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444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docx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篇一:

关于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精准扶贫到户林果产业富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及《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必将对我县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2015年我县召开精准扶贫工作会议,标志着清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县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组织与实施,不仅给全县广大贫困对象带来了福音,也必将大大加快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清水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这项工程不仅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共同思考与探索,因为我县精准扶贫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认为,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林果业现状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落实好“责、诺、评”绩效考核为统领,以“兴林、强果、富民”的发展思路,

-1-

以打造天水市生态旅游后花园为目标,围绕“12368”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林果产业强县富民这1中心,抓住创建全省核桃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2个目标,新建白沙汤浴河流域、新城四合梁、秦亭李岘3处5000亩以上核桃示范基地,巩固提升西灵山、三湾梁、铁炉梁、水清梁、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6个五万亩干鲜果示范基地建设成效,采取发展果品产业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引导农民育苗增收、落实惠民政策增收和依托项目造林增成效、强化资源管护巩成效、建设绿色屏障显成效、狠抓后续管理提成效8大措施等方面的新跨越,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完成退耕还林26.18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五期造林14.6万亩;天保工程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5.16万亩;德援造林11.8万亩,试点补贴造林2.4万亩,完成小泉峡造林绿化区域面积1.9万亩,庄天二级路栽植柳树18000株,柿子5300株,塔柏13500株,县乡公路绿化12条706公里,完成了产业路绿化220公里;完

成邽山绿化工程6500亩,其中:

建设2300亩的森林公园一处等国家林业重点项目。

二、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

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2、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

-2-

“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3、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

通过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

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4、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

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

扶贫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

目前由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

农村留下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

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

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5、我县林果产业不容乐观。

针对精准扶贫这一富民工程的要求与目标,一是因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群众在干鲜果基

-3-

地建设上有抵触情绪;二是果园管理比较粗放,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小,致使果品业的效益未能真正凸显,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的目标在部分乡镇未能实现,有些群众积极性不高,不想管也不会管,远门乡单魏村、郭川乡的宋川村的苹果产业使农户走上了小康路,其它乡镇部分村的苹果产业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甚至只栽不管,效益低下;草川乡的黄崖村、陇东乡的安儿等村核桃产业管理艰难爬行,干鲜果产业的效益拉动力不强。

三是在林果业建设中大部分群众重栽轻管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是退耕还林抚育管理不到位,除草、施肥、修冠等抚育措施落实不力,一些退耕还林地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些补助年限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退耕还林尚未形成稳定的后续产业,农民的林果收入没有明显的增加,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精准扶贫的几点对策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一)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摸清底数是基础。

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

我作为黄门乡精准扶贫的组长、下成村的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既是穿帮引带者,又是决策者,更是以身作则者。

因此我认

-4-

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

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

“一对一”帮扶及“双节双促”情况、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这样为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

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精准措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

对精准扶贫户,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在黄门乡下成、峡口等村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方面,我们按照我县1+19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计划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

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等。

二是整合资源,突出林果业发

-5-

【篇二:

精准扶贫的意义】

1、经济生活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国家财政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5)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6)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

2、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文化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有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扶贫要注重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国家要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挥勤劳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要发挥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

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有利于脱贫致富。

4、哲学生活

(1)唯物论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面对脱贫攻坚依旧严峻的客观形势,我国“十三五”期间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做到扶贫、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做到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辩证法角度

1联系的观点。

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精准扶贫要发展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精准实施上出实招,确保真正把贫困人口弄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5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在于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3)认识论角度

1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群众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制定好目标与规划。

(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群众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篇三: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认真查找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

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常自问“四个有没有”,才能对脱贫攻坚任务认识到位。

有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

从执政目标看,无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都深刻表明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标。

从执政规律看,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解决贫困问题虽然直接涉及的是少数人,但事关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共享发展,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

有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

当前,无论在总量、均量、质量上,还是在经济、社会、民生上,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还有一定差距。

就湖北省而言,还有59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存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这些贫困地区最需要发展,也最具有后发优势。

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

对于脱贫攻坚,在工作安排上应高度重视,在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上应优先安排。

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

我们要的脱贫不是平均脱贫,而是一个也不许落下;不是暂时脱贫,而是稳定脱贫、拔除穷根。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想毕其功于一役,指望来几次突击就能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心要热,头脑要冷静,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也不能掉以轻心、仓促上阵。

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

脱贫攻坚不仅关系经济能否行稳致远,而且关系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这些迟早要干的事,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干,既可以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凝聚发展正能量,又可以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为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拓展空间。

抓好脱贫攻坚可以带动全局,一子落而满盘活。

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

只有把思想认识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高度,站在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角度,才能以特事特办的力度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扶贫工作,以认识提高促进行动自觉。

对照为民宗旨找差距,着力补齐感情短板

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是锤炼党性的内在要求。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

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

千帮扶万帮扶,带着感情才是真帮扶。

如果感情不够深厚,就会把职责当任务来完成,交差了事;就会把经常当偶尔来看待,应景作秀。

这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应把贫困群众当恩人。

湖北省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革命老区、移民安置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的人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饮水思源,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贫困人口帮扶工作。

今天的帮扶,既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也是让无私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应把贫困群众当亲人。

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点滴,将他们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把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在群众困难时送去及时雨。

比如,在农忙时搭把手,有好门路好信息时捎个话,找到致富路子时添把火,逢节日、婚丧嫁娶送上问候,让心越走越近、让人常走常亲。

应把贫困群众当朋友。

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给钱给物固然必要,但不能形式化,更不能高高在上,搞成一种施舍。

要把自己与贫困群众放在同等位置,戒掉官腔、放下架子,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通过与群众真交心、交真心来加深感情、赢得支持。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根据中央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两个确保”(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结合湖北省实际,我们提出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做好这些工作,既是能力素质的考验,也是补齐能力短板的努力方向。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

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

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

思路一变天地宽。

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

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

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

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做好规划引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

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十分重要。

不仅要做好土地空间规划、房屋建设规划,而且要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就业和致富规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强基础”。

贫困地区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欠账较多。

利用中央财力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山区倾斜的机遇,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快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兜底线”。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扶贫、低保五保救助扶贫、养老保障扶贫,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救济政策,让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

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勤于实践,带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多到扶贫一线找答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能力素质,锻造一支脱贫攻坚的过硬队伍。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

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

“准”即“精准”。

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

扶真贫必先识真贫。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

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

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

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

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

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等考评方式,既要做到已脱贫或摘帽的应退尽退,又要防止弄虚作假。

仿照军事化机制,制定“作战计划”,划分“作战区”,层层签订“军令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结账。

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允许被侵占和挪作他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