经费紧张,造成对就业指导的投入不足,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师资的培训投入不足,不舍得花钱引进专业的教师,不舍得花钱送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对实训等的投入不够,条件不足,因此不能很好地加强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由于指导的专业队伍人员及素质不高的原囚,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没能进行很好地调研,不能有效与用人单位沟通。
因此造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
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信息量不足,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量的收集不足。
因此造成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对口率,稳定率都不太理想。
(三)如何搞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都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素之一,从而自觉地提高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新观念、创新机制、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能保障搞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并不断完善,大力营造有利于切实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氛围,并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队伍业务素质
就业指导是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知识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就业指导人员只有具有宽』的知识视野,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对毕业生进行择、技巧、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
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聘请有职业指导经验或专业的人员进行学生就业工作,鼓励一部分专业教师和就业安置部门的骨干兼职教授就业指导课,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经验。
同时,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兼职教师在就业指导业务方面的学习、交流、培训。
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特别是专门从事学生就业安置部门的人员剑就业指导工作较先进的院校参观学习和进行经验交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请号家或氽业老总到学校给教师作讲座辅导等。
并加大本校培训,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和职业指导等方而的培训,改善或提高其知识结构、个人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开展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就业指导业务水平,为全员引导学生、搞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打下基础。
3.科学统筹、灵活开展、全员参与、全程贯穿
就业指导,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的培养和良好就业心态的养成不是一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循序渐进地来做。
因此,就业指导要做到科学统筹、全员参与、全程贯穿。
在学校,学生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相处的时间更多,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在班会上、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在学校的任一场合都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到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在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
就业的全程指导要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开始直至学生毕业甚至是毕业后的跟踪服务。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科学而循序渐进。
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可分为四个部分依次进行,即入学教育及在校期间分兰个阶段进行。
(1)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时即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以后就业的范围、对象、职业的特点等。
以方便学生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专业
(2)此后在学生入学后至毕业离校前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①第一阶段(一一般是第一学期)。
此期的就业指导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上,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对行业状况和职业规范的了解及职业自豪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巩同号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与此同时,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等),以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另外,要加强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
为学生开展工学结合、以助学、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打下基础。
②第二阶段(一般是第二、第三学期)。
此期主要要引导让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素质及构成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以及让学生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养成。
学校应积极开展旨在提高以专业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
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仟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
学校除了平时的教育引导,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开展职业兴趣测评等活动进行职业选择引导,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把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有机地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同时要突出创业教育,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校友等给学生作讲座或报告。
以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进行挫折教育等。
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一招聘会,让学牛亲身感受就业市场,了解自身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市场就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③第三阶段(一股是第四学期)。
此期就业指导主要方向是让学生掌握求职知识和技巧,同时根据市场的情况和白身的条件调整就业期望值。
主要的指导内容有:
一是加强学习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劳动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程序和途径、择业渠道和就业范围。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打好基础再图发展”的就业观念,让毕业生意识到必须要走“从等待工作机会到寻找工作机会、再到创造工作机会、逐步实现从就业走向创业”的职业发展之路。
二是加强择业心理指导和择业技巧指导。
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择业就业的心态,在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就是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如:
需求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白荐材料的准备、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面试种类、方法及应试技巧:
笔试的方法和技巧、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签约面试等)等。
(3)在就业指导中要特别强调注意指导方式的灵活性。
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把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专业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配合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加强指导的实效性在进行就业指导讲座时,多尽量采用贴切的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联系学生思想及求职择业活动的实际,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要逐步完善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的体系,不断改善条件并逐步实现对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觉进行职业道德养成,实现自我提高。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特别要善于利用校园网等,开展就业指导专栏,发布有关就业形势、政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关的人才供求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并让师生在网上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
此外,各个学校要组织教师经常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要在注重专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贴近市场要求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其规律,寻求新路子,创新指导方法,通过引领、交流、互助等措施,共同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
4.加大投入,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学校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不断地加大投入,努力做到就业指导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实现“三落实、三到位”,不断完善学生就业指导的机构,配备专业化、专家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实现就业指导的号业化,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真正实行订单办学、校企合作等办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一是学校除了要加大投入完善学校的实训设备,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品德为首位,以技能为根本、以实训为手段、以比赛为载体”,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是要不断加强与仑业的联系,真正实现订单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人力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以工助学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以弥补校内师资和教学设备等资源的不足,同时可以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自觉地要求自己,努力去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另外,它还可以缓解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他们学习、生活、就业的自信心。
6.制订并完善学生就业管理制度,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在学的情绪,上进心不足,而中职学校在招生宣传时又强调了包学生的就业,因此他们在就业上依赖学校,在学习和守纪方面积极性自觉性较差,学生素质不高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就业,严重的是还会影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影响其他学生就业。
而对这些学生,光靠教育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
“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要做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学校要制定学生就业的管理制度,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时,要有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就业范围有所限制的条款,在管理中采取“管好两头,搞活多数”的措施,严格执行对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对后进生就业范围有所限制,充分做到优生优分。
这样对学生才能形成压力,而有压力才能转化为动力,从而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7.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畅通学生渠道
就业安置部门要与用人单位建直良好的关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建立自己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一是要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网络(如各地的人才网等,特别是点击率高的网站)等收集就业信息。
同时要直接与企业联系、通过历届毕业生提供等方式收集就业信息。
要利用好学校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社会关系作为学校的资源进行就业信息搜集。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