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56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复习题.docx

抗日战争复习题

抗日战争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37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B.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D.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

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

C.中国内部的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时机D.事变后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抗战以来取得首次胜利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忻口阻击战

5.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的目的是

A.威逼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占领上海,威胁英美

C.建立进攻中国的基地D.占领上海,建立伪政权

6.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A.晋察冀B.晋绥C.冀鲁豫D.晋冀豫

7.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8.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组织民众抗战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9.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

A.作战方针的区别B.战略战术的区别C.认识水平的区别D.阶级本质的区别

10.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总结初期抗战的经验

C.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B.1937.12日军攻陷南京

C.1938年春,日本进攻徐州D.平型关大捷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淞沪会战的结束D.徐州会战的结束

14.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的相同之处是①日本控制的卖国政权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③主要成员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④帮助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同胞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5.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大危机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16.日伪在东北沦陷区的学校教育中,加大学习年限比重的教育阶段是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7.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反华人才B.宣传法西斯主义C.实现民族同化D.缓和中日民族矛盾

18.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

A.掠夺地产矿产B.实现粮食统制C.肃清抗日力量D.增强苛捐要税

19.1938年日本侵占广州,武汉后,改变侵略方针,其原因是①引诱国民政府投降②日本国内资源紧张③要进攻根据地消灭八路军④敌后抗日根据地威胁日军后方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20.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B.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C.国民党集团内部争夺权利的矛盾D.爱国者与卖国者之间的矛盾

2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日本对国民党集团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共产党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22.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B.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C.制造皖南事变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3.1939年,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24.皖南事变发生在

A.1939年B.1940年C.1941年D.1942年

25.皖南事变反映出

A.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B.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

D.民族统一作战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6.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②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的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27.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

A.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B.都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

C.都是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治目的D.都得到和平解决

28.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29.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政策的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30.1940年日军进攻枣宜地区的目的是

A.打通大陆交通线B.切断中外联系C.继续逼迫国民政府投降D.打击敌后抗日根据地

31.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B.切断中国交通和外援路线

C.配合近卫声明以逼蒋投降D.援救侵入南洋的日本孤军

32.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33.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了对国民政府的政策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C.人民抗日要求高涨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34.下列符合抗战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特征的是①一党专政②特务统治③保甲制度④统制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35.百团大战作战区域在

A.华北B.东北C.西北D.东南

36.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是

A.平型关大捷B.枣宜会战C.百团大战D.豫湘桂战役

37.1941年~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A.日军的残酷“扫荡”B.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

C.中共党内存在的严重错误思想D.严重的自然灾害

38.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耕者有其田B.平均地权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9.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抗战期间,中共采取的巩固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减租减息B.建立三三制政权

C.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D.提出团结、进步、抗战的口号

41.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为了

A.克服投降危险,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B.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C.增强军事实力,开创抗战新局面D.挫败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42.中共七大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D.新民主主义国家

43.抗日战争胜利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4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统治B.中共努力维护统一战线

C.英美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D.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

45.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B.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D.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46、“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D)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47、抗战初期,最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一次战役是(B)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48、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D)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B、实现中日之间的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大危机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49、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地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意图是(D)

A、彻底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B、整顿和建立伪政权

C、配合对重庆政府的诱降政策D、肃清其占领区的抗日力量(D)

50、下列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①太原会战②台儿庄战役③淞沪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51、抗战期间,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用意是(C)

A、以斗争求团结B、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力量

52、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主要是由于(B)

A、美英支持抗日B、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C、人民反对投降D、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策略

53、百团大战最重要的意义是(C)

A、破袭了日本在华北的主要据点B、克服了投降危机

C、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信心D、显示了共产党的力量

54、1939年中共发表公告中指出:

“企图以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来代替和掩盖全国家和全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根本错误的。

”文中内容针对的是(B)

A、王明的“左”倾路线B、汪精卫叛国投敌

C、国民党的反动倾向D、正面战场大溃败

55、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由于(A)

①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强大的凝聚力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③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④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同情和支援⑤中国是大国、强国,日本是小国、弱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6、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主要是因为(B)

A、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规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57、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共同之处是(D)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立苏维埃政权

C、消灭封建剥削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二、材料解析题

5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

(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二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

……兹奉电示,限期北移。

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

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三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

……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

……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四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

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

……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

纵观材料一、材料三,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政府有何共识?

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中共对“北移”存在顾虑,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

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参考答案:

46.

(1)表现:

武力消灭新四军的计划;事先制造舆论。

共识:

削弱(遏制)中国共产党势力发展。

原因:

a.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b.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c.蒋介石集团不放弃反共立场

(2)顾全抗战大局,作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团结。

(3)原因:

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利益。

反共立场不变。

5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

……兹奉电示,限期北移。

德等再三考虑,认为遵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

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二1940年12月10日蒋介石给顾祝同密令:

“应不准其(指新四军)由镇江北渡,只准其由江南原地北渡……该战区对江南匪部,应按原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攻光化或至限期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材料三1940年12月27日东京《国民新闻》报社论:

“重庆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

……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抉择。

……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长的后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对“北移”存在顾虑。

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2分)

顾全大局,作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

(2)有人说:

“皖南事变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你是否同意?

依据材料说明。

(3分)

不是,从材料看,一方面,蒋介石指示顾祝同要按“原定计划,妥为部署”,说明其反动方针早已确定;另一方面,密令中明确表示要“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3)据材料三说明蒋介石集团制造这一事件的原因。

(2分)

重庆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

(4)事变发生后,中共采取了什么政策?

目的何在?

(3分)

坚决回击,目的是以斗争求团结,尽力维护统一战线,争取抗战的胜利

三、问答题

60.简述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由此对中国抗战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6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

其改变原因有哪些?

对中国各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62、简述1935年至1937年,日本侵华和中国国内先后有哪几次事变?

(4分)国共两党是如何调整关系,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的。

(9分)

1935年,华北事变。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3分)

共产党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之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战。

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63、1941年—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就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国民党的堵截封锁,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2)为巩固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各有何作用。

(10分)(每点2分)

政治上,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经济上,双减双交,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军事上,反扫荡斗争,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思想上,整风运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64、回答关于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

(1)抗战防御阶段国共双方各自采取了怎样的抗战路线?

结果如何?

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6分)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失败,失去了大片领土。

敌后战场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对中日双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分)

标志是:

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原因是:

日本的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退。

敌后抗日力量还需不断的壮大。

日本方面,改变了侵华方针,重点进攻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方面,1939年初,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中共方面,积极抗日,对国民政府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二章抗日战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DBA6-10.ABBDC11-15.ABAAD16-20.BCCCB21-25.BACCC26-30.CCCCC

31-35.DDDAA36-40.CCDCC41-45.ADADA

二、材料解析题

46.答案:

(1)表现:

武力消灭新四军的计划;事先制造舆论。

共识:

削弱(遏制)中国共产党势力发展。

原因:

a.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b.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c.蒋介石集团不放弃反共立场

(2)顾全抗战大局,作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团结。

(3)原因:

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利益。

反共立场不变。

三、问答题

47.政策: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政策的改变,对蒋介石集团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并挑拨国共关系,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3)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蒋介石集团又采取了反共但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的政策。

影响:

(1)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投降因素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威胁,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恶化,中国的抗战进入一个严峻、艰苦的阶段。

(2)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高潮,破坏抗日大局。

(3)增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压力,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困难。

48.

(1)改变: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策略,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改变原因: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中国下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不强大;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3)影响:

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但仍坚持抗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

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

师团

19个

师团

7个

师团

37个

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

法国二战史学家亨利·米歇尔写道: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

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

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中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中国

英国

美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

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原因:

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4、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一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

最终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变化:

①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呈现国共两党武装斗争的局面,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②1953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此后直至抗战胜利,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对策:

①“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随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继续“围剿”。

②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战的爆发,蒋介石被迫联共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承担起抗击日军的任务。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结果:

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