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054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荷山中学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5.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6.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7.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8.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

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

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

9.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1.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12.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13.“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迦马D.麦哲伦

14.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6.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

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7.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8.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

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D.计算机

21.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

22.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3.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由此最能说明(  )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防御阶段日军侵华的主要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4.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

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

A.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总分52分。

请把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否则不得分!

25.(25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

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8分)

材料二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的兴盛,与明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开挖密切相关。

据清《峄县志》记载:

“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

”每当夜幕降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浙商沈绮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并开谢裕大茶行。

晋商吴玉章开“日昇昌”分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

(2)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台(儿)庄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6分)

材料三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

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

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

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11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9分)

 

荷山中学2017届高三年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答案:

C.解析: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饱暖。

2【答案】C【解析】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

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3【答案】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答案】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

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

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

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6【答案】D【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

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

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7【答案】C【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距的原因,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风更稳定,“未”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因此答案C。

8【答案】C【解析】江淮地区种植水稻,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

9【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

【答案】D【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10【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1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元代海外贸易

【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漕运指的是内河航运,与海外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六国货币形态各异,相互之间不能流通。

宛不属于楚国范围,因此使用楚国的货币蚁鼻钱不被允许,选C项。

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13【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根据所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②。

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

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本题应选B项。

14【答案】A【解析】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15【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6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的中国尽管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仍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新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微弱,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

B、C两项政策是由A项决定的。

17【解析】题目里的四个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然而,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从生产方式变革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罪恶的殖民主义,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答案】A

18【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选项与题目的“1789-1848”时间界定、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

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工业革命期间。

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D理解不正确。

19【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鼓励发明专利)

【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统一,到1900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20【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答案】C【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C项正确;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21【答案】C

22【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第一次历史巨变实质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A项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23【答案】A【解析】从时间上“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这属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组织会战的比例与人员伤亡,说明国民党再次阶段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故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与题中主要强调国民党正面战场不符,故B项错误;“全部力量”与材料国民党的阶段抗战不相符,故C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观点正确,但是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4【答案】 C【解析】 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总分52分。

请把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否则不得分!

25【解析】第

(1)题阅读分析材料,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土宜于陶”、“奉御董造”、“共计一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第(3)题实质本问考查曼彻斯特工业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25分)

(1)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

(共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

(2)

商业市镇已经形成。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汇聚。

是商品原料的集散地。

货币经济兴盛。

漕运业发达。

夜市繁盛。

(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大量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

(每点2分,共11分)(答出其中六点即可)

26.【参考答案】(12分)

①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特征。

(3分)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

(3分)思想文化方面:

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2分)

②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人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5分)

③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

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

(评论宫崎市定的观点给6分,评论钱穆的观点给6分)

④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

(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2分)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

(2分)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2分)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2分)

⑤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

(2分)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宋代自960年建立到l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2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2分)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2分)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2分)

27选修【考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1)题依据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得出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第

(2)题“事商贾”即重商带来的危害,从材料“众力不足”“粟得无少,兵得无弱也……国之无富。

”可以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二中“农业高利贷、土地集中受到节制”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旧贵族。

【答案】(15分)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

农商并重。

6分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5分)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