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41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

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生物(理)科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

1.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依次是(   )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②染色体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⑤基因工程

A.②④③③B.①④③③C.①④③⑤D.①②④②

2.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自交→F1→选出双隐性个体→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3.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

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

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4.下列几种育种方法中,可以产生与亲代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育种方式有(  )

①杂交育种 ②单倍体育种 ③多倍体育种 ④人工诱变育种.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5.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6.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有②④⑤

B.过程⑦可通过人工诱变,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C.⑥过程可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也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

D.运载体为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用到的工具酶之一

7.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B.③④C.②④D.①③

8.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育种,这些变异(  )

A.是定向的B.对人类都有益

C.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D.不能遗传给后代

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10.下列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C.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11.将两个抗虫基因A(完全显性)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

取植株M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

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两个抗虫基因A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

12.下列育种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B.

C.D.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

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

14.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B.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15.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从丰富的事实出发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16.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熟的植株。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B.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C.选择的不定向性D.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17.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D.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18.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减少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发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图中的(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

A.B.

C.D.

19.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变异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

D.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

20.最新《自然》载文: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

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21.下列有关于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2.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克隆羊多利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24.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

“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25.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 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

A.4% 20%B.4% 10%C.2% 10%D.2% 8%

26.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

A.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B.在其全部等位基因中出现的频率

C.在某生物体内出现的频率D.在种群基因库中出现的频率

27.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B.桦尺蠖的多种体色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树干变成黑褐色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D.食虫鸟选择了某些基因型的个体,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8.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29.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30.人体对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

3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活动的结果

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多

3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