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试题集.docx
《小学科学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试题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试题集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
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2、D3、C4、A5、B6、A7、C8、D9、C10、C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
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
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说明:
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A、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C、科学、技术与社会D、科学方法
2、现行的浙江省自然科学教材共有六册,其中第六册分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类。
每一册的编写都有一个主题,下列那一个主题最适合第二册
A、神奇的大自然B、物质和运动C、生命运动D、自然原理的运用
3、兴趣、态度、意志等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
A、认知B、技能C、科学方法D、思想情感
4、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
5、下列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D、人类要征服自然
6、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产生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
第一步:
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第二步:
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第三步:
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不足之处。
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③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7、如图所示是将铁(相对原子质量56)、锌(65)、铝(27)、银(108)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
图中直线a表示
A、锌B、铁C、铝D、银
8、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当P片从a向b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变化倍数各不等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两者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小,两者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比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热”,下面三句话中的热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①今天天气很热②物体吸收热,温度升高③摩擦生热
A、①内能②热量③温度B、①内能②温度③热量
C、①温度②内能③热量D、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
10、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中有“液泡色素变色实验”,实验中用醋酸溶液和氨水分别滴加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上,观察到液泡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A、细胞液的pH发生变化,使得液泡色素的颜色发生变化
B、细胞液与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液泡的颜色
C、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染色,因此观察到液泡颜色变化
D、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失去活性,因此液泡颜色会变化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认知目标分为了解、和;技能操作目标分为练习、
12、自然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其学科知识体系与原来分科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
自然科学的内容安排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线索展开。
在具体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时,课程安排了横向的三个水平和纵向的三条线索。
横向的第一水平为第一册,让学生综合地认识;第二水平是第
册,用分析的方法分别学习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第三水平学习现代综合科学的基础知识,是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纵向的第一条线索是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包括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结构;第二条线索是对的认识,包括运动的普遍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的前进性以及运动状态的量度——能量;第三条线索是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简要地评价这两种观点。
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
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答案
1 B 2 C 3 D 4 A5 D6 B 7 C 8 B9 D 10 A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11、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接受
12、保护自然,保护自身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或自然界)
二、三、四自然界物质运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略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太阳是颗____星,体积是地球的______倍。
距离地球约有_______千米。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太阳能。
请你写出人类应用太阳能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__________、_________和 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二、选择题(18分)
1、用镊子夹一块食物放在火上烧一烧,如果发出一股焦臭味,则说明这块食物中含有( )。
在食物是滴加碘酒后会变成蓝黑色,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2、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巨大的( )球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人类需要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 )
A.百分之三 B.百分之十三 C.百分之三十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5、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里完成。
A.小肠 B.大肠 C.胃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X”)(15分)
1、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2、-20 oC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
………………………( )
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自身发出的光。
…………… ( )
4、每段铁轨之间留有缝隙,主要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
( )
5、脂肪是长身体的营养,蛋白质是产生能量的营养。
……( )
四、读图、填图题(10分)
写出温度计上的读数:
(单位都是摄氏度)
写作:
__________ 写作:
_________
五、问答题:
(37分)
1、在你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浪费和污染水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
2、请设计实验证明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写出实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温度 温度计 液体热胀冷缩 2、恒 130万 1.5亿千米 举例略
3、沉淀 过滤 消毒
二、选择题:
1、A C 2、C 3、A 4、B 5、A
三、判断题:
1、X 2、√ 3、X 4、√ 5、X 6、√
四、读图、填图题:
1、22oC 2、-8 oC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太阳是颗____星,体积是地球的______倍。
距离地球约有_______千米。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太阳能。
请你写出人类应用太阳能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__________、_________和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二、选择题(18分)
1、用镊子夹一块食物放在火上烧一烧,如果发出一股焦臭味,则说明这块食物中含有()。
在食物是滴加碘酒后会变成蓝黑色,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 )
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维生素
2、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巨大的()球
A.固体B.液体C.气体
3、人类需要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
A.百分之三B.百分之十三C.百分之三十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5、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里完成。
A.小肠B.大肠C.胃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X”)(15分)
1、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2、-20oC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
………………………()
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自身发出的光。
……………()
4、每段铁轨之间留有缝隙,主要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
( )
5、脂肪是长身体的营养,蛋白质是产生能量的营养。
……()
四、问答题:
(37分)
1、在你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浪费和污染水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
2、请设计实验证明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写出实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2、恒130万1.5亿千米举例略
3、沉淀过滤消毒
二、选择题:
1、AC2、C3、A4、B5、A
三、判断题:
1、X2、√3、X4、√5、X6、√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念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
5、探究法的基本程序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6、科学中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7、“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8、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9、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
10、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11、逻辑思维就是(指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12、质疑精神是指(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3、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14、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5、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16、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等规则。
18、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
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9、英国学者将教学方法定义为:
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组织全班学生,向学生进行(讲解)与应用(教学媒介)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20、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
21、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
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
23、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24、知识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构建。
其一般程序是:
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25、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6、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27、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 行为化动词 )来表述。
28、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
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29、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
30、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
(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索式)等。
31、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3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4、((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35、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
(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36、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37、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
制订(规则)。
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越好。
38、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9、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0、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41、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42、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
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4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4、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4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46、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47、合作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48、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教学任务)之上,为实现( 教学目的 )而制定的教学方案。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哪三方面?
答: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涉及这三方面:
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
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答:
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三、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作出了哪两种解释?
答: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