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35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docx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者: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比较和反思,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图形的转化…………………………………………………………1课时

量的转化……………………………………………………………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转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和“练一练”,第10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怎样将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导入

谈话:

为了迎接校庆,明明和亮亮开始学习剪纸。

瞧,这就是他们第一次的作品。

(出示教材第105页例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他们两个为了比较谁的剪纸面积更大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二、新授

1.交流解决问题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

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小组活动,交流想法。

反馈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⑴可以数方格比较它们的面积。

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数方格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先把方格线补画完整。

⑵把它们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比较。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进一步观察两个图形并思考:

如果将图形中凸出的部分剪下来,并移到凹进去的部分,会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什么形状?

(长方形)

提问:

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

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

第二个图形呢?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后,课件演示转化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第一个图形,先分割出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8格,这样就转化成了8×6的长方形。

第二个图形,先把下半部分左、右凸出的两个半圆剪下来,再把左、右两个半圆都以它们上面的一个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正好补上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两个半圆,这样也转化成了8×6的长方形。

提问:

为什么刚才看不出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而现在一下子看出来了?

图形在变化的过程中,面积变化了吗?

明确:

刚才是不规则图形,不容易比较;现在转化成了规则图形,容易比较。

面积没有变化。

引入:

看来运用转化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2.小结转化策略的运用。

提问: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教师小结:

有些不规则图形可以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图形转化时可以运用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相比,大小不变。

谈话:

其实同学们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早就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请大家回顾一下,学习什么知识时运用过转化的策略?

学生独立思考后举例:

⑴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⑵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⑶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

师:

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明确:

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板书:

未知--已知)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指名板演。

小结:

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可以将第一幅图案,移动转化成第二幅图案。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十六”第1题。

(1)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

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2)提问: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进一步提问: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先独立解答,再交流、评点。

四、总结、布置作业

1.师: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2.课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97页

3.家庭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第78页

教后反思

 

第2课时量的转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例2和“练一练”,第109~110页练习十六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将稍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计算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导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问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2。

⑴提问:

观察这道算式,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小结:

4个分数连加,每个加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有规律排列的,依次是2,2×2,2×2×2,2×2×2×2。

提问:

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和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通分来计算,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

=

+

+

+

=

谈话:

先通分,再计算比较麻烦,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⑵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下面的图片,依次出示

、谈话:

如果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

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想一想,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说思考过程:

从空白部分入手,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

,那么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1-

),原来的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列减法算式计算并汇报。

教师板书:

+

+

+

=1-

=

2.回顾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谈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并反馈:

有些复杂的算式可以转化成简单的算式;有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1题。

谈话:

如果我们在例2计算的后面再添上一个加数

,和是多少?

再加

呢?

再加

呢?

学生在例2的基础上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2题。

谈话:

还记得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上底+下底)×高÷2](出示图片)你能很快算出铅笔的只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订正,谈话:

结合上面的计算想一想,下面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计算。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十六”第4题。

提问:

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算式来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

可以先给每个数字添上1,算出它们的和,再减去添上的4个1。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十六”第5题。

提问:

这9个数的平均数怎样计算?

(加起来的和除以9)有其他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思考,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反思总结

5.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l)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

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淘汰1支球队。

(2)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3)师: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如果有16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6.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结合图,寻找规律,然后解答问题。

解决问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四、课堂小结、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课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98页

3.家庭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第79页

教后反思

 

第3课时练习十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十六第8~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运用转化策略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导入

1.谈话: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运用转化的策略有哪些好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十六”。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0页“练习十六”第8题。

谈话: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2.完成教材第110页“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

怎样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先想一想可以把它们分别转化成什么图形,再计算。

指名板演。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十六”第10题。

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并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2.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十六”第1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

花坛的面积是由三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4.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怎样求整个图形的面积。

明确:

整个图形是一个大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周长可以看作大正方形的周长,先根据大正方形的周长求大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大正方形的面积。

5.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十六”思考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明确:

19cm加27cm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加宽,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作业

1.通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2.课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99页

3.家庭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第80~81页

教后反思

 

 

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设计者: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4、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2、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1课时复习“方程、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地解方程;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正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体验互相交流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能正确地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知识系统整理

谈话: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方程的知识?

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因数?

师生共同讨论。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部分的知识。

(板书:

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师:

看到板书,你能想到哪些知识和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

(1)方程:

方程的意义,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等式的性质。

(2)公因数和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对个别学生再进行提问,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3.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口答:

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

为什么?

4.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l)提问:

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

(2)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3)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4)集体交流。

5.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

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6.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4~6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7题。

(1)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

下面各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2)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8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每组数有什么特点?

怎样找最大公因数?

怎样找最小公倍数?

点拨: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

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2.课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101页

3.家庭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第82~83页

教后反思

 

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7~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

谁来说说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

揭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

表示什么?

还可以表示什么?

指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

(3)提问:

6是8的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0题。

(l)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指名回答。

(3)追问:

的什么?

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你是根据什么进行约分的?

3.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填写的。

提问:

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4.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

(l)提问:

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呢?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每组数的大小的。

5.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3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追问:

36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的数?

转化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提示:

结果要用最简分数表示。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

(1)出示口算题。

(2)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4题。

(1)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

(2)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说一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指名读题。

提问:

你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吗?

4.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6、17题。

提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把什么看作单位“1”?

(1)理解题意:

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2)提问:

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3)学生完成解答。

(4)集体交流。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2.课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102~103页

3.家庭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第84~85页

教后反思

 

第3课时复习“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页整理与复习(图形我国)第18~2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解决与圆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熟练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知识系统整理

谁来说一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圆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看到板书,你能想到哪些知识和问题?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将知识进行整理。

3.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

(1)圆的特征:

圆心、半径、直径。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4.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8题。

(1)提问:

(4,3)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5.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20题。

(1)引导学生思考:

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什么?

(车轮滚动的距离)首先要求什么?

怎样列式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21题。

提问:

根据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先求圆的半径,根据半径求面积)

3.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22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要想知道剩下的铁皮面积是否相等,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追问:

你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

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4.完成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2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

把这3个扇形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图形?

(半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

 

 

第4课时复习“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统计天地、应用广角)第24~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与实际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执教时间:

(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教学环节

备注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

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揭题: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吗?

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24题。

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25题。

(l)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

(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