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658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ocx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引导我国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搭建了一个平台,是高新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园区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园区的正常营运,真正体现园区的特点,展示园区的功能,提高园区的效益,促进园区持续健康地发展。

因此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探讨了园区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及发展现状、特点及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实证剖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对园区现行的运行机制的绩效进行了评析,提出了构建园区系统的运行机制的对策和思路,以期为准备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

1前言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阶段,农业发展的目标已经由追求效果向效益优先转变,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新阶段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利用科技示范园区的形式,引导我国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政策选择。

1.1目的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把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顺利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1.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与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相比,我国农业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还需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而调整农产品结构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需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并使之与常规技术、传统技术结合,同时要求在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方式上有所突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已不满足于常规的生产方式,要求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就是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园区有利于生产力要素配置优化,成为发展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1993年起,山东省就把推广脱毒甘薯、马铃薯作为实现粮食增产500万吨的突破口来抓,经农业科技园示范后1998年,全省推广面积已达到26.67万公倾,平均增产30%以上。

其中,莱阳示范区甘薯增产幅度高达133%,马铃薯增产幅度高达202%。

仅此一项,山东省每年就增产粮食100万吨。

1.1.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示范新的展示点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项目以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为目标,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把科技、生产、市场结合于一体,使农业设施、品种、技术相融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技术组装配套,从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农业科技的展示点2。

农业科技园可用农业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厂化方式为动植物高效生产提供可控制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对现代技术的高度集成的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潜能,得到较高的产量、良好的品质、较高的效益,并对生态环境减少不良影响。

科技示范区代表农业经济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鲜明性和可操作性。

如肥桃是山东肥城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过程中,肥城市科委与市肥桃研究所一起,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协作,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肥桃的着色、耐贮转基因攻关研究”。

取得成果后在该地区进行推广,实施了“以肥桃带群桃”战略,成功地实现了肥城“四季有桃”的目标。

1.1.3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建设新的生长点

众所周知,传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资源约束型农业。

它的特点是四靠、四低:

一是靠传统的生产经验和农艺,技术效率低;二是靠人力和畜力等简单工具,劳动生产率低;三是靠广种薄收,土地生产率低;四是靠天吃饭,经不起干旱、洪涝等的袭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而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

农业科技园的科技示范项目的建立为新“四靠”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3。

它能促使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形成现代农业的一个新生长点。

如山东德州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998年投资740万元,先后建成了1200平方米高效节能温室、6600平方米拱园大棚和4个日光温室和全光照温室为主的乡级高效科技园11处,面积43.3平方公里,引进了草莓、厚皮甜瓜等新品种2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德州蔬菜生产现代化。

1.1.4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科技进入农户新的切入点

农业科技园是农业和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为科学技术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农业科技园的科技内涵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设施的“硬件”部份和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的“软件”部份,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提供了崭新的空间。

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瞄准的是从事大田农业种植、设施农业种植和规模养殖的农户。

项目主要采用动植物优良品种扩繁、节水灌溉、高产高效集约化栽培、现代集约化设施种植、养殖等技术,农民采用这些示范技术后,能迅速提高现实农业生产力,生产的高科技农产品在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因而很容易为农民接纳4。

如广东省顺德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997年投资860万元,建起了2080平方米、年组培能力达1000万株的组培中心和占地20平方公里的花卉组培开发基地,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保证回收的“三提供一保证”的办法,与150多户农民签定了大棚花卉种植合同,每个大棚的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5。

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园区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一是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和发展尚未列入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布局缺乏统一指导、协调和扶持。

个别地方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盲目上马,造成资源浪费。

二是园区的设计和建设出现了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的倾向。

对建立园区的必要条件缺少应有的考虑,投入成本过高,投资回报率低。

三是重展示,轻实效,相当部分园区未能充分体现高技术、高效益的生产经营效果。

不少地方政府为政绩建园,为形象建园。

与科技单位联系较少,未建立起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的后劲不足,园区的示范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是运行模式相对单一,主要表现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各类园区,政企不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在园区真正建立起来。

从事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人才短缺,行政干预较多,运行效率低下,缺乏活力。

五是园区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国家支持力度小而且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市场融资渠道不畅通,非农资金向农业园区的投入没有形成气候二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存在上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

4〈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及对策〉陈瑞祥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5〈北京农业科技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蒋和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6〈关于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建议〉蒋和平农业经济1999/11效解决,必将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鉴于研究者自身的局限,对园区在宏观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将不纳入研究内容,重点是解决园区微观经济运行的机制问题,其中有一些内容将涉及运行模式方面,但仍是为了更好地分析机制方面的问题。

包括园区是否建立的决策机制、投融资机制、技术选择机制、人才利用机制、土地流转机制、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机制等,为在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系统,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搞好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已经或准备选择建立园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与运行机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1.2研究的方法和特点

1.2.1主要方法: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科技兴农战略为指导,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在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基本运行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以定性分析为主,作实证剖析,理论归纳,总结探索,详细探讨和设计构建园区科学的运行机制。

1.2.2主要特点

目前,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特点、类型和功能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园区如何提高运行效益,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研究较少。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普遍存在“二高二低、一重一轻”的现象,即高投入、低回报;高技术、低效益;重引用、轻创新。

本文在对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园区的功能和特点、现行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剖析、归纳总结,运用系统管理理论的观点,对园区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较为系统地设计了园区运行机制,为解决园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2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概述

构筑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园区的特点,展示园区的功能,发挥园区的作用,提高园区的经营效益,因此,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特点和功能进行简要的分析。

2.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效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开发,形成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高新技术设施,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Z简而言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用现代技术设施来装备农业,从事高新农业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试验、示范和推广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2.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提出和创建于94年,近年来,市、地、县、乡(镇)的各类园区发展迅速,据国家科技部、农业部2002年底统计显示,纳入项目启动和管理的地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有500多个,县(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3000多家。

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如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它由10个科研教育单位及其试验基地作为园区的主体,常年开展以小麦育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多领域研究与开发;有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由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首批选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5个城市实施,它们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体,集成国内外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进行工厂化生产,如浙江传化江南大地园区;有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以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为主体,以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有国家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