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382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docx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

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梁

1、实验目的:

通过适筋梁三分点加载受弯破坏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要求:

1)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2)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制作和受弯全过程的实验,对受弯承载力、刚度和裂缝进行测定,并对破坏形态进行观测,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裂缝及变形性能的理解。

3)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

(1)按小组参加实验,观察分级荷载下适筋梁试件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观测裂缝的产生并绘制裂缝分布和破坏形式示意图,记录开裂荷载,观测梁的破坏形式。

(2)肉眼观察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并用笔在刷白的试件上画出裂缝的发展,测出裂缝宽度和间距,试验结束后手工绘制裂缝展开图,作裂缝分析;

(3)获取材料试验数据,计算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指标;

(4)电脑记录试验全过程的数据,根据荷载、应变、位移等数据绘制荷载

挠度曲线图、荷载-曲率关系曲线、荷载-总进应变关系曲线等,并进行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完成试验报告。

(5)并与适筋梁跨中单点加载受弯破坏实验进行对比

、试件介绍

试件设计图纸及相应说明

1、试件设计:

试件设计要求:

试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能够或只能发生规定的破坏形式,不会发生其他形式的破坏。

对于受弯破坏梁,按三分点加载和跨中单点加载两种情况,验算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受剪区段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对

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应为抗弯承载力的荷载的1.9倍(适筋梁)。

世軌火f谢蘇)下磁&为锻坏VL£OU灘jTWMt^ZtSOi

MLU下部耐加曲4.

C^WAtHHEtt相耳》

试件主要参数:

1)构件尺寸(矩形截面):

bxhxl=100mm<150mM1400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3)纵向受拉钢筋:

2①14;

4)箍筋:

场@75;

5)纵向受压:

208;

6)梁的配筋图如附图2所示

2、试件制作:

1)材料准备,钢筋下料、制作,其他材料;

2)应变测点布置,应变片粘贴、保护等;

3)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捣混凝土;

4)养护。

3、试件安装:

1)对事件作详细检查,检查截面实际尺寸和初始变形、原始裂缝等缺陷,作出书面记录;

2)将试件表面刷白,并分格画线;

3)试件划线放样,确定加载、支座、测点等的位置;

4)试件就位;

5)安全措施。

三、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1、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钢筋规格

①14

08

06

钢筋面积(mm)

153.938

50.265

28.274

屈服强度(MPa)

507.347

402.799

493.386

极限抗拉强度(MPa)

646.581

511.025

613.638

伸长率(%)

25

26

24

 

2、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结果

序号

试块尺寸

(mm

荷载(kN)

强度

(MPa)

1

150*150

488

21.689

2

150*150

508

22.578

3

150*150

496

22.044

平均值

497.333

22.104

四、试件验算

分别根据公式计算出梁受弯、受剪等,材料强度用上述实验结果,内力计算按照规定的荷

载图式。

说朋:

L为计算跨度1200mm.

表禾也移计,位移计以箭头浙指方向为正*

受弯破坏梁跨中单直加载

1、开裂弯矩估算:

Ec=10/(2.2+34.7/fcu)=26526N/mm

a=2a*As/(bh)=2Es/EuAs/(bh)

=(2*2*10)/26526*153.938*2/(150*100)=0.310

a'=2a*As'/(bh)=(2*2.1*105)/26526*50.265*2/(150*100)=0.106

Mcr=0.292(1+2.5a+0.25a')ftbh

=0.292(1+2.5*0.310+0.25*0.106)*2.21*100*150

=2.616kNm

Pcr=6Mcr/L=13.08kN

2、极限弯矩估算:

2

As2=As'fy'/fy=79.81mm

2

As1=153.938*2-79.81=228.07mm

Mu'As'fy'(h0-as')=79.81*402.799*(150-25-14/2-25-8/2)=2.861kNm

493.386N/mm

x=fyAs1/(afcb)=52.35mm

Mu仁fyAs1(h0-x/2)=10.625kNm

Mu=Mu'Mu1=13.486kNm

Pu=6Mu/L=67.43kN3、斜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①6@75=493.386N/

订=28.274mn2

州=600/(150-32)=5.085>3.0,取启3.0

=1.75/(1+3)*2.21*100*118+493.386*2*28.274*118/75

=55.305kN

-110.61kN>(6Mu/L)*1.9=128.117kN

抗剪承载力的荷载略小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的1.9倍

因此斜截面不一定安全

试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能够发生受弯破坏,可能会发生受剪破坏。

五、试验方法

分别叙述梁和柱。

加载方法和装置。

测试内容、观察内容,测量方法,测点布置,所用仪器设备。

1、加载方法:

分级加载机制:

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如图所示。

梁受弯试验采用分级加载。

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实验,预实验所用的荷载较小。

对于适筋梁:

1)有明显屈服现象的试件,当荷载小于屈服荷载时,可以取屈服荷载的为一级荷载;

2)大于屈服荷载时,每级荷载值可以取其极限荷载值的5%或10%;

3)实验时,为准确得到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等,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

(a)加载简图(kN,mm)

(b)弯矩图(kNm)

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到某一荷载作用时,其相应变形的充分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加载试验中,每级荷载的加载速度不能太快;每次加载到某级荷载时应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数据采集等。

(c)剪力图(kN)

受弯梁三分点加载示意图

2、实验装置:

加载设备为加载千斤顶,采用单点加载,由千斤顶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量分配荷载。

分配梁、铰支座和反力架、台座等。

由荷载传感器测量所作用在试件(分配梁)上荷载P的大小。

3、实验内容:

适筋受弯梁的测试内容为跨中挠度、纵向受拉钢筋应变、混凝土裂缝。

加载方式分三分点加载和跨中单点加载,比较两组实验梁的开裂、极限荷载和破坏形态有何不同。

1)跨中挠度:

梁的跨中挠度是试件的整体反应。

荷载与挠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反应试件的受力状态和特点,挠度值的大小可以代表某个状态的指标,如屈服、破坏等。

对受弯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

在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

试验时在每级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的变形。

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2)纵向受拉钢筋应变:

通过测量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局部反应),可以由此得到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了解该钢筋是否达到屈服等。

本次试验,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跨中部粘贴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跨中钢筋的应力变化。

3)裂缝:

裂缝(局部反应)的产生表示该部位的应变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变、或者受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

裂缝的测试包括,裂缝的发生、位置和走向,测量裂缝宽度,记录裂缝发展过程。

试验前将梁两侧面用石灰浆刷白,绘制50mmX50mm网格。

试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

构件开裂后立即对裂缝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测,用读数放大镜及钢直尺等工具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及间距,用数码相机拍摄后手工绘制裂缝展开图。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在梁侧面相应于纵向受拉钢筋中心的高度处测量

4)破坏形式:

观察试件的破坏的发生和过程,观察破坏的形式,以判断试件的破坏形式,并与试件设计所考虑的作比较。

实验结束时,绘制裂缝分布和破坏形式示意图。

六、试验过程

实验时间。

试验过程描述:

初始状况,开裂、裂缝发展,破坏发生和形成,破坏形态图(梁和柱),可以用照片补充。

相应的说明和讨论。

荷载较小时(V12KN,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荷载达到开裂荷载(12kN)时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靠近跨中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裂缝宽度极小,约为0.1mm。

继续加载,适筋梁中逐渐出现大量裂缝,但是裂缝宽度较小。

两跨以斜裂缝为主,裂缝长而密集。

跨中以竖直裂缝居多,极为密集,但长度不长。

而后部分裂缝开始变宽,但总体还是较窄的。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受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压碎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约为1/3梁高,压碎的范

围很小。

梁的变形较小,破坏具有突然性。

七、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表格和曲线图。

1)梁:

荷载与挠度(位移传感器结果,百分表结果)

荷载与纵向钢筋应变,荷载与纵向钢筋应力,荷载与箍筋应变,荷载与箍筋应力;2)柱:

载与压缩变形,荷载与横向弯曲变形,荷载与纵向钢筋应变,荷载与纵向钢筋应力。

曲线形状

的特征,曲线反映的特征值(开裂、屈服、极限)。

有关的说明和讨论。

与验算结果比较,讨论。

结论。

引用他人资料的说明。

对组长衣示

、点谢意。

荷载5-20

位移计读数

左支座位移5-31

跨中位移

5-32

右支座位移5-33

读数

荷载(kN)

读数

位移(mm

读数

位移(mr)

读数

位移(mm

22

1.73

24

0.12

0

0.00

-8

-0.04

36

2.83

37

0.19

23

0.12

-10

-0.05

72

5.67

56

0.28

75

0.38

-10

-0.05

109

8.58

64

0.32

227

1.14

-10

-0.05

143

.1.26

71

0.36

275

1.38

-10

-0.05

178

14.02

84

0.42

338

1.69

8

0.04

218

.17.17

86

0.43

484

2.42

21

0.11

248

19.53

90

0.45

539

2.70

28

0.14

283

.22.28

97

0.49

616

3.08

84

0.42

314

24.72

97

0.49

571

2.86

85

0.43

354

.27.87

97

0.49

649

3.25

92

0.46

376

29.61

100

0.50

760

3.80

104

0.52

400

■31.50

102

0.51

794

3.97

111

0.56

439

34.57

106

0.53

900

4.50

120

0.60

465

.36.61

106

0.53

974

4.87

123

0.62

481

37.87

106

0.53

1038

5.19

131

0.66

504

.39.69

109

0.55

1122

5.61

138

0.69

525

■41.34

110

0.55

1244

6.22

145

0.73

578

■45.51

112

0.56

1243

6.22

151

0.76

598

47.09

113

0.57

1399

7.00

163

0.82

652

■51.34

114

0.57

1497

7.49

169

0.85

668

52.60

115

0.58

1635

8.18

177

0.89

666

■52.44

115

0.58

1781

8.91

183

0.92

671

52.83

115

0.58

1934

9.67

186

0.93

670

■52.76

115

0.58

2047

10.24

188

0.94

672

52.91

115

0.58

2124

10.62

190

0.95

668

■52.60

115

0.58

2235

11.18

192

0.96

667

52.52

115

0.58

2313

11.57

194

0.97

673

■52.99

115

0.58

2387

11.94

196

0.98

674

53.07

115

0.58

2479

12.40

197

0.99

677

■53.31

115

0.58

2546

12.73

198

0.99

675

53.15

115

0.58

2657

13.29

198

0.99

671

52.83

115

0.58

2769

13.85

200

1.00

676

53.23

111

0.56

2882

14.41

201

1.01

676

53.23

109

0.55

2969

14.85

202

1.01

669

52.68

105

0.53

3113

15.57

203

1.02

677

53.31

102

0.51

3128

15.64

203

1.02

 

纵筋应变片编号(荷载

1

2

3

4

5

6

5-20

(kN)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38

27

64

50

33

25

22

1.73

88

61

157

129

77

67

36

2.83

212

165

346

299

210

172

72

5.67

360

319

541

497

375

330

109

8.58

520

479

728

689

604

493

143

11.26

673

624

908

878

765

642

178

14.02

847

788

1119

1091

954

825

218

17.17

982

911

1277

1255

1180

976

248

19.53

1139

1049

1466

1451

1347

1163

283

22.28

1157

1065

1478

1465

1378

1200

314

24.72

1279

1179

1666

1675

1595

1438

354

27.87

1510

1371

1905

1890

1798

1636

376

29.61

1627

1469

2015

2002

1916

1763

400

31.50

1714

1556

2126

2118

2038

1904

439

34.57

1806

1647

2230

2244

2151

2030

465

36.61

1914

1778

2395

2411

2290

2181

481

37.87

2080

1970

2560

2568

2406

2306

504

39.69

2206

2140

2684

2694

2500

2421

525

41.34

2294

2265

2825

2876

2657

2623

578

45.51

2511

2532

3098

3122

2822

2805

598

47.09

2600

2662

3341

3352

3011

3061

652

51.34

2756

2833

6150

6436

3097

3079

668

52.60

2831

2919

4169

2417

3183

3121

666

52.44

2817

2930

4582

2307

3220

3160

671

52.83

2817

2919

4130

2383

3177

3118

670

52.76

2849

2967

4099

2474

3234

3150

672

52.91

2836

2952

4078

2479

3206

3115

668

52.60

2837

2961

4070

2502

3212

3101

667

52.52

2854

2986

4060

2540

3263

3139

673

52.99

2882

3041

4058

2565

3285

3140

674

53.07

2905

3069

4073

2595

3294

3132

677

53.31

2916

3085

4094

2619

3306

3111

675

53.15

2926

3088

4113

2642

3292

3087

671

52.83

2907

3079

4143

2653

3678

3069

676

53.23

2895

3091

4161

2662

3771

3101

676

53.23

2933

3128

4185

2678

3787

3074

669

52.68

2858

3045

4171

2641

3711

3015

677

53.31

适筋梁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挠度(mm

适筋梁单点受弯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1、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本次实验结果约为:

开裂荷载12kN,极限荷载53.31kN。

而理论算出的开裂荷载为13.08kN,极限荷载为67.43kN。

试验值应小于计算值,原因可能是试件设计时斜截面承载力考虑不够,斜截面与正截面的承载力相近。

因此,试件的承载力比理论值略低。

另外,还可能是加载的不均匀性,钢筋、混凝土配置、浇注的不均匀性等原因造成。

2、斜截面承载力分析

以同组的斜截面破坏试件为参照,我们的适筋梁单点受弯试件未发生斜截面破坏。

但理论值的斜截面承载力虽大于正截面承载力,却并未达到其1.9倍,因此试

件破坏时斜裂缝较多较长较宽。

以后设计时应当加密箍筋。

3、构件承载力分析

由于构件只发生了跨中正截面的受弯破坏,没有发生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和其他非预期形式的截面破坏,所以梁的最终承载力就以正截面的受弯破坏为准,极限荷载53.31kN。

4、与适筋梁三分点加载的对比

承载力:

适筋梁三分点加载的极限荷载约为75.9kN,明显大于单点加载的极限荷载,这主要是由于在同样的荷载下,同时保证不会发生其他形式的破坏时,三分点加载产生的最大弯矩是PL/6,而单点加载产生的最大弯矩是PL/4。

明显单点加载产生的最大弯矩较大,因此承载力较低。

挠度:

试验中三分点加载产生的最大挠度大于单点加载产生的最大挠度。

其原因可能与极限荷载有关。

开裂情况:

试验中超筋梁三分点加载的裂缝比单点加载的裂缝少,裂缝宽度小。

而单点加载的斜裂缝远多于纯弯裂缝,三分点加载的斜裂缝相对较少。

八、实验体会与建议

写出实验体会以及关于实验的建议。

适筋梁在单点加载过程中,受拉纵筋先达到屈服,而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很适中。

在实际的试验中,通过在加载过程中对构件的观察,发现基本上与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符合,只是裂缝的开展并没有理论中的那样对称,当一侧的裂缝开展很多时,另一侧甚至还没有出现裂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浇注的不均匀性、加载时无法完全精准对称、钢筋的排布等。

可见,理论还是应当与实际相结合的。

此外,我们这次的试验的极限荷载很小,虽然当时混凝土已压碎,但荷载还可以往上加,我们却已停止加载,导致了数据的不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