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710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八单元教案

六年级组语文第十七周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

李小牛

备课人员:

张璐孙向荣邹晓玲

时间:

2011.12.12

25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学习目标

(1)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熟读成诵,把握节奏,停顿恰当。

三、自学指导

(1)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自学目标

(2)

精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

五、自学指导

(2)

1.自主学习,根据课文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重点归纳:

字面解释: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

高。

兮:

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

断绝.

念:

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

擅长,善于。

若泰山:

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

好像。

曰:

说.善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

广大。

谓:

认为,觉得

之:

代词必:

一定

所念:

(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

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近义词:

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

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

复:

再,重新。

再也不弹琴。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学指导

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3.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

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

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

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

3.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

《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

七、当堂检测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必做题)

绝:

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

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必做题)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选做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教学反思

 

26月光曲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学习准备:

《月光曲》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

二、自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字词。

2.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

2.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要点提示:

1.词语解释

微波粼粼:

水清,联系月光理解

撒遍:

每一个角落

一缕一缕:

天空的清晰、明朗,云朵的形状。

轻纱似的微云:

轻柔、透明、轻薄

2.本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

他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

3.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

(1)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介绍月光曲的创作全过程。

第一层

(2)写贝散步时,听到茅屋传出的琴声。

第二层(3——9)写贝为盲姑娘弹琴后即兴创作月光曲。

第三层(10)写贝花了一夜工夫记录下曲子。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必做题)

茵()蜡()陌()盲()

键()粼()霎()录()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必做题)

清秀--恬静--陶醉—

3、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必做题)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ūqǔ)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ùqǔ)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dí)人的(dedí)确是贝多芬.

③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èlè)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èl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自学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

(民间流传的说法。

2.理解"谱写":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

“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

”(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3.听《月光曲》。

师:

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4.“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

”(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按起琴键来。

”)

5.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

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

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

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

再引导再看图:

“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

”(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四、难句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

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

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六、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板书设计:

听:

弹琴谈话

贝多芬弹:

一曲又一曲(实写)

记:

《月光曲》

皮鞋匠、盲姑娘陶醉(联想)

七、当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必做题)

茵()盲()券()腊()屡()

菌()育()卷()蜡()缕()

粼()谱()醒()涛()键()

嶙()普()醉()滔()健()

2、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量词.(必做题)

粒缕艘番片层株支摞

一()画报一()石子一()帆船

一()话语一()草滩一()微云

一()歌曲一()柳树一()涟漪

3、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选做题)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

①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 )

②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③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

④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4、《月光曲》本来是______国大音乐家_______谱写的一曲著名的钢琴曲名。

现在用它做课文的题目,主要是写传说中_________谱写这首钢琴曲的经过,借以表达_________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和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

(思考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组语文第十八周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

张璐

备课人员:

李小牛孙向荣邹晓玲

时间:

2011.12.19

27*蒙娜丽莎之约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

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二、自学目标

1.默读课文,学习课文字词。

2.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要点归纳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四、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

3.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

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

(第五自然段)

A:

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B:

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过渡: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

(微笑)自古以来

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

(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

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小结并过渡:

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

(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

特别是她的右手。

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

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六、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

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七、课堂小结

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必做题)

    清晰( )( )  细腻( )( )

    朴素( )( )  温柔( )( )

  2、选词填空(必做题)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_______的微笑。

   ☆贝多芬在一条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

   ☆同学们_______地坐在教室里。

   ☆四周一片_______,听不到一点声响。

  3、按要求改写句子(选做题)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改写成陈述句)

☆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句)

板书设计:

等候的心情------美丽

观赏的感受------震撼

留下的印象------深刻

教学反思:

 

28*我的舞台

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识记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

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学习课文字词。

2.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字词。

2.读课文,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讨论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

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

谁能读出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

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五、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

“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六、归纳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

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七、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八、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当堂检测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必做题)

模仿(mómú) 喝彩(hèhē) 绷着脸(bēnɡběnɡ)

倒栽葱(dàodǎo)蹿上(cuāncuàn)自作自受(zuòzuō)

憋闷(mènmēn)肖像(xiāoxiào) 有朝一日(zhāocháo)

2、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必做题)

☆既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昂然。

( )

☆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意力。

(  )

3、写出句子中引号和破折号的作用(选做题)

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

引号的作用是      ,破折号的作用是

4、课文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题)

板书设计:

舞台一:

娘胎

神奇的吸引力

舞台二:

床上练就勇气和毅力

舞台三:

院里

……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

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交流比赛

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要求:

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习作

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学习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