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716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docx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

广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23日  文章来源:

广西政府门户网站

  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基于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对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节能产业方面,“十一五”前三年全区节能产业产值约17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

环保产业方面,我区从事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共300多个,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收入)约90亿元。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发展相对落后,产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要求很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

对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等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产业缺乏具有领军作用的龙头企业,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融资渠道不广,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统一、协调、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不够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门类相对单一。

我区是一个能源和重要生产资料相对紧缺的经济后发展省区,在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面临更为突出的能源资源、环境制约以及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压力,对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我区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和环保服务业为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建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使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把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促进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2.坚持政策引导原则。

营造有利于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重点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和提升。

  3.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鼓励企业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4.坚持开放合作原则。

扩大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范围,在更广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推进产业良性发展。

  (三)规划目标。

  从2009年到2020年,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推动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相关产业链形成配套并优化,培育形成一批领军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提高。

  到2012年,初步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业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雏形;形成10个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在节能和环保装备产品、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形成2~3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司和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

  到2015年,扶持和培育一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重点节能环保优势企业,形成行业的主导力量;培育壮大5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领军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加快发展。

产业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

  到2020年,形成一批产业和产品体系比较完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集群。

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左右。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产业。

  1.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清洁能源。

重点在核电、洁净煤技术应用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领域推进项目建设和技术应用。

全力推进防城港红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建设,并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广和拓展以水煤浆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应用,并带动水煤浆锅炉及配套设备产业发展。

  

(2)可再生能源。

加快研制生产生物质直燃锅炉、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成套装备等,优化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重点推进沼气、太阳能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沼气系统和配套部件制造业发展;以建筑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和应用热泵产品并形成产业。

  2.节能技术和产品。

  

(1)工业节能产业。

重点引进开发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新工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锅炉制造、LED半导体照明光电子产品等电力电子节能产品生产等;研制和生产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2)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进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应用,形成我区新型建材产业,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二)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尾矿、废石以及冶炼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有色金属再生资源,提高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重点建设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促进甘蔗制糖向精制糖、食糖深加工及生产低聚糖、酵母、赖氨酸等生物工程产品延伸,形成新型制糖产业、蔗渣与纤维板产业、副产品生物加工和深加工产业等相互关联的新兴产业群;加快发展利用化工、钢渣及有色冶炼渣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生产建材等产品的技术和产业。

大力发展废电线电缆、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废油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废旧电子产品处置产业。

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

重点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型的企业集团和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基地等。

  

(三)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1.节能装备制造。

重点开发高频无极灯、节能型LED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的生产装备制造,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2.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优化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装备制造、太阳能应用关键技术元器件及产业化、地热能采集与应用专用成套设备制造等清洁能源利用设备生产。

  3.节能和清洁生产配套设备。

重点发展制糖、冶金、化工、轻工、有色、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配套设备,包括节能节水工艺设备,再生水回用和循环利用配套设备等。

  4.污染防治设备和装备制造。

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与设备、污水生物及生态处理组合技术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备、市政污泥资源化及成套装备。

积极研制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成套装备以及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其高效清灰装置等设备。

发展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

研制和完善大型垃圾堆肥和简易堆肥技术和成套设备。

  5.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重点发展高炉水淬渣、钢渣、冶炼渣、硫铁矿烧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发展先进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

  6.节能检测和环境监测设备。

积极研发节能和环境测控设备;

  开发生产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电机监护系统等先进控制设备,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节能监督监察的需要;研发与制造在线式及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汽车尾气监测仪、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远程监控系统及设备等。

  

  (四)节能与环保服务业。

  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询、设计、审计、评估、检测、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减排新机制;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专业化运行服务;推进节能环保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等咨询服务。

  (五)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

  1水污染防治技术。

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废水再生循环回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

开展难生物降解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攻关研究。

  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重点支持发展大型火电厂及大型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关键技术、高效除尘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促进大型脱硫脱硝工艺和装备国产化,推广应用高效袋式除尘器及电袋复合除尘器。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开发各种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建设营运好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及若干工业固体

  废弃物处理中心。

在南宁等重点城市推广应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加快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机和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鼓励低投资、高效率、低运行费用的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四、发展布局与重点工程项目

  

(一)发展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科技研发力量、人才资源优势、产业链配套能力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

通过各领域产业及企业的合理布局,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及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形成各有分工侧重、相互协作、良性发展的空间格局。

  1.依托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对密集的优势,推进形成以南宁市为中心的节能和环保技术研发、节能产品开发、节能环保服务和洁净产品设计生产的复合型产业集群,将南宁市打造成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基地。

  2.在河池市、百色市等资源丰富的区域布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带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

  3.依托沿海及沿江口岸优势,在沿海和沿江城市区域相对集中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4.发挥柳州市工业基础较好和装备制造业相对雄厚的优势,以柳州为中心布局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和成套设备生产基地。

  5.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区域,重点布局节能环保监测仪器、特色洁净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业。

  6.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其产品装备开发,引导产业集聚,将北海市、防城港市等沿海城市打造成为清洁能源及其设备基地。

  

(二)重点工程项目。

  围绕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期内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产业及产品、污染防治、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节能与环保服务业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重点集成项目28项,估算总投资581亿元见附表)。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服务”的职责定位,发挥各级政府引导作用,把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

  

(二)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市场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监督和市场规范,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

积极推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体系。

  (三)积极培育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

  严格节能和环保执法,督促企业依法加大节能和环保投入,扩大市场需求,加速促进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激发节能和环保市场的活力。

  (四)制定落实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

  切实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推进企业节能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和环境保护建设领域,推动节能环保项目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

  (五)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优化节能环保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积极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积极引导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

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3日  文章来源:

广西政府门户网站

 

  

  造纸与木材加工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颇具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是拉动林业、印刷、包装、家具生产、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区重点发展的工业产业。

为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林业强区目标,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造纸工业。

在木材等造纸资源供应短缺和环保约束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我国造纸产业总体布局也将“由北向南”调整,为拥有明显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广西造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8年,全区有制浆造纸企业200多家,纸及纸板产量174万吨,约占全国的2%,产值13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1位。

我区造纸工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与发展基础,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

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规模偏小,效益偏低,与丰富的原料资源不相匹配;二是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废纸回收利用率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严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五是建设资金短缺,重大项目推进偏慢;六是原料林基地建设涉及面广、耗时长、困难多、统筹协调任务重。

 

   

(二)木材加工业。

广西拥有2.26亿亩林地,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商品林均居全国第1位,是名副其实的林业资源大省(自治区)。

全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2600多家,其中人造板生产企业861家。

2008年全区人造板产量80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

2008年木材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产值181亿元、木材精深加工率13%。

我区已成为全国桉木旋切单板生产基地,异型胶合板、木衣架产量居全国第1位,细木工板左右着大西南市场。

木材加工业遍及全区所有市县,吸纳就业30多万人,为山区农民增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使20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繁荣了山区经济。

但我区木材加工业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初级加工品多,精深加工品少,科技含量偏低,经营粗放;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知名品牌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三是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产业带、产业园、产业区、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当前,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为造纸和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整合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监管,全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拉长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生态营林、环保制浆、绿色加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实现规模化、清洁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把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培育成为巩固和发展我区生态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建成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2.坚持合理布局与结构优化相统一。

坚持发挥县、乡初级加工的优势,促进社会合理分工,以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坚持规模经营与提高效益相统一。

坚持加快发展与重点推进相结合,逐步提高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度,实施大集团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集聚式发展。

 

   4.坚持扩大开放与稳定合作相统一。

积极参与开放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

 

   5.坚持服务“三农”与促进就业相统一。

以服务“三农”为落脚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繁荣。

 

   (三)发展目标。

 

   1.工业原料林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区速丰林面积达3400万亩。

到2015年,全区速丰林面积达到4000万亩。

2015年后,全区速丰林总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左右,每年可采伐速丰林425万亩,供应木材3000万立方米以上,可支撑木浆生产300万吨,人造板生产1100万立方米,提供全区用材的70%以上。

 

   2.造纸业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区纸浆产量400万吨,纸和纸板产量500万吨,造纸业产值380亿元,工业增加值160亿元。

到2015年,全区纸浆产量700万吨,纸和纸板产量900万吨,造纸业产值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20亿元。

到2020年,全区纸和纸板产量1100万吨,造纸业产值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480亿元。

 

   3.木材加工业发展目标。

到2012年,人造板年产量1200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达35%,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工业增加值240亿元。

到2015年,人造板年产量1500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达5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420亿元。

到2020年,人造板产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木材精深加工率8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95%以上,产值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600亿元以上。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扩大基地规模,保障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原料供给。

抓好浆纸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优先培育壮大林木和竹子造纸原料资源;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办林业;选择适宜林区与重点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联姻,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建设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使大型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用材供应基地化;列入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规划范围内的林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基地年度造林计划,优先规划协调造林用地;加大特种用材林、珍贵树种原料林基地建设力度。

 

   

(二)合理利用造纸原料资源,优化造纸业结构。

 

   大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生产,鼓励发展蔗渣、桑杆造纸,利用沿海优势布局废纸再生利用加工。

积极调整原料结构,将木(竹)浆、蔗渣浆、废纸浆占造纸总量的比重由现在26:

42:

32调整为55:

25:

20。

一是全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集营林、制浆、造纸于一体的林浆纸产业,形成纸业与林业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重点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

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竹子纤维。

扩大柳州市、崇左市造纸用竹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柳州年产50万吨、崇左年产30万吨、南宁年产20万吨竹浆项目,在玉林、梧州等竹浆资源丰富的市、县择优布局一些竹浆项目,形成竹浆造纸企业群,将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竹浆造纸基地。

三是有效利用蔗渣资源。

充分发挥我区蔗渣产量居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推行糖纸结合,大幅度提高蔗渣制浆造纸的生产集中度,保持我区蔗渣浆造纸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重点支持一批5-10万吨以蔗渣为原料的制浆造纸项目建设。

四是扩大废纸回收和利用。

充分利用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扩大废纸进口。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沿海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利用便捷的港口条件,在防城港市布局大型废纸再生利用项目,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城市都有大中型造纸项目格局,使造纸业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五是积极发展桑杆造纸。

合理利用桑杆资源,在来宾、河池、南宁规划建设桑杆造纸项目,延长桑蚕生产产业链,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调整产品结构,丰富造纸与木材加工业产品种类。

 

   一是改善纸品结构。

适应制浆造纸木浆化趋势,大力发展木浆造纸。

重点发展高得率的化学木浆、机械木浆、竹浆等浆种。

二是增加纸品种类。

提高纸和纸板中高档产品比重;重点向低定量、高强度、多品种推进;印刷文化用纸、包装纸板要着重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升级换代;生活用纸要着重增加花色品种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液体包装纸、高档生活纸、轻量涂布纸、高档信息用纸、高档办公用纸、食品包装、商品包装装潢用纸、涂布纸和纸板、中高档生活系列用纸等产品。

三是丰富木材加工产品。

大力发展胶合板,重点发展以桉木为原料的异型胶合板、贴面胶合板、覆膜混凝土模板、建筑模板、实木复合地板、单板层积材以及胶合梁、胶合木、科技木等产品。

调整纤维板产品结构,发展低甲醛或无甲醛板、阻燃板、防潮板等贴面、强化木地板和装饰材使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

加快发展刨花板,重点发展结构刨花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完善协作配套条件。

鼓励发展用于家具制造业的三聚氰胺树脂装饰板、贴面刨花板等二次加工产品,提高刨花板再加工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附加值。

开拓刨花板应用领域,重点向建筑、包装、车船制造等领域拓展。

发展珍贵树种木皮加工、实木玩具、木制工艺品等产品。

大力发展家具产业,重点满足区内市场,拓展农村市场与国外市场。

发展以木衣架、橱柜、木门等为重点的木制品和装饰材料制品。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组织力量开展关键技术、工艺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点是开发高强度、高效率、低污染的制浆技术和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抄纸技术。

以增加产品品种为目标,积极开发各种适销对路、高效益的新品种,重点是新原料、新浆种的研究和各种化学助剂、填料的应用。

研发推广废纸处理、纤维回收和防治污染、环境保护的先进适用技术。

二是加快装备现代化步伐。

新建和技改造纸工业项目,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与国内创新技术相结合,选用先进适用设备。

对落后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线,坚决予以限制和淘汰。

三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发展大中型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支持广西林业集团、广西金桂浆纸业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创立国家级或自治区造纸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相关中介服务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