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819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汇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三年级下册寒假集体备课

各训练组专题:

第一组:

感受自然

第二组:

观察与发现

第三组:

国际理解和友好

第四组:

作家笔下的动物

第五组:

神奇的科技世界

第六组:

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七组:

人间真情

第八组:

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

主备人:

第一、二组:

榆山街小学董晓娜

第三、四组:

方圆小学李娜

第五、六组:

育才小学王志华

第七、八组:

实验小学姜红梅

作文、口语:

实验小学于秀叶

2009年2月1日

 

第一组:

         2、古诗两首

知识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等词语。

2、重点理解:

妆,绦,胜日,等闲,光景等词语的意思。

3、重点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句意思。

4、背诵两首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预习提纲:

1、收集的有关柳树的文字、图片资料。

2、认读生字新词。

3、熟读古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大自然处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草绿了,花红了,瞧,河边的柳树伸出了长长的枝条。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课题,解题。

2.全班齐读课题。

  3、(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4、这首诗的作者是:

贺知章。

(板书:

贺知章)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交流收集的有关柳树的文字、图片资料。

2、检查生字新词,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

妆绦裁

3、指生读《咏柳》,注意纠正读音。

三、议读

1、回顾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诗句的方法?

还记得吗?

交流总结: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2、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重点词:

妆,绦

3、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

(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4.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5、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春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

2、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境。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诗韵。

4、学生自由背诵。

五、拓展。

搜集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举行“美丽的春天”古诗词朗诵会。

3观潮

知识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重点句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重点段:

3----4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5、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6、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预习提纲:

①收集的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②认读生字新词。

③熟读课文。

写出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指学生分段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

3、读后引导学生正音,理清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来描写的。

4、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议读

(一)找准切入点。

(以交流感受入手)钱塘江大潮给你留写了怎样的什么印象。

(壮观)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的。

(二)自主感悟。

a.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做好批注。

b.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三)全班合作探究。

探究一:

声音

(根据学生交流,抓住重点句子)

“午后一点左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好像闷雷滚动。

起初江面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这些句子写出了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其雄伟,壮观和奇特。

探究二:

形态

(根据学生交流,抓住重点句子)

1、宽阔的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重点理解抓住“横卧”“横贯”“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句式去体会大潮的奔腾壮观的气势。

并比较阅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从而体会文中语言的形象生支动。

b.指到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探究三:

还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大潮的壮观?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

人群又沸腾起来。

从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也能体会到大潮之奇。

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和奇特。

再次诵读课文感受奇特。

四、拓展

①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段。

③课后搜集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4鸟的天堂

知识点:

1.会认7个生字。

积累“白茫茫,一簇簇,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

2.重点段:

描写榕树的段落和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段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纲:

1、查找鸟的天堂和榕树的有关资料、图片。

2、认读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巴金是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老师给大家读过他的《海上日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

板书课题。

  2.播放《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你喜欢哪一次的?

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正音。

  2.解题。

  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

  4.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5.美读。

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

三、议读

切入点:

作者是如何写大榕树又是怎样写出鸟的天堂有很多鸟的?

   1.选择你最想要了解的一方面,认真读一读。

   2.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做好批注。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4.读后交流

5.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的话,你怎样向大家介绍鸟的天堂?

6.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

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四、拓展

课下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巴金的作品与同学一起交流,更多地了解这位著名的作家

第二组:

6蜜蜂

知识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正确读写:

“无论试验证实“等词。

2、理解“本能”等词语意思。

3、“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4、重点段2,5段。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5、积累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方法。

预习提纲:

1、回忆《蜜蜂引路》,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认读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4、理解词语意思。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

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三、议读

切入点:

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

(一)、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说一说。

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二)、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

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

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

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

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

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

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四、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

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六、拓展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7玩出了名堂

知识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

2、理解“名堂随意拜访千里迢迢”等词的意思。

3、重点段落3---5。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列文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页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5、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预习提纲:

1、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2、认读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4、理解词语意思。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爱玩吗?

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是谁玩出了名堂?

他喜欢玩什么?

他是怎么玩的?

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

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3、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4、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三、议读

切入点:

列文虎克是怎样在玩中玩出了名堂的?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

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b.说一说。

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

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

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③学习第四自然段。

a.语言引述:

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

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

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b.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内容很长,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排读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读第三、四句,第三排读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学分读这一自然段。

c.引导发现。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d.交流发现。

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e.读到这里,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f.带着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

④学习第五自然段。

a.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说一说。

读到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吗?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资料,大致了解微生物,从而体会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回顾

①师问:

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学生交流。

五、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

②小练笔:

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8找骆驼

知识点:

1.会认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煌。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理解词语意思。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检查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

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

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

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第三组:

10一面五星红旗

一、知识点

1、字词: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注意“凝”是后鼻韵母,“脖”与“勃”是形近字,“嫌”与“谦”左半部分是不同的,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巩固。

教写“窄”时,可以联系“作”“昨”,“漆”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是上中下结构,上半部分的“自”和“田”要写的略扁。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无奈、凝视、荒无人烟、趔趔趄趄”等。

(2)多音字:

假、冲、背、系

(3)近义词:

漆黑——乌黑惊奇——惊讶

(4)反义词:

犹豫——坚决精致——粗糙防止——防备窄——宽

(5)量词

一( )红旗  一( )假日 一( )旅行  一( )小镇 

一( )漆黑  一( )河面 一( )巨石  一( )面包

(6)四字词语

(  )来(  )去    ( )影( )踪   荒无( )( )

安安(    )     趔( )趄( )  身无( )( )

2、重点句子:

(1)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2)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3)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

“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3、重点理解的段落

重点理解第7、9、10、11自然段,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4、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

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在你重点注意的字下面作标记。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4)质疑。

在你不理解的句子旁打上问号。

(5)背诵积累用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6)搜集五星红旗相关的信息资料。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天安让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2008年奥动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

2、师:

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各抒已见。

3、在一位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题:

一面五星红旗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

  

(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凝视、脖子”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课文围绕什么来写的?

(五星红旗)

(三)议读课文,读中感悟

切入点:

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情感的?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选择你最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

(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

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

“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