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787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docx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

(适用于中医学专业大专学历)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目标

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基层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从事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中医类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已经在或将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延长培训时间,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二)培训方式

1.培训主要以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由具有带教资格的中医临床培训基地教师、基层实践基地教师(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导师制。

2.培训须在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定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基地由临床培训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为主)、基层实践基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高等中医药院校共同组成。

3.培训过程要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

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中西医诊疗技能;基层实践阶段突出将中医临床各科所学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和应用。

4.中医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全科医生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培养采取集中授课、讲座和见习等形式进行。

理论培训的内容除安排一定学时集中授课外,其它内容均分散安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阶段穿插进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融合。

5.时间安排。

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临床培训、基层实践、中医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培训。

1.临床培训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82周。

轮转期间,学员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培训基地中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

临床培训期间,内科轮转时间为34周,其中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32周,管床数不少于3张,其余时间安排在内科门诊;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4周,其中安排神经内科病房时间不少于3周,管床数不少于3张,其余时间安排在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急救8周,训练内容包括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两部分;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详见表1。

基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临床科室轮转中安排地方病的学习。

对于少见病种和季节性较强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可采用单独开设的综合课程、系列讲座、案例讨论、技能模块训练等方式,学习临床诊疗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及技能。

各培训基地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临床培训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表1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表

内容

科室

时间分配(周)

临床培训

(合计82周)

中医内科(心血管8周,呼吸6周,消化6周,内分泌代谢6周,泌尿4周,血液2周,风湿2周,神经4周)

38

急诊科(含院前急救)

8

中医外科

6

中医妇科

4

中医儿科

4

针灸科

10

推拿科

中医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4

中医眼科

2

中医耳鼻咽喉科

2

临床护理

2

辅助科室

2

2.基层实践

基层实践16周。

其中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7周,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8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1周。

基层实践的具体形式可采取在基层实践基地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公共卫生实践、健康教育小讲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实践和社区卫生调查等。

基层实践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3.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共计330学时,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80学时,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126学时,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78学时,综合系列讲座46学时。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形式进行,其他内容穿插在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过程中。

理论培训课程及其时间安排详见表2,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

表2理论课程及其时间安排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上课形式

建议上课时间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相关课程(80学时)

1.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30

集中

第1-2周

2.中医适宜技术

18

集中

第1-2周

3.中医养生保健学

8

集中

第1-2周

4.预防医学概论

12

集中

第1-2周

5.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

12

集中

第1-2周

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126学时)

1.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36

分散

临床阶段

2.临床综合课程(专业、人文)

45

分散

临床阶段

3.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27

分散

临床阶段

4.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

18

分散

临床阶段

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78学时)

1.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

15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2.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

18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3.社区特殊人群保健

18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4.突发事件卫生应急

18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9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综合系列讲座

(46学时)

1.现场急救与病人转运

12

分散

临床阶段

2.常见病的规范诊治与管理

10

分散

临床阶段

3.社区康复理论与技术

9

分散

临床阶段

4.基层合理用药

15

分散

基层实践阶段

注:

理论课集中培训按8学时/天;临床和基层医疗实践阶段课程和讲座按3-6学时/周实施。

(二)培训要求

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岗位特点,强化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

五、考试与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培训、基层实践、理论培训三个阶段)和终末综合考核。

阶段考核遵守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坚持过程考核为主,阶段终结性评价为辅;全部培训结束前的终末考核突出综合性。

(一)阶段考核

1.临床培训阶段考核

临床培训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各科出科考核和临床阶段综合考核。

(1)出科考核。

临床各科轮转结束时,由各临床科室根据培训内容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

①政治思想、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②服务态度与医患沟通;③完成本学科培训内容及要求情况:

对照培训细则要求的内容考量轮转科室的时间、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病历质量等;④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⑤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

考核形式根据轮转科室时间的长短采取试卷考试、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

(2)阶段综合考核。

在出科考核的基础上,对整个临床阶段培训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量学员完成整体培训的情况,并据此对阶段培训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2.基层实践阶段考核

基层实践阶段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阶段综合考核。

(1)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指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三部分实践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和职业态度等综合表现。

(2)阶段综合考核。

在该阶段实践结束时可采用综合考卷和实际病人管理案例等多种形式进行。

3.理论培训考核

理论培训考核包括集中授课考核和纵向理论课程考核。

(1)集中授课考核。

对于集中学习的理论课程,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

(2)纵向理论课程考核。

对于贯穿于临床和社区阶段的纵向理论课程,可采用书面(闭卷或开卷)考试、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二)终末综合考核

学员在2年培训结束时,阶段考核合格者,可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综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

六、培训合格证书颁发

完成全程培训,各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并且通过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考试者,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可颁发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

 

细则

一、临床培训

(一)中医内科(34周)

1.轮转目的

(1)系统学习社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基本操作与判读、常用临床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初步掌握社区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

(2)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社区常见内科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

(3)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在医疗实践中提高的能力。

2.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

发热、头痛、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晕厥、意识障碍、咳嗽、咯血、黄疸、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与便血、血尿、水肿、贫血、关节痛、消瘦、肥胖。

(2)主要疾病

1)心血管系统:

8周

掌握:

中医心病相关理论;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血管专科检体技能)、心血管专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判。

心血管内科双向转诊指证。

中医心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冠心病、高血压病社区随访原则和三级管理方法。

熟悉:

常见心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汗证、心衰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炎与心肌病、血脂异常、常见心律失常、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

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常见心系病症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和实践、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心血管康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电图等技术的应用范围。

2)呼吸系统:

6周

掌握:

中医肺系病证相关理论;呼吸系统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呼吸内科检体技能)、呼吸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判;胸部X线读片。

呼吸内科双向转诊指证。

中医肺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社区管理原则和方法。

熟悉:

常见肺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胸腔穿刺术、血气分析检测等的临床应用;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原则;常见肺系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肺系病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常规肺功能测定方法;血气分析结果的判定;痰涂片、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胸部CT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

3)消化系统:

6周

掌握:

中医脾胃肝胆病相关理论;消化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消化专科检体技能)、消化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判;消化内科双向转诊指证。

脾胃肝胆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肝炎病人社区随访原则和方法。

熟悉:

常见脾胃肝胆系病证(胃痞、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血证、黄疸、臌胀等)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消化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急慢性腹泻、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肝硬化等)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胃肠镜、腹部平片、钡餐造影和B超、及消化科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判读。

常见脾胃肝胆系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脾胃肝胆病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腹部CT、MRI的判读。

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和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4)内分泌及代谢系统:

6周

掌握:

中医内分泌科相关理论;内分泌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内分泌专科检体技能)、内分泌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结果研判;内分泌科双向转诊指证。

内分泌常见疾病中医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1项,糖尿病、骨质疏松社区管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的要点。

熟悉:

内分泌常见中医病证(消渴、瘿病、虚劳、肥胖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病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代谢综合征等)及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包括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瘤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内分泌科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内分泌病相关抗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常见内分泌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内分泌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内分泌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功能检查等)的测定要求。

胰岛素的使用适应症。

5)血液系统:

2周

掌握:

中医血液科相关理论;血液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血液专科检体技能)、血液科双向转诊指证。

中医防治血液病的特色适宜技术1项,血液病中医健康教育的要点。

熟悉:

中医血液科病证(萎黄、髓劳、虚劳、紫癜、血证、积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急劳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常见血液科疾病(贫血、出血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血液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血液科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血液科实验室检查项目,血液病相关骨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6)泌尿系统:

4周

掌握:

中医肾系病证相关理论;肾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肾病专科检体技能)、肾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判。

肾内科双向转诊指证。

中医防治肾系病证的特色适宜技术1项,肾系病证中医健康教育的要点。

熟悉:

中医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关格、尿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肾脏常见病和多发病(肾小球肾炎、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肾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肾系病症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肾功能检查方法、应用和结果判断;尿标本的采集方法;非透析疗法(营养疗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7)风湿免疫系统:

2周

掌握:

中医风湿科病证的相关理论;风湿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风湿专科检体技能)。

风湿科双向转诊指证。

中医风湿科病证防治特色适宜技术1项。

熟悉:

掌握中医风湿科相关病证(痹证、蝶疮流注、尪痹、大偻、干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风湿科常见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常见地方病、骨关节炎、痛风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

风湿科药浴、功能锻炼等常见的专科操作治疗。

中医风湿科相关病症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风湿科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风湿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风湿病相关抗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8)神经系统(4周)

掌握:

中医神经内科病证的相关理论;神经内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神经内科专科检体技能)、神经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判;神经内科双向转诊指证。

神经系统相关病证防治特色适宜技术1项,脑卒中病人家庭治疗的方法及社区随访的原则。

熟悉:

中医脑系相关病证(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病、厥病、痫病、颤病、痿证、痉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中医脑系相关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

本专科代表方剂;中医神经内科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突出的副作用)。

内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3,基本技能要求见表4。

表3内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

疾病名称

例数(≥)

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

8

2.冠心病

4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

4.常见心律失常

8

呼吸系统:

1.上呼吸道感染

6

2.支气管哮喘

2

3.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4

4.呼吸衰竭

2

5.肺炎

3

消化系统:

1.慢性胃炎

4

2.消化性溃疡

3

3.急、慢性腹泻

2

4.肝硬化

1

5.胃食管反流

1

6.胆囊炎

1

7.胰腺炎

1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

1.糖尿病

10

2.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6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

4.甲状腺功能减退

4

血液系统:

1.贫血

3

2.出血性疾病

1

3.急、慢性白血病

1

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感染

5

2.肾小球肾炎

4

3.慢性肾功能不全

4

风湿免疫系统:

1.系统性红斑狼疮

1

2.类风湿性关节炎

1

神经系统: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3

3.脑栓塞

2

4.脑出血

2

常见地方病:

根据各地要求

表4内科轮转基本技能要求

基本技术名称及要求

例数(≥)

掌握:

1.吸痰术

6

2.胸部X线读片

15

3.心电图机操作,正常与异常心电图的判读

15

4.导尿术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

5.灌肠法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

6.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

7.各种注射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5

8.输液的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5

9.常用神经系统的检查

了解:

1.头颅CT、MRI阅片

2.胸腔、腹腔、骨髓及腰椎穿刺技术

3.标本(粪便、尿、痰、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注:

各科轮转要求的病例数和基本技能操作的例数为最低要求;对于有创性技能操作,可在模型上进行;未明确要求例数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二)急诊科(8周)

1.轮转目的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急诊病人,了解急诊科的诊治流程,学习常见急症的诊断方法与抢救原则,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洗胃、包扎、患者搬运等急救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及和患者与家属沟通的技巧;

(2)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社区常见急症的能力,对危重症能正确评估其潜在风险,并能给与正确的急救与处理。

2.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

掌握:

感冒、喘证、哮病、肺胀、头痛、昏迷、血证、呕吐、胸痹、胃脘痛、腹痛、泄泻、厥脱、淋证、水肿、痫证、中风等中医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急症的诊断和抢救原则;急救用药方法;常见急症的识别与初步处理原则;转诊指征;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

熟悉:

高级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条件以及心肺复苏的终止指标;急症缓解后处理原则。

了解:

现代急诊医学主要内容。

(2)院内急救主要疾病及技术

1)心肺脑复苏术

掌握:

心脏骤停的快速诊断、复苏流程。

熟悉:

高级心肺脑复苏术。

了解:

心脏骤停病因。

2)急性左心衰竭

掌握:

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急救处理。

熟悉:

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原因。

3)自发性气胸

掌握: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及影像学特点。

熟悉: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了解:

常见病因。

4)重症哮喘

掌握:

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抢救处理原则。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掌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和急救原则。

熟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鉴别诊断。

6)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掌握:

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原则。

熟悉: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急诊介入的指征。

了解: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

7)休克

熟悉:

休克的基本分类和抢救原则。

8)上消化道出血

掌握: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药物救治方案及转诊指征。

熟悉:

常见病因、失血量估计、是否继续出血的判断方法。

了解: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指征与外科手术指征。

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掌握:

识别和急诊处理。

10)癫痫持续状态

掌握: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急救处理。

熟悉:

搬运方法。

了解:

病因。

11)中毒与意外伤害

掌握:

常见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原则。

了解: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中毒机制。

12)急腹症

掌握:

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

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

13)脑出血、脑血栓

掌握: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急诊处理。

了解:

脑出血的外科处理,脑血栓的溶栓治疗。

14)创伤

掌握:

颅脑外伤诊治程序;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的诊断。

熟悉:

多发伤的诊治流程;骨折伤情判断程序。

15)犬咬伤(狂犬病暴露)

掌握:

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理;疫苗注射时间、流程及注意事项。

熟悉: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

(3)院前急救:

1)创伤

掌握:

多发创伤现场急救及转送原则;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送指征;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现场急救及转送指征;骨折急救方法以及颈椎外伤、脊椎外伤、合并截瘫、四肢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断指保存方法;烧伤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院指征。

2)中毒和意外伤害

掌握:

中暑、淹溺、动物咬伤现场急救处理方法;口服毒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3)心脏骤停

掌握:

心脏骤停的现场识别和复苏流程。

熟悉:

心肺复苏终止指征。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掌握: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5)昏迷

掌握:

昏迷患者的现场救治和转运原则。

熟悉:

昏迷的常见病因。

6)急性心肌梗死

掌握:

急性心肌梗死现场救治原则。

熟悉:

急性心肌梗死转运监护和处理。

7)脑血管病

掌握:

脑血管病现场识别、处理及转运监护原则。

8)低血糖症

掌握:

低血糖症的现场识别、处理及转院指征。

熟悉:

低血糖症的病因。

急诊科轮转和院前急救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5,基本技能要求见表6。

表5急诊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

疾病名称

例次(≥)

1.心肺脑复苏术

2

2.急性左心衰

2

3.重症哮喘

2

4.自发性气胸

1

5.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4

6.休克

2

7.上消化道出血

2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9.癫痫持续状态

1

10.中毒与意外伤害(包括常见中毒、中暑、淹溺、动物咬伤等)

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